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分析_经济一体化论文

“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跨大西洋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4月30日,欧美就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达成框架协议,双边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欧美这一行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欧美改善经济关系的动机是什么?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是传统的自贸区、共同市场,还是所谓的“经济北约”?它将助长保护主义还是有利于构建多边主义经济秩序?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全球最大的区域一体化工程

近来欧美经济互动表明,双方合作意愿增强,并正在进入深层次的区域一体化。欧美决定走向经济一体化是双方地缘经济战略的重大调整,两个“经济巨人”走向一体化将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区域化工程。

欧盟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 GDP总和约占全球GDP的57%,贸易量和投资额约占全球一半。欧美也是全球最大、联系最为紧密的商品与资本市场,其双边商品与服务贸易额约为 6000亿美元,其中欧盟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加拿大之后),美国则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①同时,欧美相互直接投资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已超过 15000亿欧元。美国接受的对外直接投资3/4来自欧盟,其对外直接投资逾一半输往欧盟。由于欧美跨国公司相互深入渗透,其子公司在对方市场的销售额已经相当于欧美贸易的4倍。

欧美经济一体化的启动有一个起伏过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战略学家和研究机构曾提出建立欧美自由贸易区的倡议,但双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纸上谈兵。②1998年,美国通过了经济排外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和达马托法,激怒了欧盟,“跨大西洋市场计划”因而搁浅。③此后一段时间,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一直没有被列入欧美峰会议事日程。2004年后,欧盟内部大西洋派逐渐占据上风,欧美经济一体化议题开始升温。欧美重启“跨大西洋商业对话”(TABD),并签署了“扩大欧美经济关系宣言”。2005年,“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成为欧美华盛顿峰会主要议题,“欧美促进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倡议”提出了一体化框架:在统一标准和规则、资本市场一体化、保护知识产权、科技合作、消除贸易与投资障碍、开放服务市场等八个方面实现紧密的跨大西洋合作,其目标是小步消除建立欧美经济区的最主要障碍。2006年,欧美维也纳峰会再次提出将合作拓宽到更广泛领域。2007年,德国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把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确定为欧盟的首要任务。德总理默克尔1月访问美国期间,代表欧盟提出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计划。相应地,美国的态度也转向积极。双方在2007年4月30日华盛顿峰会上签署了《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框架协议》,并就减少贸易障碍、开放航线和统一法规与标准等达成协议。双方在华盛顿峰会上决定,建立由欧盟工业委员和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牵头的“跨大西洋经济理事会”。理事会的11项任务主要是定期(目前定为每半年)监督框架协定的执行、推进一体化进程、密切双边对话与合作、以及提交年度报告等。此外,双方还确定相关领域的部长级负责人定期向各自首脑提交报告。

在欧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欧美的框架协议提出了一项“灯塔工程”,计划在今后6-8个月内、最晚在2008年欧美峰会前展开一体化进程。④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统一市场与生产的标准规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消除贸易与投资障碍;(3)保护知识产权,共同打假;(4)加强高科技合作,保持尖端地位;(5)资本市场一体化,实现风险预警、化解争端、政策协调、降低交易成本等,双方将在2009年实现财务准则相互适用;⑤(6)开放服务市场,发挥欧美的特殊强项。除此之外,欧美还把能源供应安全,包括能源来源多样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益以及共同开发清洁能源新技术等作为共同发展目标。“灯塔工程”预示着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将超出自贸区范畴,具有共同市场性质。

据OECD预测,欧美开放市场、取消贸易与投资障碍将提高双边直接投资,欧盟人均产值因此将提升2-3.5个百分点,美国将提高1-3个百分点。⑥欧美金融一体化将降低欧美企业和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预计金融交易手续费将降低60%),欧美金融监管、控制金融风险以及融资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中长期看,随着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欧美可一定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和刺激增长,增强在国际商品与资本市场的竞争地位。

