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_大众传播论文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_大众传播论文

大众传播媒介与青少年社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青少年论文,传播媒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

呱呱坠地的婴儿如此孤弱无能,一无所知。这仅有着自然实体的人是如何懂得穿衣、吃饭、走行人道、见熟人打招呼、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呢?康德有句名言:人,只能经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显然,这两个“人”字的内涵是不同的,前者是指生物人,后者是指社会人。教育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绝不仅仅指狭义的学校教育。它应当既包括在学校中进行的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又包括课外或校外进行的教育活动(Nonformal Education),还包括不是专门为教育而组织,但对青少年深有影响的活动、设施或媒介(Informal Education)。大众传播媒介即是其中之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化影响力量。仅就电子传媒之一的电视而言,美国95%的家庭已拥有电视机,年龄3—16岁的美国青少年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多于他们上学的时间。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得到迅猛发展。据笔者对徐州市206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统计表明:家庭电视拥有率100%,每天看电视时间至少为1小时,双休日有时能看上一天,假期里更是如此。加密电视的开播使得儿童在每天的几乎任何时候打开电视都能看到动画片。加之种类繁多的书报、杂志等,使得青少年整日置身于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影响之中。

构筑起传播学社会文化膬式的德福勒认为:传播媒介所发生的信息能产生强大的效果,因为它建构了一个社会现实,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世界观;人们根据媒介提供的“参考架构”(frame of reference)来阐释社会观现象与现实。从文化视角来看,我们不能不承认,传播媒介确实是特写文化的代表与载体。

二、大众传播媒介及其特征

大众传播媒介是以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电脑等)为工具,向社会成员沟通信息的一种渠道。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包括新闻、宣传、教育和娱乐四个方面。

远古时代,人类靠约定信号和身势语来传递信息。语言产生后,口耳传播成为主要形式。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报纸和书籍等印刷媒体的蓬勃兴起,使人类的传播技术获得了质的飞跃。19世纪末,电讯和电波媒体的开拓,成为传播领域中最具革命性的科技开发。而本世纪50年代,人造卫星的产生,使我们的环境大众传播化,使大众传播媒介从此呈现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特征一是传播远而迅速,容量大。

特征二是跨越时空的限制。

特征三是形象生动。

特征四是方便生活、学习与工作。

特征五是传播内容的良莠并存。

大众传播媒介以其传播迅速、跨越时空、形象生动等特征,发挥着它的多种功能,给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新的内涵,在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等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一)扩大了知识视野,启迪着青少年的智慧。各种传播媒介丰富着青少年的认识手段。尤其是电视机的普及,电视节目的形象、生动,内容覆盖面广等特征,具有极强的可接受性。机器人、外星球、生态环境恶化、地球能源危机等概念,通过科幻、动画、游戏等方式出现,更是于无形之中增长了青少年的阅历和见识,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和情感,并发展着他们的思想能力。

(二)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更新。经过有效的组织与合理安排的传播内容,反复强调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促进着青少年的道德社会化。大众传播媒介还通过经常、大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形成多样化的社会刺游与文化环境,向青少年灌输着社会普遍承认的价值观念,丰富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塑造着优良的个性心理。而且,通过给予瞬息万变的文化刺激,又推动着其价值观念的更新。

(三)提供了角色学习的“参照群体”,有利于青少年进行角色塑造。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角色学习与自我塑造的过程。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形象,介绍的人物及其所做所为,成为青少年模仿学习的榜样与情感认同的对象,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四)大众传播媒介在使教育普及化、日常化和多元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提供了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通过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调动着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使得抽象的学习材料变得生动而有趣味,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是,毋庸讳言,大众传播媒介虽有着上述种种积极作用,同样也还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心理学家班杜拉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美国曾播放过一部叫《末日飞行》的电视片,描写一个在飞机上藏炸弹来敲诈一家航空公司的故事。敲诈者用电话告诉这家公司,若给钱就告诉他们炸弹放在什么地方。该片播出后,美国航空公司一周内就收到了许多类似的电话。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播放此片后,也遇到了同样的麻烦。日本电视剧《血疑》在我国播放后,不也出现了许多“幸子”的事吗?可见,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也是明显的。

