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第三条道路”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第三世界的“第三条道路”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第三世界的“第三条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条论文,道路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第三条道路”思潮在欧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均有较大的影响。人们在全 力关注欧洲国家的“第三条道路”时,却很少关注“第三条道路”思潮在第三世界的历 史发展。20世纪以来,“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与“第三世界”(The Third Wo rld)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尽管“第三条道路”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最早形成于欧 洲,但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理论却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一 第三世界形形色色的“第三条道路”的提出

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理论的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的“民众主义” 思潮。20年代中期,秘鲁阿普拉党的创始人阿亚·德拉托雷,提出了“民众主义”理论 ,又称阿普拉主义。阿亚认为,拉丁美洲国家按照传统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不可能取得独 立,但也不可能立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先建立以社会民主和各阶级合作为基础的 “反帝国家”,先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将来等无产阶级壮大和成熟了,再实现社会主 义。这是拉丁美洲“第三条道路”的最初提法。阿亚的这种理论和政治构想,在拉丁美 洲影响很大,在20年代至40年代末形成了一场称之为“民众主义”的大陆性运动。后来 一些政党的具体提法虽与阿亚不同,但与其主张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开辟一条“ 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是一致的。

40年代,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提出的“第三立场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拉丁美洲“ 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庇隆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是已经过时了的制 度。资本主义通过资本剥削人,而共产主义是通过国家剥削人,两者通过不同的制度同 样损害人。”“我们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为我国人民带来应得的福利, 因此我们决定创立一个第三立场”,即正义主义[1-1]。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我国也曾有一批中间力量打出过“第三条道路”的旗号。1 927年大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两党分道扬镳,这时一些在大革命失败中脱 离了共产党的人,同国民党左派一些人联合在一起,组成“中华革命党”,探索第三条 道路[2]。抗日战争胜利之初,站在中间立场的民主党派(如民盟),既不满意国民党一 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又不赞成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和彻底的民主革命,幻想在国共两党 两条道路之外,另辟蹊径,走“第三条道路”。毛泽东对此曾这样评价:他们“幻想在 国民党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外,另找所谓第 三条道路。这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道路”[3]。但随着解放战 争的全面爆发,“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很快失败。

二战以后,第三世界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这样几个 方面:一是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和政党越来越多,几乎遍布整个第三世界;二 是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三是有些国家开始进行了“第三条道路”的实践。

20世纪50年代有拉丁美洲的基督教民主主义,印度的尼赫鲁的“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的正统的实践之间的中间道路。”[4]60年代有在“世界两大巨人之间保持 思想和行动独立的”,唯一适用于非洲的“独特的”社会主义。

70年代有利比亚的卡扎菲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世界第三理论”。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的巨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正急欲摆脱贫 困的第三世界各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有的国家因此而出现了政治动荡,有的执政党因 此而被赶下台,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部分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的政党(有的正在执政) 开始修改党纲,宣布放弃马克思主义,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张走“ 第三条道路”。

二 “第三条道路”思潮在第三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理论和口号在第三世界的提法颇多,原因也较为复杂。

第一,有些国家或政党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是因为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 主义制度是两种过时了的制度,不适合于第三世界,应予以彻底否定,代之以新的社会 制度。

卡扎菲认为,当今世界已进入“民众的时代”,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时代已经基本 结束,代之而起的应是他所提倡的“人民权力”的制度。他认为,迄今世界上的各种社 会制度,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一切国家的政权,都是“独裁统治的工具 ”。他极力抨击了当代的议会制度,痛斥资本主义的虚伪民主,认为“当今世界上最独 裁的政治都是在议会制度的庇护下建立起来的”[5]。

尼赫鲁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对共产主义也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共产主义和暴力联 系在一起是“不幸”的。所以他断言:共产主义“尽管它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 它的死板,特别是由于它忽视某些基本的人性要求,它还是要遭到失败的。”[6]