原因与动机

欧美之间既互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伙伴,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冷战时期,尽管双方将政治安全利益置于经济利益之上,彼此进行战略协调,但在经济领域,贸易战仍此起彼伏。冷战后,欧美经济利益冲突更加突出,贸易争端几近白热化。⑦究竟什么原因使欧美把相互经济冲突暂降为次要矛盾、转向构建经济一体化呢?对此,可从经济与政治两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在经济方面,近年来欧美同时“遭遇”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崛起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成为欧美决定转向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动机。挑战主要在以下诸方面:其一,新兴国家贸易地位不断增强。欧美贸易虽处于高水平,占世界贸易总额约近一半,但近年来,特别是与美中和欧中贸易增幅相比,发展动力明显不足。据德国经济学家估计,1990年到2005年欧美贸易额增长近2倍,而同期美中贸易额增长14倍,欧中贸易额增长12倍。1990年欧盟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分别为跨大西洋贸易额的 10%,但到2005年美中贸易额相当于欧美贸易额的 58%,欧中贸易额也接近欧美贸易额的50%。⑧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进入世界市场使欧美贸易的市场比重相对下降。此外,欧美还担心,知识产权规则受到破坏,不仅将使其丢失部分国内市场,而且还损害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其二,西方国家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趋向下降。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预测,2050年欧洲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从目前的 22%降到12%,美国将勉强维持在25%,而中国则将与美国持平。美国高盛公司从另一个角度得出类似结论:40年后,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四国经济比重将超过G7中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总和,“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将引发巨大的权力转移”。⑨其三,欧美担心,如果其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趋于下降,二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经济主导权将受到挑战。面对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欧美意识到相互冲突将付出巨大代价,削弱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欧美需要进行新的资源整合,降低竞争成本,通过相互借力最终“在世界经济中稳居领导地位”。

除共同应对外部压力外,欧美还各有动机。美国因增长放慢,美元疲软,对WTO和G8等国际组织影响力减弱,独自领导世界经济的能力下降,需要欧方合作,共同承担责任;欧盟则期望美国在重视北美自贸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的同时,更加倚重欧洲市场,扭转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

欧美经济一体化的背后也有着强烈的政治动机。欧盟方面,自欧美关系因伊战而陷入危机后,欧盟一些重要战略学家及智囊机构对欧美政治经济关系进行了反思,认为双方政治关系恶化基本没有损害经济关系,但经济关系也没有为凝聚政治关系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欧盟的贸易政策和外交政策是分割的。由此,他们开始考虑从加强经济联合着手,拉近大西洋两岸的关系,试图以经济一体化作为跨大西洋关系的“黏合剂”,扭转冷战结束以来欧美关系的松散化趋势,通过“共同价值的思想联合体”,“重塑西方结构”。此外,欧盟方面自认为在经济一体化方面有丰富经验,试图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相互依存理念运用到欧美关系上,通过经济一体化把美国纳入合作机制化进程,以此提升与美国平等合作的伙伴地位,与美国共同领导世界经济。⑩

美国也有重要的政治考虑:国际环境变化需要美尽快改变欧美“政治分裂”局面,改善对欧关系。欧盟是美在联合国、北约、G8等组织中的重要伙伴。美国意识到,没有欧盟支持,美国无法完成重要的全球任务。因此,美国迎合欧盟的要求,顺势将推进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作为改善对欧关系的重要政治工具。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密特(Kimmitt)清楚地表明了美国这一动机:“我们要通过一体化的市场巩固欧美关系,密切合作可强化政治伙伴关系,使其在政治关系紧张时起到‘缓冲器’作用。”(11)

趋势及影响

欧美走向经济一体化是从经济入手、具有政治目标的战略调整。欧美之间的利害冲突将影响其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但如果外部挑战增强,欧美将加紧推进这一进程。中长期看,欧美经济一体化的对外性质将对全球多边主义区域合作以及世界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总的看来,全球力量对比的变化和不断上升的外部挑战促使欧美不得不寻求新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契合点,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有可能成为欧美期望的“跨大西洋关系的新支柱”。然而,未来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总构想能否顺利实现还有赖于欧美之间的利益平衡。就目前而言,欧美经济一体化尚处于确立战略框架和启动阶段。综观欧美经济关系,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仍存在一些重要障碍,因此短期内难以一蹴而就。首先,欧美之间不仅存在农业补贴等商业利益竞争,而且存在涉及竞争地位的“战略性经济冲突”,如高技术与军备工业竞争、空客/波音的补贴争端、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冲突等。欧美贸易冲突占世界贸易争端的20%,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有可能暂缓、但却难以根除这类经济冲突。其次,欧美在经济一体化的重点目标上存在分歧。根据罗兰贝尔格战略协调机构(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的调查,欧盟偏好实施共同对外经济政策,更看重科技和环境气候政策的合作;美国则倾向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和反盗版等方面的措施,对欧盟环境气候政策和涉及经济主权的机制合作有保留。(12)第三,欧美从经济一体化中的获利有一定差别。据国际机构预测,欧盟从经济一体化中的获利大于美国。或许出于这个原因,欧盟95%的大企业家支持一体化,而美国仍有40%的大企业家认为一体化无关紧要。(13)此外,欧美在经济模式、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还存在矛盾。由此看来,经济一体化虽对欧美关系有桥梁作用,但其发展还有局限性。

