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危机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银行风险与银行危机预警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对15个发展中国家和5个工业化国家在1970—1995年间发生的76次货币危机进行调查,研究表明,银行体系的各种不稳定风险因素在转化为银行危机之前都有一定征兆(Alejandro Gaytán and Christian A.Johnson,2002)。我们可以将这些征兆量化为预警指标的风险数据,并通过一定的模型,对风险程度做出判断,对危机情况做出提前预警。因此一套全面有效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一国的银行及金融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是根据有关的金融法规及金融稳健经营原则,对银行经营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通过选定一系列能反映银行风险和危机大小的专门指标,建立模型和区间进行检测,进而进行科学的分析,做出综合评价与结论,确定该银行风险和危机的剧烈程度,提出相应的监管措施的科学分析方法(李德升,2004)。由于银行危机的蔓延和传染性非常强,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并通过国际间的传导机制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及经济危机,所以构建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很有必要。
一个有效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对于监管当局、银行机构本身以及社会公众均有重大意义。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的功能包括:能帮助金融监管当局合理配置资源;为及早处理危机和减少损失赢得时间;能为金融机构及早发现问题提供指南,从而及早调整业务策略,化解潜在的风险,避免风险突然而至无法解决;有利于社会公众正确区分银行经营效益的优劣,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心理恐慌和短时间内资金的大规模波动对银行稳定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构建我国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面临重大的风险:一是不良资产规模较大;二是资本充足率不高;三是贷款损失准备金抵补率较低;四是盈利能力较差。盈利模式的单一和不良资产核销的压力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这种有限的盈利空间还将面临挤压。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最终将全面对外开放,以及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有效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对于我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其他国家的经验
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指标是预警体系的前提条件,只有选取了合适的指标才能通过预警模型对危机预警。所以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银行危机预警成败的关键。当前国外大部分学者在分析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指标时都从宏观经济指标、微观风险指标和外部环境指标三方面综合考虑。对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研究比较有成效的当属Morris Goldstein,Graciela Kaminsky和Carmen Reinhart。他们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选取了26个指标进行银行危机预警的实证分析(Morris Gold stein,Graciela Kaminsky and Carmen Reinhart,2000)。他们创立的KLR信号分析法被认为是对银行危机比较有效的预警模型。Kaminsky和Reinhart还认为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是孪生危机,因此某些货币危机预警指标可以用来监测银行危机。
其他发达国家在银行风险与危机预警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国家。一百多年的监管实践使其形成了一套成熟而有效的预警体系。CAMEL框架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分析银行部门稳定性的工具,它给出了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五个指标: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的稳健性、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状况。新的CAMELS评级系统重新调整了一些评级项目,突出了M的决定性作用,新增了S即市场风险敏感性指标,它能够有效地协助监管当局发现银行机构出现失常情形的苗头。CAMELS评级系统主要利用统计方法先评估出指标并赋予权数,计算出指标得分以及综合得分,依据综合得分的高低,评定银行机构的等级并提出警示(周道许,2000)。
在德国,对银行的具体监督与管理工作主要由专设的联邦银行管理局来进行。其预警指标主要有:在资本充足方面的主要规定是,贷款和资本参与总计不得超过自有资本加储备的18倍(不包括附属无担保债务);在资产流动性管制方面有两个基本规定,一是银行指定的长期资产的运用不得超过长期资金来源的总数,二是银行对其他非流动资产应有适当的资金持有,这些资金与银行负债中不同类别的各部分相对应,即必须通过对负债的管理使资产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性指数、存款集中度、存贷比率及流动性资产比率等;任何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额度超过该行自有资本的15%时,必须向有关监督当局报告。所有单一贷款都不得超过银行自有资本的75%,五种最大的贷款总计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3倍且所有巨额贷款总计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8倍;在外汇及贵金属交易管制方面规定任何一家银行的外汇与贵金属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自有资本的30%,而且所有一个月至半年到期的净外汇成交量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40%(潘薇薇、陆卫明,2003)。
日本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和监管由大藏省银行局和日本银行负责。其银行风险预警指标及警戒线分别是:流动资产比率不小于30%;存贷比率不得超过80%;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比率虽无具体的规定,但要求是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比率(包括标准比率、目标比率和边际固定资产比率)不得超过50%;发放股息比率不得高于40%;净值比率不得低于10%;自有资本比率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不低于8%;授信额度占自有资本比率不得高于20%;每家银行机构以其存款余额向日本银行交存一定数额的准备金。在对资本金的充足性、盈利水平和各种风险的控制能力分别进行评级后按50%、10%、40%的权数加总,得出评级结果(周道许,2000)。
英国银行监管的主体是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以资本充足性、外汇持有风险及资产流动性的测定作为其预警指标。英格兰银行用资本比率来测定银行机构的资本是否充足,资本比率是由杠杆比率和风险性资本比率构成。英格兰银行将外汇持有风险分为结构性风险和交易性风险。英格兰银行规定对每种外汇,银行承担的交易性外汇风险的净额,其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10%;承担各种类别外汇风险的总的外汇负债净额不超过资本的15%(周道许,2000)。英国的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侧重于资本充足性考核,主要监视杠杆比率和风险性资产比率。
三、对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思考
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对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比较这些国家预警指标体系的框架,为我国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首先,预警指标的选取要同国际惯例接轨。从上面的比较分析看出,以上国家的预警指标的选取都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按照其要求设定警戒值。随着我国银行业和国际接轨步伐的迈进,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也应选取国际上常用的监测指标,要与国际上通行认可的金融监管中规定的概念、警戒值和风险指标都保持基本一致。
