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研修中教师最近发展区与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区论文,英语教师论文,影子论文,教师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影子”研修是“国培计划”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员在回归中学,密切结合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在与指导教师“如影随形”的“专题研讨、‘影子’指导、观摩学习、课堂实践、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发展。2012年秋,“国培计划”重庆市初中英语教师培训班在西南某大学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后,到重庆市某中学以“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英语教学”为主题,开展“影子”研修。
本文以两位英语教师在“影子”研修中的成长为个案,探讨在“影子”研修中如何通过创设教师最近发展区,融入动态评价,帮助教师在先前经验与教学观念、新信息、教学实践三方的对话中,内化理论知识、提升个人实践、跨越教师最近发展区,实现“国培计划”的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教师认知能力的提高、教师行为的改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基本素养的提高(朱旭东,2010)。
一、教师最近发展区
社会文化理论为“影子”研修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教师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从外在到内在系统、复杂、动态的认知发展过程,是教师先前经验与缄默观念、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三方的对话(张耘,2010)。通过社会互动与文化工具,教师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融合中、在参与与互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师素养(程晓堂,2011)。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最近发展区、动态评价、内化等。美国学者Warford(2011)提出了教师最近发展区概念并用于职前教师教育。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现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通过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动态评价指通过测量、互动、干预、评价与教学的结合,评价者帮助学生探索、发现潜在发展能力的评价过程(韩宝成,2009)。教师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teacher development)指职前教师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与通过更有能力的他者(教学法老师、实习指导教师、同伴)的动态评价、中介及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水平(Warford,2011)。Warford(2011)强调先前经验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最近发展区的自我帮助与他人帮助颠倒,把教师最近发展区分为自我帮助、他人帮助、内化、回归四个阶段,循环发展。教师教育者通过中介、互动,准确把握师范生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各种潜能,通过干预式、互动式动态评价,帮助师范生跨越教师最近发展区,实现从现有能力到潜在能力的发展。
二、“影子”研修中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创设与跨越
借鉴Warford(2011)的教师最近发展区概念,立足本土环境及教师发展需要,发挥“影子”研修中在职英语教师在社会文化情境中身临其境学习、反思、实践的优势,我们以两位老师——李佳、沈雪(皆为化名)为例,探讨在“影子”研修中创设教师最近发展区,融入动态评价,通过自我帮助、他人帮助、内化、回归等环节,促进教师跨越教师最近发展区,实现专业发展(见下页表1)。
1.创设教师最近发展区——自我帮助与他人帮助
(1)自我帮助
自我帮助即自我反思,学员批判性地审视、反思先前经验与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理清已有的教学观念和缄默知识,强化自我发展意识,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规划,了解现有水平,为未来发展描绘蓝图,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教师的观念植根于过去的生活、经验、经历,他们常把做了N个小时学生获得的“学徒观摩”经验带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学实践从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早期个人经验的反应(Pollard,2002)。“国培”学员有一定的先前经验、教学观、缄默知识,更有提高的愿景与现实的困惑。自我帮助促使学员在“听、读、思、写”中反思先前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与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相对接,反思自己的成长、设计未来的发展。指导教师的干预性动态评价则是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核心理念、理论的理解与把握,指导学员按下列程序制定研修计划。
第一步:发现问题
李佳:“长期从事农村乡镇中学教学,理念陈旧,方法、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
沈雪:“深感自己的能力与新课改要求相差甚远,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大胆、创新,尤其在教学思路和环节设计上对如何创新、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感到困惑。”
学员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反思存在的问题,这是专业发展的起点与动力。
第二步:将理论与问题对接
李佳:“第一阶段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清楚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同的课型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沈雪:“各位专家的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明确了课标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学到了很多新方法。但我怀疑回到我自己的教学中能否用得上?”