中期看来,尽管欧美之间的利害冲突会影响其一体化进展,但如果新兴大国崛起的挑战增大,欧美将把外部压力提升为主要矛盾,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合力强化其经济一体化的对外竞争性。有鉴于此,欧美是否针对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印等国构筑“经济北约”,通过形成经济上的“均势平衡力”,谋取对竞争对手形成约束和优势,是当前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欧盟酝酿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欧洲保守的政治理念有一定影响力,这种理念强调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抵御外部挑战的功能,把应对东亚国家的竞争当作首要任务,甚而主张欧美联手建立“经济北约”。如欧洲议会曾提出,欧盟应联合美国,应对“亚洲‘进攻性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对西方的‘争夺富裕之战’”,应建立“经济北约”,(14)就像对付军事威胁一样,对付“经济来犯”。德国《明镜》周刊更以“经济北约的三点理由”为题,提出通过跨大西洋自贸区“抵制中印等‘白蚁国家’的侵蚀”。(15)迄今为止,美国没有接受建立“经济北约”的建议,美国副财长金密特认为目前时机不成熟。(16)

尽管目前尚未就建立“经济北约”达成共识,然而,由于欧美毕竟正面对日益增多的共同外部挑战,并将共同针对第三方进行政策协调作为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目的之一,因此不排除在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对外关系中,“经济北约”的阴影将时隐时现。在贸易方面,欧美可能以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的名义,在保护“自身的贸易安全”方面进行合作;在知识产权领域,欧美将制定主要针对中国的“在第三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联合行动计划。此外,欧美还有推广欧美区域合作模式之意,鼓励其他国家接受“重视所有制和自由市场的‘跨大西洋经济模式’”,强调欧美经济一体化的“价值共同体”意识。由此看来,未来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对外关系走向,特别是对东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政策存在着不确定性。从“经济北约”的激进主张和欧美转向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构想综合判断,欧美经济一体化可能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以经济民族主义为出发点的区域一体化,强化排他性。为此,欧美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载体,针对第三国采取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二是以多边主义为目标的区域一体化,保持开放性。欧美在建立共同市场的同时扩大开放性的区域合作,奉行自由贸易原则,致力于改善全球经济秩序。

战后,欧洲区域主义以新功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理念为基础,主张发展区域内和大周边相互依存的经济一体化。半个多世纪来,欧盟已建成超国家的经济货币联盟,成为全球一体化程度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区域集团。但从欧洲经济共同体诞生起,欧洲地区主义的发展就有双重性,既有全球主义萌芽,也有经济民族主义烙印。一方面,欧盟国家认识到,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单独民族国家的行动余地受到局限,需要调整政策理念,形成区域层面的治理。为此,民族国家将部分经济主权上移,由超国家机制共同行使,在保障欧洲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利益。受这种理念的影响,欧洲经济一体化对全球经济治理,如关贸总协定降低关税和充实世贸规则等做出了积极贡献。(17)然而另一方面,欧盟(欧共体)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共同贸易政策始终实行严格的市场保护。(18)相当时间内,“欧洲贸易堡垒”成为对外贸易歧视的代名词。(19)近来,因结构调整滞后、科技地位下滑,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贸易保护主义趋向抬头。欧盟不断加强运用非关税措施限制第三国商品的市场准入等,表现出经济民族主义的排他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欧盟“超国家机制”的权力又成了替代民族国家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从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性看,欧盟的这种双重性将会继续在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顽强体现。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贸易自由化方面,如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市场准入相对宽松,欧洲、日本以及东亚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曾受惠于美国市场。相当时期内,美国曾对建立区域经济组织不感兴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面对欧洲大市场及亚洲的挑战,美国开始重视区域合作,转向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20)以美国为主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有相对的开放性,但对非成员国的差别待遇也很明显。该贸易区通常运用原产地原则、环境保护标准以及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域外国家的市场准入。(21)近来,美国越来越注重发展双边贸易关系。如在决定与欧盟发展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还积极与韩国展开建立自贸区的谈判。(22)美国参与双边贸易谈判和建立双边自贸区以追逐市场份额的动力显然超过重新启动 WTO谈判和完善多边贸易体系的积极性。