争取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进行了 批判。他们认为,在政治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没有建立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民主。由于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把专政由例外变成了常规,社会的法制遭到了破坏,公民的许多权力 和自由遭到限制和否定。在经济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用国有化代替了社会化,生 产资料由资本家手里转归国家所有,只是改变了所有制的形式,剩余价值的分配权完全 属于国家计划机关,劳动者没有实际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新产品的分配,因此,生产过程 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总之,在“第三条道路”的主张者看来,“无论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不是人类 确定自己未来的最好公式”,资本主义造成了经济危机、人剥削人和殖民掠夺,共产党 人主张的共产主义虽然能带来经济发展,但是“实行一党专制”,权力高度集中,不民 主。只有“第三条道路”才是最好的公式。

第二,有些国家或政党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是因为它们认为走“第三条道路”可 以吸收两种制度的长处而避免两者的不足,从而建立一种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优越 的制度。

尼赫鲁在论证“中间道路”时指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地方就是它的方法, 而不是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他说:“我认为下面的看法是正确的,即社会主义的许多 思想逐渐为资本主义制度吸收,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正日益缩小。”[6]尼赫鲁还认为 资本主义本身发展了某些社会主义成份,而同时保存了自己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与社 会主义都有利弊,因此,尼赫鲁打算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走“中间道路” 。

在非洲,塞内加尔的民主社会主义者桑戈尔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罪 恶制度,它破坏了非洲整个生活和整个社会,但资本主义的殖民统治有它的“积极方面 ”,为非洲带来了科学、技术和思想,使非洲能够在殖民主义的统治的废墟上建设新的 社会。因此,他主张在塞内加尔以至整个非洲实行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 和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社会正义”和具有“黑人传统精神”的“非洲特性”结合起来, 走“第三条道路”。

在第三世界,许多声称走“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的区别只表现在方法上,在先进的科学技术 推动下,两种制度会相互接近、相互吸收、相互渗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一定会 有一个最佳结合点,而第三条道路就是这两种制度的“最佳结合”。

第三,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是因为它们担心走资本主义或社 会主义道路会使它们长期依附于某一大国,重新沦为殖民地。

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前曾深受殖民统治之苦,取得独立之后,它们都担心重新沦为新的 殖民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大社会制度的对立以及苏美两大超级大国的对 外掠夺和称霸,更加剧了它们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它们害怕选择两种尖锐对立的社会制 度中的一种,会丧失主权,所以主张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 保持中立,进行等距离交往,与现实资本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脱钩”,走第三条道路 。同时它们都强调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第四,有一部分国家或政党宣称要走“第三条道路”,是因为它们不愿走资本主义道 路,但又觉得没有能力走社会主义道路。

“民众主义”的创始人阿亚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走“第三条道路”时,就是这种理由 。他认为,列宁所称的“帝国主义”在欧洲工业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 ”,而在拉丁美洲则成了资本主义的“最初阶段”,因此他主张在拉丁美洲先实行不同 于西方的“民族主义的资本主义”,等将来有了条件“再搞社会主义”。

苏加诺在提出“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时,也陈述了上述理由,他说,印度尼西 亚诞生于两种制度的对立之中,一种是正在走向全面崩溃的总危机的现代资本主义(帝 国主义),另一种是正在有力的发展中的,并且在各方面显示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优越 性的社会主义。“由于不愿走旧世界的老路(资本主义),可是又没有条件走向新的道路 (社会主义),于是印度尼西亚同其他民族主义国家开拓自己的道路:基于‘五基’的公 民与繁荣的社会或称印度尼西亚式的社会主义。”

第五,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出现的重大失误也是促使第三世界国家选择“第 三条道路”的原因。

