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准则属性看会计舞弊_会计准则论文

从会计准则属性看会计舞弊_会计准则论文

从会计准则属性角度认识会计舞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准则论文,属性论文,角度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近年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会计舞弊案件看,无论是会计资料的篡改,还是会计利润的操纵,会计舞弊实际上都成了催生并完善会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制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会计舞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技术因素,而需要我们从其根本属性出发进行探讨。

会计准则属性在技术层面和经济后果上的划分为学术界所认可。会计准则的技术属性对会计实务处理提出了技术要求;经济后果则体现为会计数字代表了实际的经济意义,它使会计准则能够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员工、政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影响。

1.会计准则属性与会计舞弊效用。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为会计舞弊达到最终目的所利用。会计准则必然通过对企业报告盈利水平的影响而产生经济后果,因为企业盈利水平常被作为依据来签订各种契约,如激励管理层的奖励契约、企业债务契约等。政府是否对企业采取管制,通常也是根据其盈利水平来判断价格或费用的高低。当经济后果所牵涉的利益问题演化为各利益相关方采取行动的诱因时,能够控制财务报告行为的一方则看到了会计舞弊的效用。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因而至今仍未达到完全有效。在我国,执行会计准则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同样刺激着会计舞弊,且这种舞弊更集中地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入市、退市等运作上。

2.会计准则属性与会计舞弊机会。

会计准则的技术属性为会计舞弊提供了两个机会:一是迎合会计准则,编造会计数字。即会计准则过强的技术属性会导致执业人员迎合会计准则规定,故意无视经济事项的实质,甚至按照会计准则虚构经济事项,以此编造出满足管理当局欲求的会计数字。安然事件爆发之后,时任安达信首席执行官的Joseph F.Berardino就曾指出,会计准则过于偏重技术方面,导致形式重于实质。二是利用技术标准选择、改造会计数字。用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执行标准来规范会计主体经济的全貌,其结果必然促使技术标准多样性、选择性和例外性的形成。技术方法间的切换、例外事项的无规则性都导致了会计处理的不一致及经济结果的变化。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在考量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吸取了国外会计准则建设的先进经验,在会计准则技术性方面留下的会计舞弊机会明显减少了。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经济后果促使“外部力量”进入利益博弈,形成会计准则制定征求意见过程中的“政治游说”现象。基于经济后果和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财务报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会对会计准则制定进行游说,以此形成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式,从而加大了经济后果的利益倾向。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属政府行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非民间机构,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具独立性,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游说”效应,但针对会计准则的多方博弈并不明显。

3.会计准则属性与会计舞弊的风险和成本。

会计准则的技术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性,限制了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度。在越来越发达的资本市场,会计主体对会计准则的摒弃将会冒着极大的风险。在这一点上,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技术性都统一地表现出风险识别标尺及风险屏障的双重作用。即会计准则是识别舞弊风险的重要依据,同时会计准则与生俱来的技术缺陷又为会计舞弊行为带来了掩盖效果。

现行会计准则较2007年前执行的会计规范对技术属性缺陷做出了弥补,减少了规则导向带来的界线划分和例外事项的无规范状况。但需要指出的是,现行会计准则体系较大范围内扩展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而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直接影响着操纵、舞弊等行为。因此,要对新形势下的会计舞弊的可能环节、方式和方法有所预见,制定缜密的防范措施,尽量不给投机者留下可钻的空子。如像“灵活运用”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弹性、设计资产组或组合的方式改变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据、随意打破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与固定资产的划分等都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应尽可能地预防会计舞弊。

标签:;  ;  ;  ;  ;  

从会计准则属性看会计舞弊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