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耳鼻喉科 410007
【摘 要】目的:比较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穿刺分别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文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比对照组(32.26%)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应用。
【关键词】鼓膜置管引流术;鼓膜穿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科常见病,儿童和青少年为多发群体,患者病发后会出现耳鸣、传导性耳聋、耳闷、听力降低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性耳聋[1]。手术治疗时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其中主要分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和鼓膜穿刺治疗,基于此,本文比较了这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文本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满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2)通过耳内镜检查,患者的鼓膜颜色异常,存在内陷、活动减弱等情况,患者的鼓室腔有起爆和液体;(3)通过听力学和影像学诊断,患者被确诊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排除标准:(1)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不愿配合本次研究;(2)患者鼻咽部位出现占位性的病变;(3)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13岁至26岁,均值为(19.26±3.20)岁,病程为4个月至18个月,平均病程为(16.27±3.42)个月,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14岁至23岁,均值为(18.46±3.27)岁,病程为3个月至20个月,平均病程为(15.20±3.01)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给予鼓膜表面麻醉治疗,15min后在用医用注射器连接短斜面7号穿刺针,在患者鼓膜前下或者鼓膜后下象限处进行穿刺,如果患者的积液为粘液状或者糊状,则需要在原穿刺孔的后上方进行穿刺,并匀速缓慢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清洗积液。术后用碘伏消毒棉将患者的外耳道进行封闭,以防发行感染[3]。
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外耳道,成人选择局部麻醉,儿童选择全身麻醉,选择耳内镜直径为2.6mm,全程监控手术进程,在鼓膜前下方进行切口,切口形状为弧状或者放射状,然后将耳内积液用微型吸引器吸除干净,如果积液为糊状或者粘液状,则需要用地塞米松溶液清洗。然后在切口边缘置入哑铃形硅胶鼓膜通气管,术后用碘伏消毒棉将患者的外耳道进行封闭,以防出现感染[4]。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并进行为期3周至1年的随访,如果患者听力恢复正常,没有出现渗液,则可取出鼓膜通气管[5]。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疗效评估标准:如果患者的听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表示痊愈;如果患者听力显著恢复或者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则表示显效;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听力提高,则表示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则表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愈有1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愈有10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组间差异显著(χ2=4.026,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比对照组(32.26%)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发生功能性障碍,致使中耳内外气压失衡,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逐渐出现听力减弱,甚至发展为不可逆性耳聋,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其主要分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术和鼓膜穿刺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其中鼓膜穿刺治疗临床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但由于鼓室中有重要的听力结构,例如听骨链、前庭窗等,因此该手术对医生的手术操作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吸抽积液的过程中,要求针头不能出现晃动,一旦晃动极易撕裂鼓膜,引发侧壁出血,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术是鼓膜切开术的发展,与鼓膜穿刺手术相比较,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更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极大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内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术采用的导管为一次性导管,在排除鼓室积液过程中采用的是留置技术,有效维持了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咽鼓管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6]。因此近年来逐渐受到多方重视,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5%,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比对照组(32.26%)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果说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分泌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更优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应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引流术的临床效果优越,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建晖,江蓉蓉.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1(2):130-131.
[2]于杰.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16,6(19):340-341.
[3]汪相民.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9(24):119-120.
[4]毛玉萍.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17,8(16):120-121.
[5]邹健,李义森,方峥嵘,等.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88例临床观察[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4):321-322.
[6]楚选云.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8(5):65-66.
论文作者:黄耀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鼓膜论文; 患者论文; 中耳炎论文; 耳内论文; 并发症论文; 镜下论文; 率为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