第三世界国家刚取得独立时,除少数国家继续保持同原宗主国的关系,公开宣称走资 本主义道路外,绝大多数国家无疑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其发展方向的。但由于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如苏联的肃反扩大化及 其经济模式的低效率和低效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柬埔寨的极左政策;越南的对 外侵略,等等。这些都使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等到充分体现,而且使社会主 义的形象受到了损害,尤其是几个第三世界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加纳、马里、 几内亚、苏丹、印尼、智利等),对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许多 国家也因此而走上了“第三条道路”。

第六,西欧社会党“第三条道路”思想的影响。

二战后,西欧社会党及其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工人运动。1951年社会党 国际成立不久,就专门成立了不发达国家问题委员会。西欧社会党一方面打算吸收尽可 能多的亚非拉国家的社会党及组织加入他们的组织,另一方面,他们打算借助于这些组 织扩大自己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此外,由于担心在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诞生的第 三世界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的影响下,所以他们加紧在第三世界宣传第三条 道路的主张,企图把新独立的国家纳入西方国家的轨道。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们再三 告诫第三世界国家:“新兴国家可以有机会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也同样可以避免共产 主义的弊端。未来既不属于共产主义,也不属于资本主义。”[7-1]并力图使人们相信 “民主社会主义是为亚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开辟的争取迅速实现解放与 真正独立、公民自由与政治自由以及合理组织满意生活水平的唯一道路。”[7-2]

社会党国际的“第三条道路”主张正好合乎第三世界国家民族资产阶级的胃口,因为 他们利用这种理论,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厌恶和仇视资本主义的心理和愿望,另一 方面又可以在“第三条道路”的幌子下,迅速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所以,他们很快接受 了社会党国际的“第三条道路”主张。

三 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思潮共同的理论主张

尽管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的提法不一样,但它们的基本主张却是大致相同的。

(一)混合的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理论本来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创立的经济理论,但它一传入第三世界, 就受到了“第三条道路”倡导者的青睐。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的过程,也是殖民 地经济瓦解、民族经济发展的过程。在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都出现了国 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经济、前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 济形态并存或混合的复杂状况。针对这种复杂状况,“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都主张发 展“混合经济”,力图避免单纯的“自由经济”所产生的贫富不均、社会不公正和单纯 的“公有经济”所造成的“极权主义”、“低效率”。

民众主义创始人阿亚在1956年出版的《阿普拉主义三十年》一书中说,拉丁美洲的历 史发展和现状与欧洲的情况很不相同,拉美没有像欧洲那样自野蛮时期到封建时期、再 到资本主义时期的连续发展阶段,在现在的拉美国家里同时并存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 各种形态。他说:“谁若想通晓历史,只要从利马向我国东部走一趟就行了”,意思是 说,秘鲁社会是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的博物馆。阿亚正是根据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主 张建立一种混合经济体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尼赫鲁从尊重“个人自由”、不应“牺牲个人”和不废除私有制等原则出发,主张在 发展“公营”企业的同时,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让公私两部分“相互依赖、和 谐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牙买加人民民族党认为,要发展民族经济,必须让公有与私有 经济共处并和谐地结合,国营企业、私人企业和合作企业同时发展。争取社会主义运动 的领导人主张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所有制。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化不等于 国有化,不搞单一的国家所有制,而是提供多样化的所有制,建立一种既不同于私人所 有制又不同于国家所有制的“社会所有制”,逐步建立和扩大自治的经济成份。

(二)多元民主政治

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都十分强调民主的重要性,都声称要建立比资本主 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更高的民主。他们所倡导的民主政治可概括为“多元的民主政治 ”。

第一,国家应是“多阶级联盟”的国家,民主应是全体人民的“完全民主”。卡扎菲 声称,世界已进入“民众的时代”,国家应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应该直接掌握政权和管 理国家。拉丁美洲基督教民主主义认为,“民主的首要之点是人民”,是“民治”的问 题。人民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而“人、人的尊严和自由乃是民主概念的基本 要素”。“如果每个个人不受尊重,就谈不上民主”。由此可见,卡扎菲、基督教民主 主义者所谓的“人民”并无阶级和历史的界线。非洲的桑戈尔也几乎表示了相同的意识 。

