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者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面推进论文,整体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职业培训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职业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在内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
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就业的扩大和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职业培训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客观上讲,社会上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仍十分严重,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也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从主观上讲,职业培训工作在总体上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技工学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必须加快进行改革。
下面,就中国职业培训的有关问题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从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看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既有数量因素,也有质量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当前,中国又面临新一轮就业高峰。中国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社会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流合一,形成了中国就业的巨大压力。二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矛盾,一些劳动者无法从事相应的职业,不是因为就业岗位和机会少,而是由于本人能力和素质差。下岗职工基础素质偏低和技能单一,已成为影响其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致力于开发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质,实现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同步增长。
二、贯彻落实中央素质教育决定的要求,推进职业培训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劳动者就业的必然要求。1999年6月,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改革的决定。贯彻落实决定,推进职业培训工作,需要对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素质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准确把握我们工作的对象和就业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确定相应目标。必须把推进素质教育做为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贯穿于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各个环节中,把培养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摆到突出的位置。
从现实情况看,可以针对以下四种情况来考虑。
一是新生劳动力,其素质的提高最终要在实现就业的环节上显现出来。对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应着眼于提高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市场就业意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建设一支符合市场就业要求的劳动后备大军。
二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其素质的提高,既包括技能成分,还必须考虑其基础素质、就业观念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转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的教育,提高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就业能力,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三是企业职工,其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及职工的兴业和敬业中。对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应把加强岗位专项技能和培养生产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作为主攻方向,侧重于技术操作和革新能力的培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城乡一批创业者,这批人的素质提高主要表现在开拓市场就业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上。在对具备创办企业条件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的同时,就强化对劳动者创新和开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职业培训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决定》给职业培训改革带来很好的机遇,将使职业培训有一个大的发展。
最近,劳动保障部印发了贯彻中央素质教育决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职业培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总的方向是,坚持职业培训的社会化、市场化,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对整个职业培训事业的规划和指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主要任务,一是要普遍建立和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加强对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提高青年劳动者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转业培训和在职培训,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当前要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摆在突出位置,促进下岗职工和长期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力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业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四是逐步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从初级、中级、高级直至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并使之成为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七项措施:
首先,要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这是推动职业培训改革的切入点。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全面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青年劳动者未经必要的职业培训,不得就业;劳动者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此,全社会要形成共识。
第二,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常规性制度确立下来,继续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指导培训机构与再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再就业培训,并与职业介绍工作相衔接。同时,要继续落实“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做到对下岗职工随进中心随进行职业指导和培训,并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创业培训是一项新事物。目前,北京、上海、苏州等三城市的试点已推广到全国30多个城市。特别是通过就业成功者、创业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和典型引路的方法,指导劳动者艰苦创业,敢于开拓市场,善于经营事业,既具有凭本领竞争就业的教育价值,又有确立良好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的示范作用,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第三,对技工学校进行必要调整和重组。要适度调整“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扩大和发展其适应性和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培训资源配置,鼓励走联合办学与培训集团化的道路。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要建成兼有职业需求预测、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功能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从企业分离出来的技工学校,具备一定办学规模的,可指导其逐步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规模较小但有发展潜力的,可通过资产评估,按股份制形式联合办学;不具备独立办学条件的技工学校,可以指导其改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任务。技工学校在坚持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条件下,可根据需要更名为技术学校,并可保留原技工学校的牌子。要进一步改革技工学校招生入学办法,并与劳动预备制培训相结合,对非热门专业,原则上免试入学。要积极探索宽进严出的培养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意愿,进行不同层次和等级的培训。
在办好技工学校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高级职业培训和高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可根据需要更名为高级技术学校或技术学院。高级职业培训应当与高等教育相衔接。技工学校和其他中等职业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可以报考高级技工学校。
第四,企业职工培训应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同时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要抓紧建立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逐步改革技师制度,试行技师资格的社会化鉴定,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技师资格鉴定。对取得技师资格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进行聘任。同时,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表彰,促进各行各业敬业爱岗的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使之成为提高职工素质的带头人。
第五,推行“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部门在步入市场经济之后综合管理全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保障就业质量、引导全社会尊重技能人才、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必须把它作为劳动管理的硬手段、牛鼻子来抓。一是要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将用人制度改革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得到充分显现。二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制,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实行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统一鉴定所站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和统一证书管理,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同时,要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功能,引导职业教育改变单纯追求学历文凭的倾向,促使更多劳动者重视和追求职业资格证书。
第六、强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对培训的引导、支持作用。职业介绍机构要通过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引导培训方向。要把经过培训,特别是经过再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人员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对象,优先推荐就业。要将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及相关要求向社会公告,并在办理求职登记和介绍职业时进行严格把关。要加强职业指导,帮助求职者适应市场要求,转变就业观念,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第七,要大力发展远程职业培训,这是适应科技发展、丰富职业培训方式的重要领域。要加快以电视、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依托的远程职业培训,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培训网络。
与此同时,还要从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的角度,注重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劳动力特点的培训路子。
本文是张小建司长1999年11月16日在广东省首届国际职业技能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本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