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组成中的重要部分[1]。高超医疗技术、先进的设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理质量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预后。护理人员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为手术的进行提供基本保障。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有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47.8±5.4)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15例,骨科手术患者18例,妇科手术患者9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1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例;对照组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48.3±4.9)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17例,骨科手术患者16例,妇科手术患者11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无严重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无肿瘤患者,无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排除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掌握患者的病情资料,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术前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访视的过程中,尽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及一般资料。对患者进行宣教,向患者讲述麻醉及手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2)术中护理: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常规清洁消毒,调节手术室温湿度,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注意为患者保暖,例如腹部手术适当的对胸部及手臂进行遮盖。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向患者讲述麻醉的相关事项,让患者了解麻醉的具体情况,消除患者心中的焦虑与恐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局部麻醉患者会保持术中清醒状态,护士可与患者在不影响手术进行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如有不适可进行调整,使患者身体舒适,身心放松。(3)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护士为患者而进行皮肤清理,注意清洗液的温度,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引流管、尿管进行固定,防止牵拉。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才可将患者送回病房。手术室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并与家属积极沟通,加强术后护理,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1.4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AS)[3]。轻:50~59分;中60~69分;重:≥70分。根据你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DS)[3]:轻:53~62分;中63~72分;重:≥73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自制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情况,分为三个等级: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满意+比较满意。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3 讨论
手术室与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情况有重要关系,手术室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姐科技的进步,手术室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4]。传统的消除病痛的护理理念也转变为使患者身心舒适精神满足的理念,护理理念的转变也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研究表明,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 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也为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5]。针对性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方式比较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能够从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护理支持。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洪小美, 陈丽锋.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19-20.
[2]孙园园.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4:218-219.
[3]王凌云, 陈英.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33):57-58.
[4]黄荣华, 杨秋香, 苏秋.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家庭心理医生, 2015(1):258.
[5]唐葶婷.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 29(29):71-72.
论文作者:杨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焦虑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