在此背景下,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的未来走向对能否建立世界多边主义贸易秩序起着关键作用:倘若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将全球治理作为目标,坚持非歧视的对外经济政策,保持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性,它有可能成为经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重要基石;反之,如果欧美将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当作放大了的“民族国家合作的‘互助组’”,追求自身利益,针对“第三国”采取所谓“共同政策”,将会激起受打压的国家采取保护措施加以抵制,而实力不抵的国家则可能迫于压力签署违背自由竞争原则的协议。这将助长世界新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多边主义的贸易体系和经济秩序将成为空中楼阁。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密特在2007年3月就德国总理默克尔建立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倡议所做的讲话,初步展示出美坚持多边主义的意愿:跨大西洋经济伙伴关系与加强多边贸易相互不排斥,既不是排他性的经济合作体制,也不是针对其他亚洲门槛国家的双边体系。相反,欧美将积极推进 WTO多哈回合谈判,促使谈判取得最终成果。美国将继续在多边框架下协调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标准和规定,并维护在美外国企业的利益。(23)如果这是深思熟虑的政策目标,而且欧美能够言行一致,那么多边主义的经济秩序或许尚存光明前途。其前提是欧美在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框架内对世界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秩序发挥积极影响。

首先,欧美在构建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时,应淡化建立经济阵营的思维,并遏止内部日益抬头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承担大国责任。为此,作为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欧美应引导全球经济行为体,包括欧美国家,不是夸大新兴国家崛起的威胁,而是注重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和公平发展的“质增长”。针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维护市场开放性和自由贸易原则。总而言之,欧美能否减少日益增多的、对第三国的非关税贸易限制措施,是其愿否奉行自由贸易的一个试金石。

其次,欧美金融市场一体化将提高欧美相互融资水平,一定程度降低其金融风险,欧美更能凭借“资本”主导国际金融与货币秩序。与此同时,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培育金融市场,面临建立和稳定金融体系的艰巨任务。因此,欧美在实现金融一体化的同时如何相应调整其发展政策,包括与新兴国家的金融关系、防止世界经济失衡和防范世界性金融风险,也应成为跨大西洋经济合作的一项政策目标。

此外,欧美应将经济一体化政策与改善国际经济秩序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美国和欧盟在制定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方面居于主导地位。(24)在世贸以及区域一体化谈判中,欧美可凭借其经济与政治优势,在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以及贸易冲突等争端中获得有利条件,并善于利用其具有“成熟法规”的优势,制定有利自身发展的规则。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启动后,欧美在国际法规与制度方面将更居优势,有可能将其一体化框架内统合的规则与制度演变成“国际通用规则”,让各国接受和遵守。尽管欧美在市场经济的法规领域有多年经验,可为发展中国家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借鉴,但欧美在其“规则与秩序一体化”过程中应该避免“强加于人”,更不能把它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未来,无论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向哪个方向发展,它都将对世界经济的总体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预计在全球范围内,围绕市场、资源和规则的竞争可能进一步从国家间、地区间发展到经贸集团和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25)欧美以外的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应该从战略角度认清,新兴国家的经济崛起正改变着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发展趋势。新兴国家一方面应在国际金融、贸易、能源、气候与环境政策等方面担负起有利于全球发展的责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另一方面,须尽快与国际法律法规和生产标准接轨,并加强与欧美的经济战略对话,积极融入多边世界贸易体系。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应积极推动双边或多边区域化进程。就欧美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区域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来看,这一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工程能否顺利发展,不仅取决于欧美之间的相互利益平衡,而且有赖于欧美能否赢得新兴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成功地将全球众多的双边和区域一体化引向多边主义的合作进程。

注释:

①OECD,"Monthly Stat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12/2006.