第二,实行多党制,反对一党制。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大都主张实行多 党制的国家政治制度,允许反对党合法存在、参加竞选和进入议会。非洲的民主社会主 义者和拉丁美洲的社会党都认为,多党制是保证公民生存权利的坚实基础,是体现政治 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最符合独立前就已多党并存、各种思潮十分活跃的传统。

第三,主张意识形态多样化,允许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组织合法存在。拉丁美洲基督 教民主主义认为,多元制包括思想多元和社会多元两个方面。所谓思想多元,“就是容 许和要求不同思想乃至互相对立的思想的自由表达”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自由争论 ”,让人们自己去辨别和选择。所谓社会多元并非指各种不同社会制度而言,而是指一 个国家内,承认各类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及其各自的独特职能,既不容许国家操纵,也不 容许由国家恩准存在,国家的作用仅在于“承认和协调这些组织”[1-2]。

(三)广泛的社会正义

他们强调:国家要执行调节者的职能,要关心所有人,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实 现社会正义。

拉丁美洲的社会民主党深受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十分强调社会正义。巴西民主 工党的《成立宣言》说:真正的正义就是要“以劳动为出发点,重视和捍卫人在社会总 关系中的价值”,要把人作为一切关注的中心,使所有人都分享劳动成果、进步和文明 的好处,建立“自由、和睦和公平的社会”。秘鲁阿普拉党认为“社会正义”就是“面 包加自由或自由加面包”。厄瓜多尔民主左派党认为:“社会正义”就是要在经济和所 有制中建立正义,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使人们拥有足够的物质资料,自由和体面地生 活。庇隆把他的“第三立场学说”称为“正义主义”,把他创立的政党称为“正义党” ,并提出建立正义主义制度。

卡扎菲再三强调他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伊斯兰的公正社会。为此,他主张消 灭剥削,人人参加生产活动和共同分享社会财富,他宣称:“我们所信仰的社会主义… …就是所有人都参加劳动,就是每一个人都参加生产他所消费的东西。社会主义就是不 知疲劳的集体劳动……引导我们走向平等和正义的社会。”[8]

(四)改良主义的变革方式

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认为,社会变革有革命和改良两种方式,这两种变 革方式并不互相排斥,它们的差别仅仅在速度上。为了避免革命暴力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可以采取改良方式。他们不赞成暴力革命,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变革社会。认为“暴力 造成的只能是破坏而不是建设,只能燃起狂热而不是加以抑制,只能积累仇恨和废墟” 。他们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阶级调和。如布尔吉巴认为,在突尼斯不适 宜提反对资产阶级,而应该提“反对不公正”。他说:“我不相信阶级斗争,我认为, 不论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富裕阶级还是贫穷阶级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例如:自私 、投机取巧、想剥削别人的思想,这些不只是资产阶级的恶习。……我们必须随时随地 注意提高公民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引导他们对个人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桑戈尔强 调:“非洲只有阶层,没有阶级”,所以,非洲没有阶级斗争,没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的对立,因此也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他们不主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认为只 要对现存的社会结构进行和平改造,就可以建立公正、民主的社会。如委内瑞拉民主行 动党认为:“在多元化的格局中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和平改造,就可以 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结构”。

总之,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都主张用“民主的”、“和平的”方法,对 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改良,“净化”私有制;对不同阶层的人进行教 育,“净化”人的灵魂;在各种对抗的力量之间寻找均衡点,使社会始终处于“理想的 协调状态”,并逐渐向公正、民主的社会过渡。

(五)中立的外交立场

在对外关系方面,“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主张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搞“等距 离”外交,声称“不偏向任何一方”。

