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天文知识论文_刘家路

古代诗词中的天文知识论文_刘家路

(长安区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中国的古代诗词如《诗经》,《楚辞》及唐诗宋词等均有许多对于天文学现象的描写,这为后人研究天文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我们可以从一些诗词中寻觅到古人对北斗星,火星,日月等天体赋予了审美的诗性的描写;一些诗词以星象的特征来创造传说,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和想象,达到了借景抒情,以物明志的艺术行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所思所想,真情实感。

关键词:古代诗词;天文知识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年前,《尚书·尧典》就有年、月、日、旬、四季和闰月的概念,并有以星象来确定季节的描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是指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及其发展的科学,而是人们对日月星辰等天象和山川物候等地形的认识、理解和应对策略。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热爱和感悟,使得诗歌与天象联系紧密,诞生了许许多多奇美瑰丽的诗篇。从《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到唐诗、宋词等诗词佳句,都有对天象和物候知识的描述。面对浩瀚无垠的天空、闪烁不定的星辰,古人浮想翩翩,创作出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郞织女等美丽的传说,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天体现象的理解和想象,这些篇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宝库增光添彩,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天文和宇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人沿着黄道和赤道把天上分为二十八星宿,依据它们的出没来定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二十八个部份被归纳为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个大星区,每一个大星区有七个星宿。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以色红似火而得名,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大火星在春天傍晚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大火星在夏历的六月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到七月黄昏时位置开始偏西向下移动,古人称之为“流火”。《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是指农历七月的时候,大火星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这是秋季开始的第一个月;九月来临,开始分发棉衣以作御寒的准备。从这两句诗也可以看出,早在上古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行星移动和季节变化的相生相成的关系了。北斗星是天空北方排列成斗状的七颗亮星,在古代是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参考系和坐标轴。

1.古代诗词中的地球和日月

众所周知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分为公转和自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从而人们才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例如:《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晋.傅云《歌》“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李白《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的规律。清.乐钧《一翦梅》“日似金丸,月似金盘”形象地反映了:由于日地月三者距离差异,导致日月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等描写日月星辰自黎明至黄昏东升西落的现象。

2.古代诗词中的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由影响大气短期变化的因素——气团和锋面造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诗中描写天气变化的名句如珍珠一样落于诗坛。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说明快行冷锋来势之猛。谢灵运《初去郡》“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描写春天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气候是由影响大气物理状况的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因素造成的。王冕《梅雨》“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这两句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由暧锋形成的天气。

3.古代诗词中的地形和地势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故苏轼有“高处不胜寒”之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在江西省庐山大林峰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下降的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现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流水侵蚀下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四川崎岖险峻的地形和交通闭塞的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地地貌;“斜阳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船半欲沉。俗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河流冲积或沉积地貌;“仰望山接天,俯看江成线。”,横断山区高山、峡谷相间纵列分布;“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云贵高原险要复杂的地形和冬季准静止锋影响下的暖湿的气候;“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骑新民。”“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雪山连绵,矿藏丰富,虽然海拔高但相对高度;“进村不见村,树冠露三分”,“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院院地下藏,窖洞土中生。”黄土高原建在地下的窖洞。山脉的走向是导致各地气候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季风区的范围就是以多座南北向的山脉为分界,故王之涣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东西向山脉往往是热量带的分界线,如“岭前桃花岭后雪”,反映山脉南北坡景观迥然不同。“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贺兰山以西盆地,开口风力强劲地段的戈壁滩砾石层景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江南丘陵地形;“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生光阴路上忙”,则是描写出了云贵高原地区崎岖的地形和过去交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海涛.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教育探析.滁州学院学报。2007,9(1):54-56。

[2]刘桂华.古代文化史知识与中学古寺教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7):118-120。

[3]鲍亚民.古诗中的天文知识。语文漫谈。2010,1:6。

[4]杨汝福.中学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河池师专学报,1991,4:65-72.

作者简介:刘家路(2000.09-),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安邮电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

论文作者:刘家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古代诗词中的天文知识论文_刘家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