学员在第一阶段听各位专家外语教学专题讲座与拓展阅读后,思考、讨论、消化新知识、新理念,与自己的问题对接,找出新信息与先前经验的关系。
第三步:制定研修计划
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初中英语教学”主题,学员基于自己的困惑与兴趣制定“影子”研修计划。
沈雪:“找到一个联通学生兴趣与英语学习的点;探究如何灵活、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性;学习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学会工作的同时享受生活……”
李佳:“对照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比照‘影子’学校课堂实践,从实践角度深层次体会新课标理念,体会‘影子’教师如何把握新课标、课堂节奏、知识点,领会‘影子’教师的教学观念,借鉴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如何用多媒体提高教学实效……”
自我帮助能培养学员的自主发展、反思意识,明确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计划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影子”研修前不同专家的专题讲座输入大量的新信息,与学员的先前经验发生碰撞甚至冲突,学员可能排斥、接受、同化新信息。在“听、读、思、写”中学员反思先前经验、观念、教学行为,欲尝试或质疑新的理念与方法。而适当的他人帮助能引领学员接受、消化新理念与知识、发现问题、挖掘潜能,推动其专业发展。因此,自我帮助与他人帮助密不可分,各有侧重。在自我帮助环节,指导教师侧重创设环境促进学员反思先前经验和已有观念,聚焦学员现有的实际水平,也意味着离开最近发展区、指向未来的发展(Warford,2011)。
(2)他人帮助
该环节旨在通过他人干预帮助学员挖掘潜能。学员在“影子”学校通过激活、交流、共享先前经验,聚焦课堂,“影子”指导(课前会议、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网络主题探究,参与“影子”学校教研活动等,体验他人经验与自我经验、新理论与新实践的对接。带队教师、‘影子’教师、同伴对当前实际课堂生活的示范、干预、互动、深刻解析等可帮助学员理解新观念、新方法及其应用。
聚焦课堂促进学员将所学理论比照“影子”教师的课堂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改变教学行为。课前会议中,学员与“影子”教师交流,共享先前经验,研读课标,解析教材,商讨课堂活动设计的具体细节。课堂观摩中,学员详细记录各环节的时间、目标、师生活动、个人评价。课后会议中,讨论、交流教学各环节的意图、实施效果与建议,“影子”教师将行动中的隐性知识外显化并与学员分享。
李佳:“从王老师的课看到传统教学手段——板书的精心设计(what to review;what to learn; what to practice)与有效性;随时赞同、表扬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氛围轻松,课堂有效……”
沈雪:“听了词汇教学课,学习影子教师如何用多种方式教单词,深刻体会到用心教学、用情育人。决定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教给学生做事的方法和习惯,言传身教,陪伴学生成长……”
课例分析促使学员更深刻地理解“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用教材教”等理念,思考在英语教学中如何通过有创意的活动,激发学生动机,融形成性评价于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网络主题探究促进学员围绕研修计划、研修课题开展反思、探究、查找资料,通过博客、QQ群等方式与专家、同行开展研讨。
一次关于词汇教学的QQ群消息记录
李佳:“陈老师引出词汇的方式不错。”
A:“嗯,既有图文的搭配,又放在情境中。”
B:“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词汇意义,再教读、个别读、再教读、学生齐读。”
沈雪:“我觉得教学生认单词没必要,学生能通过音标、预习等自学,更大的问题是记忆单词。”
C:“我让学生每天过关10个单词,实行单词学习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指导教师:“单词记忆要遵循记忆规律、循序渐进,利用发音规则、构词法,利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多种模态,运用图画、音乐、电影、情境、文字等多种方式的输入、复现,在听、说、读、写中实际运用巩固词汇。”
各种他人帮助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高校指导教师侧重理论的输入与更新,“影子”教师侧重实践的解析与干预,同伴提供情感支撑与经验共享。Nguyen等(2010)认为在最近发展区中,同伴之间互相有不完整但类似的专业知识、阅历,同伴的贡献与付出能促进挖掘潜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影子”研修中,同伴共同面对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与困惑,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评价方式,教材容量大与课时短缺,词汇量过大与学生记忆词汇困难,教学理念、方法陈旧与提高教学效果困难等矛盾,学员共同商讨对策,在互助中分享教学的失落、困惑,共同反思教学,在互动中建构、探究、创造知识,每个参与者都充当了在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人学习的角色。
同时,参与“影子”学校的教研活动也是有益的他人帮助,学员体验该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从每周不同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拓展视野。如参加英国文化委员会专家Susan Hillyard应邀开展的“如何使用教学辅助资料”工作坊后,学员发表了感言:“没想到这么多来自真实生活的辅助材料都能用到英语课堂,能激发学生动机,的确开阔了眼界,见识了如何让学生‘做中学’。”
2.跨越教师最近发展区——内化与回归
(1)内化
通过内化与回归,跨越教师最近发展区。内化,即学员在“思、议、写”中结合自身经历解读公共知识,整合自身教学经验、信念与“影子”研修的体验,升华到理论层面,建构个人理论,形成教学新理念,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撰写日志,写听课反思、课例分析并与指导教师、同伴分享、讨论,写诊断性反思报告,参与在线论坛等方式都可以促进学员内化新知。写日志是促进学员批判性审视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的有效工具,是了解学员如何理解理论、将理论系统化的窗口,可促进教师认知内化,实现高级发展。
李佳:“看了孙老师的课,强烈感受到了教师使用多媒体创设有趣情境、提升学习氛围的重要性。英语课堂更加需要情趣、体验、多维、互动,由教师的讲授型向学生的探究型学习转变。但是怎么设计体验、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呢?”