(一)部分媒介文化的低品格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近些年来,众多西方思想理论流派、社会思潮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渗透进来,一些青少年缺乏鉴别力,不加分析地全部拿来,盲目推崇,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据调查,57.8%的人对现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公共环境比较担忧或很担忧。而担忧的原因里,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不良报道与出版物泛滥。(《青少年成长环境堪忧》,《视点》93年第8期)

(二)从媒介传播的形式而言,对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产生某种程度上的麻醉作用。青少年整日置身于媒介文化的包围之中,沉迷于电视节目过程里,浸泡在武侠、言情、侦探小说里,忘却了周围实在的生活条件,容易想入非非,同时还对其它活动失去兴趣,最终丧失责任感和精神追求。因为,大众传播媒介是通过声音、图像和文字,提供一种遥远飘渺的非直观感化现实,人们难以参与其中。

(三)对青少年人格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阻碍作用。据日本学者的统计,日本50%的小学生,70—80%的中学生,80—90%的高中生每天看电视而不想读书,与社会关系淡漠。(《新闻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30页)这种情况在我国也存在,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如何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就成了很严峻的问题。

(四)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不良影响。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期,过多的室内“静坐”,缺乏户外活动以及边吃饭边看书、看电视的不良卫生习惯等必然影响身体的发育。

以上可知,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经过妥善处理,方可使之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社会化影响因素。

四、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影响,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首先,应当有的放矢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活指导。

据上海青少年研究所对1698名学生有关性知识来源的调查表明,学生很少能从学校和家长方面接受性知识的教育,他们仅有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书籍、报刊、影视等大众传播渠道。而许多事实表明,这种在自发、自由、缺乏指导状态下接受大众传播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走了许多弯路,甚至误入歧途。目前,青少年心理障碍严重者增多、性犯罪率上升趋势就应引起特别的重视。必须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管理的系统性,制定一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有计划、有目的地给青少年以生活方面的培养和指导的计划,使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以能够迅速走向成熟。

其次,及时而具体的指导,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是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影响作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信息已经不是经过教师与家长的过滤与中转,而是通过影视、书刊、报纸、歌曲等多种渠道,快速、直接地传给青少年。其影响自然是积极与消极因素并存。如何克服消极影响,国外学者曾作了大量研究。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杰宁斯和尼耶密在研究父母的教育怎样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时,得出如下的结论: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过程中,关键在干预变量,是他们之间交流信息的明确性和经常性。当带有不少火气与暴力味的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忍者神龟》令澳大利亚青少年迷恋时,一批批武术家特地到小学里宣讲:学习并掌握武术的目的是为了自卫或帮助弱者,只有危急时刻方可动手。这使得小观众能够正确看待此片,避免了误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必须协调大众传播媒介与其它各种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与其它社会因素的相互联系中,共同对青少年社会化起作用的。青少年在社会性发展中某些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对大众传播失去选择、鉴别和正确吸收信息的能力。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学校里教师的举止,社会上流行的风尚等,若与大众传播宣传的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不一致,必将减缓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有学者指出:如果社会或社会中某一特定的机构想要有意识地塑造其年轻公民,建立各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因素。

第四、青少年的特点是我们在利用与发挥大大众传播媒介教育功能时所必须考虑的。

青少年时期在心理学上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大众传播媒介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影响逐渐增强。而青少年又具有爱动、多变的特点,易于接受新事物,渴望自主,并且正在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于是,有些教师和家长感慨:“现在的孩子无所不知,不得了。”他们由于担心孩子“变坏”,而一味地压制,不允许看小说、电视,不允许玩电脑游戏的情况时有出现。结果使青少年处于非正常的保护之中,只会走向健康发展的反面。

为人父母者都经历过孩子“长牙”与“换牙”的事。他们往往以一种期待的心理,注视着孩子原本粉红色的牙床上,突然冒出一个白生生的小东西,然后二颗、三颗,直至全部牙床的落满。他们还会以同样欣喜的心情,迎接孩子“换牙”这个过程,并且不厌其烦地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舔牙,否则会长歪的呀!”他们觉得这是孩子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而对已成为青少年的孩子们的迷恋、崇拜、追星、赶时髦等事情的出现,却不能坦然相待。应当知道,同样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及时而适当的指导与教育,才能使孩子顺利度过青少年时期,以塑造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化角色,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标签:;  ;  ;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_大众传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