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形象论文,思维训练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呢?众所周知,教材中的作品形象,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要转化为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活生生的形象,就须对其充分想象和再创造。这种对课文人物或景物的想象和再创造,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这种思维,能较快地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几年来,我运用形象思维教学,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学生语文水平大面积提高,仅两年来,所教班就有6人的作文在全国性征文大奖赛中获奖;5 人的作品在《作文报》等刊物上发表;3人被广西《芳草文学》杂志社聘为特邀记者。成果的取得,无不借助于形象思维训练。
一、运用电化媒体教学进行综合性形象思维训练
现代化电化媒体教学能变单调的文字符号为集音乐美、影象美于一体的生动可感的画面,以直观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
1、幻灯教学训练形象思维
自制幻灯片,简便可行。如教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我根据“皇帝酷爱换新装——骗子行骗‘做’新装——大臣奉旨‘看’新装——皇帝高兴‘试’新装——庆祝大典‘穿’新装”的线索,自制了一套幻灯片。学生观后,口述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具体,将那个骄奢、愚蠢、昏庸、丑陋的皇帝形象用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2、录象教学训练形象思维
放录象带,能将“死”的课文“活”起来,促进形象思维。除了配备的带子外,还可自行设计。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根据课文内容,选录了若干电视节目中有关“春草”、“春花”、“春雨”、“春水”、“人勤春早”的画面,并连接成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再配以课文朗读、便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春》录象带。学生观后,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春”有了直观感受,将其形象储存进大脑后,再仿写《秋》、《冬》时便得心应手了。
二、运用课文“语感”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训练
语感,“是对某一语句与语境的确切关系的直接感知。”语感敏锐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较强,能透过某一语感,增强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力。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有这样一段“语境”:
“我赞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出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象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这个生活在当时国统区重庆的小姑娘,她爸爸因“给山下进步学生送信”而“失踪”,妈妈又重病在床,这样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能这样平静地面对家庭的灾难,能用幼小的心灵去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不会太长了。透过这一语境,我们不难看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由这一语感的分析,小姑娘的可爱形象就鲜明而真实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以上方式是依据课文“写实”性的形象思维训练。
三、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1.幻觉思维训练
主要方式是:学生在欣赏饱含激情的朗读中,闭目凝思,由大脑勾勒出似乎可以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使作者笔下的人物在眼前“活”起来,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学生赏析时,大脑中逐渐出现旧北京街头祥子在“毒花花的太阳”下艰难拉车的情景;继而,狂风大作,暴雨袭来,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这时,勤劳、纯朴而又倍受煎熬之苦的人力车夫祥子的形象,便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2.延伸思维训练
即在结束课文后,通过合理的想象,延伸课文内容,结构出新的人物形象。
如散文《驿路梨花》,作品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线索歌颂了解放军战士、哈尼小姑娘等“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共产主义精神。进行“幻觉思维”引导后,我以《路,在我们脚下延伸》为题,要求学生联系学雷锋、学赖宁,选择材料,塑造人物,展示新一代的精神风貌,进而进行写作练习,将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延伸到课文主题中去表现,来赞颂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3.换位思维训练
这是一种通过变换人物角度,将自我融进人物形象中的思维训练方式。
如教朱自清的《背影》,学生大脑里有了进入“老境”的“颓唐”的父亲不辞辛苦、不怕麻烦、车站送别儿子时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并体味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我”产生共鸣后,我要求学生把作品中的“我”换成阅读者“自我”去思维故事情节,感受父子深情,并指导学生写《××的侧影》,学生们满怀激情,写下了一篇篇凝聚着母女情、父子情、师生情……的好文章。
4.逆向思维训练
这是一种运用“延伸思维”方式,重新构思人物形象、深化或创新主题的思维训练形式。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塑造的是菲利普夫妇这两个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艺术形象。故事以“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为线索展开。小说的结尾,是菲利普夫妇在轮船上意外地发现了“又老又穷苦”的流浪汉于勒后,以为他“赚了钱”而可作为摇钱树的美梦破灭了,因而惊慌失措、怕他“重新回来”,于是“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学习本文后,我指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法,以《于勒返乡》为题,想象另一幅情景:
几年后,“流浪汉”于勒果真发迹而衣锦返乡。菲利普夫妇一反当年“惊慌”之态,而是喜出望外,异常“亲热”地迎接带来了“福音书”的于勒的归来。然而……
“然而”怎么样呢?学生纷纷想像,构思出了矛盾着的双方可能出现的不同“形象”:菲利普夫妇的献媚讨好、丑态百出,于勒的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实质得以更为透彻的暴露。
5.角色表演训练
即在熟悉课文并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后,由学生扮演角色,临堂进行课文表演,从而以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示给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如教契诃夫的《变色龙》,我指导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叶尔德林、将军家的厨师等,他们风趣的对话、动作表演,将沙俄统治时期官场中欺下媚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狡诈善变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