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理想状况分析及其引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当代论文,状况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2-0029-03
理想是个体对自身和社会未来有根据、合理的想象。它是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灯,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青少年期是个体理想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当代青少年理想状况,笔者随“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建设措施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根据所得信息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状况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对青少年理想进行科学引导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12—19岁的青少年,样本所在地区覆盖华北(北京、黑龙江)、华东(上海、山东、安徽)、华中(湖北)、华南(广东)、西北(新疆、甘肃)及西南(重庆),采取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36份。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从样本覆盖的地区及构成情况看,能基本反映我国青少年现实情况。调查所得数据输入电脑,使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处理。
二、当代青少年的理想状况及特点
(一)青少年的理想状况
调查显示,当代青少年的理想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多数人拥有比较明确、积极、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人生目标,但也有少数人过分关注个人奋斗目标而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理想带有一些个人主义和功利性色彩。
图1:人生目标是否明确
1.人生目标状况。图1显示,超过70%的青少年的人生目标“基本明确”或“非常明确”。在“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回答上,33.8%的青少年表示希望“能在个人事业上有所成就,自我实现”,在所有的选项中,选择该项的人数比例最高;26.4%的人选择“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对社会有用”,选择“有钱”“有权势有地位”的青少年分别只占抽样总人数的4.3%和2.7%。说明大部分青少年希望将实现自我价值与为国家作贡献相结合,但也有少数人的理想只涉及个人利益或需要的满足与实现。
2.职业理想状况。本次调查列出了公务员、科研机构人员、教师、个体、私营业主、工人、农民、医生、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企事业管理人员等职业,询问青少年最愿意从事其中哪种职业。图2显示,“科研机构研究人员、教师”成为青少年最为青睐的职业;其次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医生、技术人员的青少年也比较多,而希望成为公务员、个体私营业主的略少;愿意当工人、农民的青少年更寥寥无几,选择这两个职业的人数比例均不足1%。这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大多希望未来从事能发挥个人才智、有创造性、发展空间大的职业,同时在他们中间也普遍存在着“重脑轻体”的倾向。
3.道德理想状况。我们把如何对待和处理公私关系作为衡量青少年道德理想的一个重要指标,并通过让他们对一些道德事件进行评价,综合考察他们的道德理想状况。多数青少年认为在处理公私关系问题上,自己目前处在“公私兼顾”的层次上,有33.7%的人赞同应把“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作为追求目标,32%认为应追求“公私兼顾”,26.9%认为应追求“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而认为应追求“先私后公”和“损公肥私”的人数比例均低于3%,说明虽然多数青少年在现实中表现出一种合理利己主义的倾向,但也认为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应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也有不少青少年愿意用更高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另外在对“某银行女职员为保护国家钱财,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而致残”这一行为的评价中,18.9%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可贵,我也会这么做”,57.3%的被调查者认为“很钦佩,但我不能肯定自己能做到”,认为“很高尚但我不愿这么做”的人占抽样总人数的14.4%,还有8.1%认为“太不值得”。说明对于这样的英勇行为绝大多数青少年给予肯定和崇敬,而且大部分人也愿意以此为榜样,对自己有比较高的道德期许,但多数人并不肯定自己能将这种道德期许转化为实际行动。
图2:现在或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
4.政治理想状况。通过对青少年在入党问题上态度的考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状况。在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愿意申请入党的占总抽样人数的79%,表明不少人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希望通过入党参与政治活动。而在申请入党的原因中,因信仰共产主义而入党的占13%,多数人是想通过入党“为他人和社会多作贡献”(30%),以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30.7%),这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在确立理想时能考虑到社会需要,期待实现自身理想的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反映出当代青少年中有崇高政治信念的人并不太多。同时,有70%左右的青少年对我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有信心,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表示认可,反映出大多数青少年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与信心。
(二)青少年理想的特点
1.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和统一,但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当代青少年生长在一个个人价值和成功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的时代,在他们的理想中表现出对个人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追求。与此同时,大多数青少年也认识到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社会,认为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个人事业的成功,也取决于个体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当代青少年希望寻求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统一,但比较而言,他们更加看重个人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务实性、功利性成分增加。同上世纪80和90年代的青少年相比,当代青少年更注重理想是否有实现的可能,也更关注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林崇德等人的研究显示,80年代的青少年中,拥有远大理想,即树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有为未来的志向或为实现“四化”作出贡献的愿望的人数占41.9%。杜艳丽将2000年的中学生和80年代中学生理想进行比较,发现当代中学生中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比80年代下降了近40个百分点。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谈及理想,青少年更多的是将其同个人发展方向或职业联系在一起,在确立个人理想时也会顾及许多现实因素。调查显示,在对未来职业进行选择时,20.3%的青少年都很重视收入待遇。在对人生最大幸福的理解上,认为是“既成就自己,也造福社会”和“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的人数均超过20%,而选择“为追求一种崇高信仰而奋斗”的人仅为7.3%。