②欧盟和美国曾于1995年12月马德里峰会通过一项“新跨大西洋议程”(New Tansatlantic Agenda),目的是建立更紧密的商业、社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同年欧美之间成立了“跨大西洋商业对话”(TABD),重点是欧洲和美国企业相互改善贸易和投资条件。但此后并未出现双边地区合作机制。

③Claudia Schmucker und Josef Braml,"Barrieren im atlantischen Wirtschaftsraum,"Internationale Politik,Maerz2007.

④Framework for Advancing Transatlantic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30 April 2007.

⑤欧美将相互承认对方的财务记帐体系,即美国的“一般会计准则”(GAAP)和欧盟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以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Robert M.Kimmitt,"Transatlantische Wirtschaftspartner schaft,"Deputy Secretary Robert M.Kimmitt Makes Remarks to CDUCSU Parliamentary Group Conference,hup://www.treasury.gov/press/ releases/hp323.htm.

⑥Deutsche Bundestag,"Das Konzept einer taransatlantische Freiheitszone Europa," Nr.49/06,19 October2006.

⑦陈劲:《欧盟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第299-312页。

⑧Jens van Scherpenberg,"Die Integration des Altantischen Wirtschaftsraum,"SWP-Studie,24 September2006.

⑨Ulf Gartzk,"Transatlantische Wirtschaftsbeziehungen," Arbeitspapier der Konrad-Adenauer-Stiftung,Nr,127/2004.

⑩Jens van Scherpenberg,"Die Integration des Altantischen Wirtschaftsraum," SWP-Studie,24 September 2006.

(11)Robert M.Kimmitt,"Unumkehrbar machen," Wirtschaftswoche,26/3/2007.

(12)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Transafiantische Beziehungen für Europer wichtiger als für Amerikaner," http://www.pressetext.at.

(13)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Transatlantische Beziehungen für Europer wichtiger als für Amerikaner," http://www.pressetext.at.

(14)Thomas Fritz,"Wie ein Transatlantisches Partnerschaftsabkommen die unipolare Welt gegen China verteidigen soll," Blue 21 Arbeitspapier -Berlin,November 2006.

(15)Gaber Steingart,"Drei Gruende fuer eine Nato der Wirtschaft," Spiegel Online,22 September 2006.

(16)Robert M.Kimmitt,"Unumkehrbar machen," Wirtschaftswoche,26/3/2007.

(17)Heinz Hauser,Thomas A.Zimmermann,"Regionalismus oder Multilatralismus," Die Volkswirtschaft,Das Magazin fuer Wirtschaftspolitik,2001.

(18)欧盟对第三国通常运用的法律手段是各类共同政策,如共同关税、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商业政策等,也包括反倾销、配额限制和技术指标限制等贸易法规。参见陈志敏、古斯塔夫·盖拉茨著:《欧洲联盟对外政策一体化》,时事出版社,2003年,第150-160页。

(19)贝娅特·科勒-科赫、托马斯·康策尔曼、米歇勒·克诺特著,顾俊礼等译:《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284-285页。

(20)1994年美国将墨西哥扩进美加贸易协定,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2005年美国与中美洲及南美洲国家商谈建立泛美自由贸易区(FTAA)。与此同时,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同14个东亚国家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同以色列和约旦签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美国对同东亚和拉美国家发展双边贸易的兴趣也在增强,2007年4月与韩国达成建立自贸区的初步协议。

(21)宋玉华等著:《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81页。

(22)Hanns Guenther Hilpert,Storm-Annika Mildner,"Wettlauf um Maerkte,"SWP-Aktuell,Mai2007.

(23)Robert M.Kimmitt,"Unumkehrbar machen," Wirtschaftswoche,26/3/2007.

(24)Thomas Manz,"Allianzen und Gruppen im Global Governance-System-Multilateralismus zwischen Partikularen Interessen und universellen anforderungen," Internationale Politik und Gesellschaft 2/2007.

(25)李玉举、冯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研究动态”,裴长洪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94-298页。

标签:;  ;  ;  ;  ;  ;  ;  

“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分析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