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伏庚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分析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4月,对以上患者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 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结论:单独的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比CT高,但是还是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将二者联合,充分利用CT和磁共振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健康。
关键词:CT;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对病毒以及细菌等侵犯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是却无法彻底的免疫,仍会出现一系列感染疾病,但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为严重,因此需要秉持着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的放生,才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针对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属于黄金标准,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但是该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性检查,因此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需要寻求一种简单、无创的方式[1],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特选择43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4月,在以上患者中其临床症状为发热的患者18例,意识障碍的为17例,脑膜刺激征的为8例,其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为27岁,平均年龄为(44.32±2.11)岁,病程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10d,平均病程为(1/67±0.33)月,上述患者均利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排除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同时上述患者均同意此次研究。
1.2检验方式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患者的腰椎进行穿刺,随后采集患者的脑脊液,利用玻片离心方式对脑脊液细胞进行瑞姬氏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结果。
CT诊断,利用64排、128排等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取患者的仰卧位,进行横断扫描,随后以听眦线为扫描基线,层厚为8mm,层距为10mm,间隔时间为3s,持续检查10层,随后在在肘部静脉竖着碘海醇100ml,实施增强扫描。
磁共振诊断,利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诊断,层厚为5mm、层距为2mm,从患者的脑底向顶部扫描,扫描20层,随后实施T1W1、T2W1等扫描,最后也进行增强扫描[2]。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CT扫描、磁共振以及联合扫描的结果。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放置在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以及率(%)表示,同时采用t和卡方进行检验,而当p值小于0.05时,则代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CT、磁共振检测方式的异常情况,见下方图1、图2。
2.2分析上述患者的检查结果,以上患者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证实,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 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其结果见下方表1。
3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病毒、寄生虫以及真菌等,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患者的颅内,随后侵犯脑膜或者脑实质,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炎症或者变态反应,该类疾病具有病情急、发展快等特点,同时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属于临床较为凶险的疾病[3],而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是以消灭或者抑制病原体增殖为主,恢复患者体内的正常细胞免疫能力,同时改善患者病理、生理机制,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对各个器官的损害,保护患者脑功能。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及早的诊断,而脑脊液细胞学是该类疾病的黄金诊断标准,能有效检查出患者神经中枢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其种类,其方式是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穿刺,抽取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实验检查,准确率高达100%,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数据,但是由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大部分患者不认同该诊断方式,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狭窄,所以需要一种简单、无创、无痛等方式[4]。
现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影像学技术也日益完善,临床中CT、磁共振等检查方式也逐渐应用在诊断中,以上两种检查方式均属于无创检查,同时其操作较为方便,但是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CT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横面解剖关系,并对患者脑组织结构进行清洗显示,但是分辨率较低,对于低于10mm的病灶其检出率校次,同时很容易受到运动伪影以及重叠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区分相关疾病类型[5],而磁共振的分辨率比CT高,特别是其参数多、序列多,可以有效提高对病灶的定位,同时可了解去解剖结构,另外对脑组织中微小病变检出率较高,可以直观的观察患者病理改变,但是在个别炎症疾病诊断较差,因此磁共振单独检查的效果要高于CT检查,但是在临床检查时,应将二者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6]。
通过此次研究结结果也不难看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 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说明,单独的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比CT高,但是还是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将二者联合,充分利用CT和磁共振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健康,但是二者联合使用的费用较高,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1]秦永春. 探讨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J]. 中医临床研究,2015,28(9):88-89.
[2]魏亚军.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5,8(S2):256.
[3]夏耀峰.探究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8):93-94.
[4]卢延东. 研究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77-78.
[5]章凯玉,章凯敏,杜希剑.CT联合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2):72-73.
[6]杨家骥.探讨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5,28(09):127
论文作者:周伏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脑脊液论文; 脑膜炎论文; 中枢神经系统论文; 方式论文; 细胞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