指导教师的反馈:“根据学生、教学目标、内容设计生活化的任务,如本话题‘询问价格’,可设计让学生猜各自穿的衣服、鞋子的价格,或展示明星穿的衣服,让学生猜价格;可设计到商店购物的角色扮演等,这就是课标提倡的参与、实践、体验式学习。”
指导教师及时反馈学员日志,解析、答疑,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并从情感上支持、鼓励学员,推动学员在对比、反思中分析、解决问题,促进个人实践的提升,构建个人理论。
(2)回归
回归指个人理论又回到实践,学员在新行动中检验新观念、新方法,体验新旧经验的碰撞,展示对已内化新知的应用,改善教学行为。在“行、思、议”中学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能螺旋上升。学员进入下一潜在发展区,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
通过“行、思、议”,学员用新技巧、新工具、新方法替代多年来熟知的、自认为合理的传统方法,改革教学实践。“影子”研修的汇报课体现了学员将新知付诸于新实践的过程。在汇报课的课后会议中,学员与指导教师、同伴讨论,反思自己的进步,探讨改进措施。在平等的探讨中,影子教师和学员各抒己见,互促互进,导学相长,共同进步。
李佳反思汇报课:“大胆尝试了这次培训、‘影子’研修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了杨教授的循序渐进、分层呈现新知的方法,先复习数字,再呈现新知——时间的表达,引出重点结构‘What time is It? It's three.’,逐步呈现各种时间表达套入该结构中;用了邓教授的归纳法、发现法教语法;借鉴了陈老师用多媒体设计情境、小游戏、分组比赛奖励小红花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课后邓教授的点评‘时间安排上……不当,增加在生活情境中的交流’帮助我慢慢反思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思考回到自己的学校后哪些方法可行。”
李佳从“影子”研修开始的“理念陈旧,方法、手段单一”成长为“大胆尝试培训、‘影子’研修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再到“思考回到自己的学校后哪些方法可行”,展示了其反思意识、新知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回归也意味着回到第一阶段——自我帮助、进入下一个教师最近发展区。学员整理、归纳“影子”研修期间的日志、反思、教学录像及通过问卷、访谈等为课题收集的数据,总结收获,将实践理论化,撰写论文或课题报告,思考回到自己学校后开展教学新行动、提高教学效果。学员又开始新一轮的自我诊断,进入新的教师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创设、跨越一个又一个教师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影子”研修中教师最近发展区的创设与跨越促进了英语教师在实际情境中的动态专业发展。学员在具体社会情境中、在“听、读、写、看、问、议、思、行”一系列行动中提升专业素养。基于先前经验,学员联结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在自我帮助、他人帮助下,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研讨,在互动、共享、实践中分享经验、交流信息,促进先前经验与教学观念、新信息、教学实践三方的对话;在指导教师、同伴的动态评价与引领下,认同、更新教学观,挖掘潜能,学习、内化新课程理念与理论知识,提升教学实践,跨越教师最近发展区,提高认知能力,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