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_杨燕嫣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_杨燕嫣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产科 广西 贵港 537100)

【摘要】 孕期管理是针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而制定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稳定孕妇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以及保障母婴的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就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孕期管理的运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并对孕期管理的实施内容及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详细说明和介绍,以此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妊娠结局;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4.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13-03

前言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合并症,近年来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虽然在一定积极治疗下孕妇体征可以恢复正常,但由于该类疾病复杂多变、病程较长,因而在血糖控制上仍然不是特别理想[1-3]。在这样的情况下,若孕妇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不仅会加剧孕妇的临床症状反应,同时还会导致产妇出现流产、难产等不良情况,继而对母婴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采取何种管理措施改善妊娠结局是目前临床上的研究热点及难点[4-6]。本文主要探究了孕期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选取自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以来行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总共37例,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最小22岁,最大37岁,平均为26.10±0.32岁;孕周范围均在24~29w之间,平均为26.30±1.20w;包括27例初产妇、10例经产妇。孕妇收入标准:表现为明显的三多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8mmol/L,经508葡萄糖筛查试验后1h血糖值超过7.8mmol/L。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生等系统疾病的孕妇;患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伴有其他孕期并发症的孕妇。

2.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的运用对策研究

2.1 心理管理

第一,为产妇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包括医院基础设施、医生、护士等各项内容,并询问孕妇的姓名等,以此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消除孕妇紧张感,增强孕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第二,管理过程中,增加与孕妇的交流次数,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同时根据不同孕妇的不同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措施。如孕妇担心胎儿生命危险而出现严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此时可向其介绍孕期管理的目的,以及积极配合医护工作的重要性,期间利用正面案例引导孕妇树立治疗信心。第三,让孕妇大胆说出内心的恐惧,及时安慰及关心孕妇,另外尽可能地解答产妇对疾病的任何疑虑。第四,与产妇家属进行良好沟通,向其说明孕妇当下的特殊情况,并指导家属给予孕妇关爱、支持。除此之外,采取听音乐、诉说等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由此帮助孕妇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从而全面提高孕妇的治疗依从性。

2.2 加强健康宣教

由于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度不高,容易误导孕妇产生错误的看法,不太利于接下来的治疗。因此,予以孕妇健康宣教很有必要。通过宣教走廊、宣传手册、专题知识讲座等各类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主要包括疾病诱因、治疗方法及目的、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在健康知识宣教下,提升孕妇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其了解降糖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观点,促使其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3 饮食管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确保饮食管理有效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基于对孕妇饮食情况的了解制定饮食方案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如聘请专业营养师参与饮食方案制定,首先调查分析孕妇的血糖水平、体重指数等情况,其次根据孕妇及胎儿的营养需要设计合理的饮食内容,以确保孕妇的营养均衡。饮食方案中主要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为主,且根据孕妇的不同妊娠期科学搭配食物,期间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严格控制孕妇的热量摄入。必要情况下,可通过设计饮食表指导孕妇正确饮食,以此确保饮食管理的有效性。

2.4 运动管理

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孕妇达到全身心地放松,可为改善妊娠结局创造积极的条件。鉴于此,为孕妇制定运动方案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前,对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还需确保胎儿的身体健康;第二,切忌盲目指导训练,需根据孕妇的不同身体情况给予合理的运动项目,如体重偏重的孕妇,可以慢走、散步等有氧运动为主;第三,以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强孕妇的运动锻炼,并鼓励孕妇积极参加孕期体操、瑜伽等运动项目,当然是在不影响胎儿发育的情况下进行。总之,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帮助孕妇舒缓心情,提高其睡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力度不可过大,运动时间以孕妇自身承受能力为限。

2.5 强化血糖监测管理

由专业医师监测孕妇的血糖水平变化,如果出现血糖代谢异常的现象,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除了监测空腹血糖之外,还应定时监测孕妇餐后2h血糖水平,从而保证孕妇的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2h血糖<8.5mmol/L)。在此过程中,如果饮食、运动等方法无法将血糖异常的孕妇调整至正常的血糖水平,必要时可以胰岛素进行治疗,行口服或者肌肉注射方式。胰岛素使用剂量需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如病情、血糖值、孕期)进行确定,以便有效调整孕妇的血糖值,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低血糖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严格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脉搏、血压、尿蛋白等各项内容,如果孕妇妊娠期为32w,最好每周进行1次检查,以此积极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

2.6 药物使用管理

确保孕妇用药安全是提高临床药物使用合理性及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胰岛素治疗中,由专门护理人员向孕妇介绍其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明白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意义。同时,向孕妇说明按时按量用药的必要性,叮嘱其在无医生指示下不得随意停药或者改变药物使用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告知孕妇服药期间如果身体感到不舒服,需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研究结果分析

3.1 血糖控制效果

管理前,孕妇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9.49±2.02mmol/L、12.30±2.15mmol/L;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降低至5.95±0.29mmol/L、7.36±1.16mmol/L。管理前与管理后的数值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00、3.90)。

