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梁志刚

分析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梁志刚

广东衡标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23200

摘要:环境保护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其中就需要提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对整个监测采样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监测结果的精确性和代表性。本文就对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采样;质量控制

一、引言:

对于环境监测来说,它贯穿在整个的环境监测始终,主要包括布点、采样以及数据处理等,对其进行全过程的控制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有效最重要的手段。目前,环境监测的质量工作非常重视实验室内的工作,对于现场的采样环节不是特别注重,因此导致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处在相对薄弱的地位,而现场的采样环节不仅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监测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采样的质量控制,要求采集到的样品必须符合施工的要求,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二、环境监测采样重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复杂度较高,整个过程涉及到的程序众多,且各个环节间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监测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采样作为环境监测的主要环节,与其他环节保持独立,可以将其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采样质量会对后续各环节作业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并且多选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随机抽取。但是对监测采样工作来说,即便分析结果比较准确,也不能完全代表真实情况,反而会影响环保方案制定的准确性。因此,需要提高对环境监测采样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常见问题,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保证采样可以达到代表性、完整性要求。

三、影响环境采样的因素

1.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因素是对环境监测采样的主要因素,气象变化阳光、温度、降水等原因都能对空气中和水体中污染分布造成巨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噪音、特殊地貌、河岸侵蚀等以及采样所选取的时间都能影响环境监测采样的结果造成巨大的偏差。

2.采样人员专业知识

采样人员须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因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容易在采集样品过程中判断失误,带来不可预测的误差。

3.操作因素

在监测过程中,操作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样品采集的技术、操作规范是比较严格的,而在具体的操作实务中,由于采样人员造成的操作不当造成的监测误差也是需要极力避免的。

4.样品保存影响

导致样品水质样品变化主要原因遭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作用等,在完成水质样品采集之后,要将其立即送指实验室进行分析。因为样品处于存放的状态下,其中一些成分可能会出现,这就需要在其中增加保存剂缓解这种现象,待测组分不同的样品要根据各自性质来决定保存条件及时间,不然会影响监测结果带来误差。

5.监测采样所选取的容器

采样容器是监测采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根据样品的不同有可能与容器产生反应光解或者发生化学反应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对监测结果造成误差。所以在监测采样前要对容器进行选取和容器的光洁度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以此来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6.采样频率及定位

采样频率和定位对采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因此,采样的时间、排污的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采样监测造成影响。即便是在相同的地域环境内,地点和位置也会对采样监测结果产生差异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监测对象是一致的,但是监测环境不同的情况下,采集的定位也会有差异。

7.气候条件

气象因素对采样的影响比较大,气象因素中的风力、风向以及降水等会造成空气、水体污染物分布出现变动。此外,水质监测中的河岸以及水库岸等所体现的侵蚀、浸没等也会在使采样存在误差,特别是对相同断面中两个以上点位进行监测时,若与岸边距离比较近,那么则更加容易导致采样误差的出现。

四、环境监测采样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制定严密采样计划

明确目标,在正式进行环境监测采样前,需要明确整项工作开展的目的,并根据此来建立相应的监测任务。确定任务来源、内容、时间、负责人以及目标说明等,合理布置监测任务,降低外界因素干扰,确保整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编制方案,监测任务不同,样品质量要求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需要结合监测目标来编制工作方案,作为各环节作业实施的依据。包括监测内容、标准、容器、记录、运输以及监督等,对采样作业进行约束;意外补救,基于各项影响因素,需要提前编制意外补救措施,灵活应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2.加强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于环境监测来说,各种监测项目在实施之前都要进行详细地论证和试验,确定监测中的点位布局、采样频次以及质量保证等,使整个监测过程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对于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来说,主要包括空白样品和平行样品的采集和监测,一定要提高检测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优化控制手段,从根本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方便环境保护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不要单纯地研究采样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还要注重操作人员能力的提升。还要按照各个监测项目的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布点,严格控制环境监测采样过程的质量,保证最终的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3.有效的监测频次

为了提升样品采集的有效性,相关监测者务必仔细勘察监测环境,针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及存在形式做详尽分析,另外,还要对有关的气候、地理和水文等影响要素的作用大小加以研究。若要掌握尽可能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首先要能准确把握城市布局状况,挑选适宜的监测点,才能比较全面且准确的反应出整个城市的总体环境质量,通过后期更为仔细的分析、论证以及优化来明确最终结论。监测污染源状况,总体而言就是研究污染源的产生过程、排放情况以及各自的规律,另外还要通过现场勘察,明确具有代表性的采样位点加以采样。

4.加强对采样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要想确保采样工作的质量,一定要加强对现场采样人员的培训力度,其中,培训的内容不仅有采样操作技能,还要有采样的规定、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使采样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并且在现场开展质量控制时,保障现场采样过程规范和标准。在对采样人员进行技术方面培训的同时,也不要乎视质量控制知识方面的灌输,只有让采样人员充分认识到质量控制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程度,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相关技术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环境监测水平,从根本上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中,采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环境监测采样各级单位的核心,也是监测实验的基础。随着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监测事业将会得到飞速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是进步最大的前进动力。我们要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研究与创新,为环境保护提高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四海.论加强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13.

[2]刘顺国.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52+154.

[3]傅德黔,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梁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分析环境监测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梁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