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关键词”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论文_岳静

巧抓“关键词”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论文_岳静

岳静(旺苍县佰章小学校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关键词可以有效拎起文本的“全身”,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仔细推敲,不但可以使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简化教学环节,还能帮他们正确感悟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内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巧抓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005-01 抓住关键词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义,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还能使学生较好地进入情境,体会文章情感,感悟人物精神,准确领会文本内涵,因此,我们应该要认真钻研文本,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使阅读教学简单而具有实效。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一、联系整合,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主题欣赏文学作品,要真正走进文本里,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紧扣文本挖掘一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去感悟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赋予这些关键词全新的活力和生命意蕴,体会关键词语的精妙效果。 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的第四段中,在描写徐悲鸿的画技时,用了“潜心”一词,在教学中,我没有止步于“潜心”一词的字面解释,而是通过这一词语去想象“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徐悲鸿潜心临摹的过程。有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徐悲鸿可能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专心致词的临摹,这就是潜心的解释。”有的学生说:“徐悲鸿临摹的脖子酸了,手脚都僵硬了,但他还是坚持着,这就是潜心的解释。”还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都看酸了,但他只是揉了揉干涩的双眼,依然继续学习、临摹,这就是潜心的解释。”最后,我再结合博物馆里人来人往的环境,再次引导学生感受徐悲鸿专心学习绘画的精神,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深入挖掘“潜心”一词背后蕴藏的学画的刻苦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抓住“潜心”这一关键词,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以特殊的情境赋予了“潜心”一词背后的可贵精神,实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境界。 二、巧妙设计,抓住关键词体会文章情感 在一些情感丰富的课文当中,一些关键词是情感表达的关键,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教学,那将能很好的使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其中对“我”的一些心情和动作的词语,体现了“我”对国旗的不舍和热爱。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老板说了什么让我犹豫了呢? 师:很显然,从老板的目光和语气中,我已经猜到了老板是想让我拿国旗换面包。那么我为什么犹豫了呢?我当时是什么处境?(饥寒交迫、伤痕累累、孤单无助、又冷又饿) 师:是的,当时“我”身无分文、已经两天两夜多时间没吃东西,又冷又饿,所以这一块面包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师:是啊,所以我犹豫了一下,来,把我当时犹豫的心情读出来。(引导学生读) 师: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个地方看出我很犹豫? 师:是啊,从一个小小的动作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很不情愿,所以“慢慢解下来”生怕把国旗弄坏了,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对国旗的爱惜,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把那种对国旗的爱护、不情愿、不舍得的心情读出来。 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中有一句“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凡是”“统统”“任意”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放入句子中加以理解,最后再让他们说体会。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思想了。 另外,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用换词法、删词法,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深刻体会这些词在文章中所起的表达效果。如,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删掉,让学生对比读,学生从中不仅体会到原词使用的准确性,还体会到原词充分表达出作者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之情。 三、敏锐补充,探寻关键词语的价值归旨 关键词虽然作为一种无须作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但必须立足课文,从文章的标题和重要段落中提取。很多学生的解读与教师的预设并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动态生成,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以《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一方面来感受到销烟这么一个壮举的。大部分同学说观看人数很多,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壮举,还有的同学说可以从销烟场面之大来感受当时的这一壮举。但是,却有同学表示,可以从“赶”字来体会当时的壮举。的确,一个“赶”字不仅表达了人们急于赶往虎门的急切心情,也有力表明了人们对这一事件的重视程度极高。为此,我顺势引导学生围绕“赶”字调动自己的认知经验来想象一下人们是怎么赶来的?有的学生说:“天还没有亮,百姓们就纷纷动身前往,他们携带着干粮,从外地长途跋涉而来……”随后,我继续追问道:“老百姓为什么会这么重视这次销烟行为呢?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希望将鸦片销毁呢?”与此同时,我利用PPT将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的资料与图片呈现出来。通过这些背景资料的介入,使学生对文本中“赶来”一词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感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巧妙的点拨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感知意识,使学生通过关键字词对虎门销烟的壮举有了更上一层楼的体悟。 四、一唱三叹,探寻关键词语的表达意蕴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对陌生的词语。由于创作年代与地域的不同,这些词语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教师应通过用心铺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既要反映和揭示文章主题,又能通过关键词拓展文本内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中有“锻铸”一词,我首先运用拆解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锻铸”一词意为“锻造与浇铸”。接着利用多课件呈现铸铁的具体过程。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是谁要锻铸什么?最后,引领学生想象高原的气候条件,并引导学生由“锻铸”一词拓展想象到“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等词语,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顽强不屈的内在精神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以精心的设置和铺陈,帮助学生对“锻铸”一词的表层理解逐渐步入了对词语内在的表象含义,赋予了核心字词背后的精神寓意,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语文关键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水平,精心地选取文章中的关键词,让“关键词教学”这一颗精致的石头激起精彩语文课堂的千层之浪,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小娜.如何抓好关键词――语用视野下小学语文教材二度开发[J].师资建设,2015(12) [2]丛智芳.“关键词”对阅读深度的影响[J].内蒙古教育,2013(4) [3]刘佳.试论抓关键词展开阅读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5,(10). [4]张晶.关键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J].文学教育,2012,(02).

论文作者:岳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巧抓“关键词”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论文_岳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