拉丁美洲社会党政府宣称“既不要华盛顿,也不要莫斯科”,是在两个超级大国面前 保持民族主义立场,要把“维护本民族的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执行“多元外交 ”和“不结盟”政策。他们对各大国国际势力采取不同政策,借以维护民族独立,提高 自己在国际上地位。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宣称自己是一支民族的力量,完全独立自主,不 依赖于任何国际中心,不照抄任何外国经验和模式,根据本国的利益和他国的利益来确 定自己的政策和行动,对美、苏两个政治军事集团保持中立,不与任何一个集团结盟。

四 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的实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第三条道路”的产生及其发展,受到了欧洲社会党的很大影响。因此 ,他们有很多理论主张与欧洲社会民主党的“第三条道路”主张是一致的。但由于第三 世界国家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生产力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人的素质等 都不一样,因而它们的“第三条道路”的实质与欧洲略有不同。欧洲“第三条道路”的 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使已发达的资本主义变得更为发达。而第三世界“第三条道路” 的实质则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使不发达的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变成发达的资本主义 。

从表面上看,第三世界国家走“第三条道路”的目的是为了尽快结束帝国主义的统治 ,克服由于多年的封建殖民统治而造成的经济上的畸型发展,消除贫困和落后,结合本 国实际建立一个“人道的、民主的、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发达的美好社会”。但 从实质上看,他们仍然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

首先,从经济制度来看,这些宣称走“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在独立后,大都建立了依 附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尽管它们宣称既不要资本主义的所有制 ,也不要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让“公私两部分相互和谐地发挥作用”,但在实 际的经济生活中,私营部分依然占主导地位,本来就弱小的国营企业还经常受到冲击。 例如,尼赫鲁在印度执政时期,尽管他一再强调公营经济的重要性,并把建立“公营经 济”看成是建立“非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他执政期间,印度工业的私营 部分仍然占绝对优势。而在农村,他在“不废除财产私有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土地改 革,根本没有消灭地主阶级,而是把封建地主引上了资本主义经营的轨道。在非洲,卡 扎菲虽然多次发动对资本主义的进攻,并把私营企业几乎全部收归国有。然而,这并未 使利比亚建成与当代两大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伊斯兰社会主义”,而是走上了国家资 本主义道路。在拉丁美洲,众多打着“第三条道路”旗号的国家,也只是对现有的不发 达资本主义经济作了一些改良,其目的仅仅在于使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变得更为发达 。

其次,从政治制度方面看,这些宣称走“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大都建立了并不稳定的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独立较早,它们大都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和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形式。但由于这些国家国内各种政治力 量矛盾尖锐,因而长期以来政局动荡不安,军人常常借机干预政治,并发动政变推翻合 法政府,建立军事独裁政体。拉美的社会党及其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党在执政期间 ,虽然想改变这种状况,建立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更高的民主政治,但它们的愿望并 没有实现。每当它们的改革触及到资产阶级的利益时,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和代 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军队的武装干涉。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在拉丁美洲仍然 停留在理论上。在亚洲,主张走“中间道路”的印度,“中间道路”在政治上仅仅是一 种口号。用尼赫鲁的话说,只是一种争取选票的“政治外衣”。在非洲,卡扎菲希望建 立没有军队和政府首脑的人民主权国家,他为此还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进 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但卡扎菲本人依然是这个所谓没有军队和政府首脑国家的军事首 脑和政府首脑,国家权力依然集中在他一人手中。而塞内加尔、突尼斯等国虽然打着走 “第三条道路”的旗号,进行了某些政治改革,如取消党禁,实行多党制,但国家权力 依然集中在依附于国外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手中。

最后,在意识形态方面,尽管“第三条道路”的倡导者强调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允许 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组织存在,并主张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建 立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而是彻底的民族主义。

总之,“第三条道路”在第三世界的实践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就连恩格鲁玛在晚年 也不得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没有中间道路”。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第三世界的“第三条道路”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