3.2 妊娠结局影响

本研究37例孕妇经孕期管理后,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19例、阴道助产2例,占总例数的43.24%、51.35%、5.4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并发症影响

本研究数据显示,37孕妇产后共发生4例并发症事件,发生率为10.81%。其中包括1例产后出血、1例羊水过多、1例早产、1例妊娠期高血压,无产后感染及酮症酸中毒事件发生,且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

3.4 新生儿结局影响

经统计结果得出,新生儿总共发生3例并发症事件,发生率为8.11%。其中包括1例胎儿窘迫、2例高胆红素血症,无1例胎儿死亡,且未发生胎儿畸形、巨大儿等严重并发症情况。

4.结语

4.1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从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孕妇的身心健康[7]。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临床表现,是引发孕妇流产、早产等现象的主要因素。该病的发病机制大多因孕期孕妇血糖代谢异常而引起,详细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孕期的延长,逐渐增加了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母体中为胎儿提供的葡萄糖也随之增加;第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了,但降低了肾小管对糖成分的二次吸收率,继而增加了孕妇的排糖量。

4.2 妊娠期糖尿病的不良影响分析

4.2.1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分析 隐性糖尿病在妊娠反应下会转变成显性特征,不仅会加重患有糖尿病孕妇的病情,甚至还会促使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8-10]。妊娠早期,孕妇空腹血糖普遍偏低,若不能有效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很有可能造成低血糖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血糖代谢异常的孕妇,同样也会造成低血糖情况,一定程度下还会引发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4.2.2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分析 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情的高低以及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是影响母婴身体健康的关键指标[11-12]。若孕妇属于严重的糖尿病症状或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则会影响妊娠结局,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4.3 孕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病程长、发生率高的特点,孕妇治疗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如果不得到积极处理,会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极不利于孕妇的身体健康[13-15]。为此,给予该类孕妇孕期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孕期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具有较高的计划性即目的性,现阶段被广泛运用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因此,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充分利用孕期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中通过心理管理、健康宣教、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强化血糖监测管理、药物使用管理等积极措施展开临床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①心理管理:主要针对孕妇的心理状态实施管理措施,一来可以了解孕妇的内心想法,快速掌握其心理状态,二来则能让孕妇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抒发,从而降低其不良情绪成分,缓解其心理压力。②健康宣教:向孕妇宣传疾病相关知识,有利于转变孕妇的心态,提高其疾病认知度[16-18]。③饮食管理:通过调查孕妇的病情、血糖情况等方面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并且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予孕妇良好的营养支持。这样一来,孕妇的身体状态可以得到有效调节,并且还能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④运动管理:运动训练指导可以针对孕妇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运动方案,并且在不影响胎儿发育的情况下进行,不但能提高孕妇的机体免疫力,还能保持孕妇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血糖代谢异常情况[19-21]。⑤强化血糖监测管理:加强孕妇的血糖监测工作,有助于医师予以正确的干预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⑥药物使用管理:加强用药管理,可以让孕妇明白遵循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以及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上述管理措施综合实施之后,可从整体上提升孕期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而对改善妊娠结局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4.3.1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37例孕妇运用孕期管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降低至5.95±0.29mmol/L、7.36±1.16mmol/L;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19例、阴道助产2例,占总例数的43.24%、51.35%、5.41%;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1%、8.11%。根据上述结果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孕期管理在控制血糖水平以及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具有显著地临床作用;在降低孕妇流产、早产及新生儿胎儿窘迫、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实施孕期管理效果显著,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理想、安全的管理模式,值得临床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黄禾,陈倩.肥胖及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与孕期保健[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01):3-5.

[2]丁晶.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的临床意义[J].大家健康,2014,8(15):294-295.

[3]王秀霞.妊娠糖尿病的规范化教育及其管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26):35-36.

[4]童锦,顾宁,李洁,等.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09):561-565.

[5]姜百灵,张方芳.孕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缓解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6):886-887.

[6]张淑兰,武岩,陈凡.健康管理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06):418-419.

[7]刘淳,宋玮,陈庆芳,等.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及孕期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8):58-60.?

[8]曹慧兰,任雁林,王俊明,等.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筛查、孕期管理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04):507-509.

[9]陈春霞,霍江华.孕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和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4):14-15.

[10]代淑香.妊娠糖尿病及其孕期管理和防治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8):52-54.

[11]黄丽君,王彩芳.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22):3482-3483.

[12]黄云.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23-24.

[13]冯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管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11):247.

[14]施丝,王小新,邹丽颖.妊娠期增重与糖尿病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1):39-42.

[15]叶朝,郭路.连续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09):780-782.

[16]韩思敏,许波,李浩生,等.不同时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7):1451-1453.

[17]孙金燕.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93-95.

[18]邹丹,金丰梅.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03):12-14.

[19]郭碧云,胡春柳.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77-78.

[20]李磊,董建英,王自珍,等.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院间转运血糖监测方法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4,28(12):4551-4553.

[21]潘小佳,胡善荣,孙园,等.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0(22):134-135.

论文作者:杨燕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_杨燕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