再如在申请入党的原因上,大多数青少年是出于想以此促进个人进步和成才,而非出于信仰共产主义。这种务实性一方面反映出当代青少年比较注重理想的现实可能性,较少关注在他们看来不切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青少年将崇高的理想或信仰视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不愿多谈甚至加以排斥。与务实性相联系,当代青少年理想中的功利性成分也有所增加。在选择职业时对收入待遇极为重视以及有近10%的选择入党是因为希望为以后找工作提供方便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3.人生目标比较明确,但缺乏将远大目标转化为实践的意志。大多数青少年人生目标“基本明确”或“非常明确”。有的甚至拥有比较崇高和远大的理想,有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愿望。但也有近10%的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不够明确,表现出身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在人生发展道路选择上也存在一定困惑。不少青少年缺少为实现理想而奋力拼搏的勇气。虽然大多数青少年对为保护国家财产而与歹徒英勇搏斗的行为表示敬佩,但只有18.9%的人表示自己也会这样做。多数人表示在同样情形下不能肯定会怎么做,还有不少人表示不会做出同样的行为。有的青少年缺乏实践理想的意志和决心,害怕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遭遇重重的困难,因此干脆降低要求,选择了比较容易实现的奋斗目标。
4.时尚元素和传统因素并存。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人的思想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也相应地发生着改变。青少年思维敏锐,对时尚反应灵敏迅速,善于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接纳新观点,在他们的理想中包含着鲜明的时尚元素。如青少年希望从事的职业中出现了像环境保护专家、电脑游戏设计师等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职业,还有不少人希望从事自由职业。与此同时,当代青少年的理想中也依然存留着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子。如对于“人生最大的幸福”的看法,选择“拥有美满和谐的家庭”的人是最多的,这应该是中国人重视亲情的传统观念的一种体现。在青少年的职业理想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脑轻体倾向,这固然和当今社会知识分子经济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而体力劳动者常处于弱势地位有关,也可能和中国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有关。
5.自主愿望强烈,但也遵从社会主导价值取向。随着青少年知识的日益丰富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他们对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因此表现出与外界交往、投身社会的愿望。但同时,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高涨,他们意识到虽然自己生活在社会中,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希望摆脱成人社会那一套规范的控制与约束,按照自己的愿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在理想中又流露出对自由、无拘无束的向往。虽然如此,青少年在确立理想时仍会参照社会标准,将理想构筑在社会发展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和社会所能接受的价值规范基础之上。大多数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中都包含着为社会作贡献的愿望,表现出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遵从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代青少年理想所呈现出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
第一,结合时代特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确立健康、科学的理想。因此,理想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多元价值观碰撞交织的背景下,青少年由于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现实问题尚不能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同时也容易受到一些消极、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对人生应该追求什么产生困惑。在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正确认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理顺、协调各种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形成以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观。
第二,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理想体系。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在充分认识青少年的内在需求和理想的水平、结构的基础上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让他们面对现实,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活、道德理想。此外,还要提醒他们理想不仅包括对个人职业、生活、品德方面所希望达到目标的追求,还包括对社会政治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追求,进而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社会理想。对于大多数青少年,要求他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而对青少年中的先进分子如党、团员,则应要求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引导青少年认识到理想尤其是共产主义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树立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长期奋斗的意志和决心。
第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属于人的思想、认识范畴,而正确的认识又来源于实践。当代青少年理想中一些消极的、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往往是由于缺少社会实践造成的。因此理想教育要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这一“隐性”教育资源,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参观等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感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们对社会负面现象能进行辩证的分析,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树立成才报国的人生理想。还可以通过让青少年参与一些扶危助困的志愿活动,促进他们对自身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同时学会对他人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心,跳出自我中心的圈子,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回馈社会的愿望。
第四,借助时尚流行文化,鼓励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对于时尚流行文化,青少年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而且也最热于追捧。在他们的理想中也总能寻找到流行文化的影子。理想教育离不开文化的熏陶,而要让其深入青少年内心,就不能撇开时尚文化。理想教育要充分发掘时尚流行文化中健康有益的成分,向青少年传播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观念。社会各级宣传、新闻、出版、影视、信息产业部门应加强先进文化的导向和传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让他们明确什么是社会所提倡的、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