其次,预警指标的选取要定性和定量结合。所有的风险量化分析方法都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并依赖于“历史可以重演”的基本假定,但对于转轨过程中的我国而言,整个经济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未来可能完全不同于历史,风险变量的分布不再连续平滑,难以预期。因此,我国银行风险及其危机预警指标的选取必须高度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密切结合。
第三,预警指标要体现互补性和灵敏性。由于我们构建的是一个预警指标体系,单一指标没有意义,所以我们选取的预警指标要互相依存,互为补充,才能客观全面反映银行风险状况。灵敏性是指指标的细微变化能直接反映出银行风险的发展变化。这是各国中央银行构建预警系统所极力追求的目标(James Bell,2000)。
第四,预警指标体系要不断改进优化。从美国的CAMEL评级系统到CAMELS评级系统,我们可以看出预警指标体系选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格林斯潘所说:“在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上,新技术和金融工具的不断采用意味着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墨迹未干之前就变得过时了。它们甚至不能必然地代表该银行在第二天的风险状况。在此情况下,监管者对金融系统安全性、健全性及必要性的评估将越来越围绕着过程而不是依赖于历史记录来展开”(金雪军、李红坤,2005)。
除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及《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要求,将银行风险分为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我们还应考虑在这三类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各分类预警指标。
一是信用风险预警指标。信用风险指的是由于债务人违约而使债权人造成了损失。就当前来说,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它的直接表现就是不良贷款上升,业务指标恶化。我们可以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荐的五级分类法即以风险度为依据,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正常类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的还本付息能力;关注类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本付息不利的因素;次级类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以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合同约定,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损失类指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仍无法完全收回本息。这种贷款分类的特点是:依据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包括贷款的信息在内,判断扣除风险损失后的贷款当前价值。风险贷款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就是对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的度量。所以预警指标有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贷款损失率,其预警值分别为8%、5%和2%。另外,也有银行流动性出现状况,导致提款出现困难。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大体上直接来源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而且最主要的压力来自短期负债部分。这里我们选取的监测指标主要有:存贷款比例、备付金比率、资产流动比率、对流动负债依赖比率(任兆璋,2001)、中长期贷款利率五项指标。备付金比率是备付金金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它反映银行的直接或及时支付能力。资产流动性比率是短期流动资产和短期流动负债之比,它可以反映银行机构的短期支付能力。对流动负债依赖比率是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之差与长期资产之比,它可以反映银行机构的资产与负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严重的短期资本长期运作以及对短期资金过渡依赖的问题(任兆璋,2001)。存贷款比例及中长期贷款利率就不用多说了。
二是市场风险预警指标。市场风险是指在交易活动中由于价格的波动而造成的损失。市场风险是系统性风险,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造成整个市场的利率波动及汇率变化。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汇率风险是由于市场汇率变动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改革的推进,市场风险离我国银行业越来越近。利率风险的监测指标主要有利率风险率、存货利差、利率波动程度。利率风险率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所承担的风险,它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若该比率等于1,说明银行收益不受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若该比率大于1,说明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收益减少,表现的是负缺口资金;反之,银行收益则增加,表现的是正缺口资金;若该比率小于1,说明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银行收益增加;反之,则减少。因此,银行要降低利率风险,必须尽量使该比率接近于1(许崇正、刘雪梅,2002)。汇率风险的监测指标主要有外汇敞口头寸比例、汇率波动程度等。
三是操作风险预警指标。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系统失控、人为因素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例如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欺诈等。操作风险的发生类似于各种突发事件对于银行的冲击,如果一个银行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则发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则会大大降低。
另外,资本充足度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可以由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两项指标构成。资本充足率越高,表明银行的清偿能力越强,安全性越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所有者权益与风险资产的直接对应情况,能反映更真实的清偿能力。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它们的其预警值分别为8%和4%。
除了上述定量指标,我们还应该加入一些定性指标,以确保预警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定性指标可以由管理层评价、经营环境、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内控、信息披露构成。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管理层水平及效率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过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我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但是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公司治理还没真正形成。风险管理与内控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形成我们自己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还未形成,随着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银行业的必然之选。
因此,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变化,随时注意新的风险因素,及时调整每个预警指标的警戒线和权重,甚至更换新的预警指标,不断优化改进预警指标体系。使其符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状况,使银行风险和危机的预警更加准确有效。
标签: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风险预警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负债比率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比率分析法论文; 金融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 流动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