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呼唤教育的理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中国教育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处在新旧世纪的交叉点上回眸百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或许
有点满足,或许又有点悲酸。满足的是,毕竟中国教育已奠定了自身发
展的基础,并总算徐徐拉开了现代化的序幕;悲酸的是这教育现代化序
幕的揭开过程是否延续得太久了一些?而且倘如我们把眼光再放开一点
,横向左右地看看同在“地球村”上的其它发达教育,或许还会惊出一
身汗。中国教育在本世纪内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也还有许
多落后、封闭甚至愚昧的方面和大段的空白。尤为使人心忧的是,今天
,当我们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路口,缺少一种对旧世纪教育历史的理性
反思和对新世纪教育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的自信与整体把握。
中国教育缺乏理性。这是本世纪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缺陷之一。
中国的教育常常被演化成一种教育政治或政治的教育。相对政治,
教育没有自身的个性和规律可言。政治需要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
、打发教育;而教育必须服从于、服务于政治,这已成为根植于民族心
理的一种理念。几千年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政治统治和长期极左意
识形态的禁锢,使得中国教育已经自觉与不自觉地常常变成政治的附庸
与注脚。只有搞政治和运动才具有革命性,搞运动才是走群众路线,这
种极左思想根源,即使是在结束文革已有20年的今天,仍在左右教育内
外部相当一批人的思维。它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以运动代教育,一轰
而起,形式主义、浮夸风盛行;教育决策,“政治”说了算,容不得不
同意见;“权”大于法,教育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通行无阻。我在国
外留学期间,曾听说国内有些地方中小学生不上课,上街去扫地、站岗
搞爱国卫生宣传;又听说凭某一位领导人的一份批示,就可以让所有的
中小学增加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时,而其间并不需要什么法定程序和
科学论证。我的导师十分不解,多次提及这些事情。在教育高度现代化
的今天,在教育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些我们习
以为常的做法,常常为现代教育所不容。诚然,教育政治化曾在近代和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有过进步作用,但是相对于当代教育而言,它带
来更多的是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教育政治化的最大危害,是否定教育
的功能、抹杀教育的个性、违反教育规律与人的成长规律。
中国教育又常常是一种畸型的、不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实体式的教育
。所谓经济实体式的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搞教育的同时又不忘用商人的
脑袋去盘算金钱利润的得失。经济与经济利益的等价交换原则在“教育
市场化”的口号下已堂而皇之被引入现代学校管理学的范畴。教育几乎
是每天、每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或受之制约。随
之而来的是对一系列问题的争论。比方:教育市场化的口号对不对;教
育功能、教育产出、教育效益的内涵中应该不应该有“孔方兄”的一席
之地;教师的知识是不是商品、可以不可以自由买卖;校长是不是又要
姓“教”、又要姓“钱”……。我认为,这种争论是极其无聊的,也是
很可悲的,争论的本身已玷污了教育的神圣与纯洁。如果我们的校长走
进校园、我们的教师走上神圣的讲台,满脑子考虑的都是这些问题的话
,那么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希望就不复存在。当然,中国教育走到这
一步,是由中国经济落后被动造成的,是一种无奈和扭曲。经济实体式
教育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教育的短视、浮噪、急功近利和偏离教育的本质
中国教育缺乏理性的另一方面是少有教育法制。其实现代中国社会
最缺少的也正是法制。走过百多年的路,我们才刚刚有了一部《教育法
》和几部先于《教育法》诞生的所谓配套法规。
我们需要有勇气来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作整体性反思,从
而可以使我们能用更多的理性抉择下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改革之路。我认
为,当代教育理性的基本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育思辨,或称教育思维、教育眼光。 搞教育不能缺少教育思
辨。社会人眼中的社会与教育人眼中的社会并不等同;同样,社会人眼
中的教育与教育人眼中的教育也不一样。这就是因为教育人具有教育思
辨。教育首先应该是教育人眼中的教育,必须按照教育的规律、本质属
性来办教育。教育当然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有联系,但是它们之间
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更不是等同关系,也不构成互为目的的关系。当
社会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阶段,教育与政治、经济生活的联
系会比较紧密;而一旦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后,随着社会现代化文明程
度的日益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的直接关联会越来越少,教育自身的
独立性、自由性、自主性就会越来越强。这也是衡量教育发达的一种标
杆。教育必须保持自身的冷静与审慎,要耐得住寂寞。教育有其自身的
评价准则,社会评价(包括政治、经济的评价)并不应该也不可能替代
教育评价。教育的神圣,在于它是塑造人类灵魂、开启人类智慧的工程
,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决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和商业性。
2.教育的国际化视野。一流教育作为一种口号已深入人心, 作为
一项事业已进入上海市现代化建设的范畴。然而我们对一流教育的内涵
与标准却缺少十分的了解和自信。中国的教育比较习惯于进行纵向的对
照、比较,而缺乏一种横向的国际视野。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用统计图表
和数据标出中国教育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但是却无法在世界教育发展
史上标出中国教育的水平坐标。长期的闭关自守和禁锢,使得中国教育
的发展缓慢并长期游离于国际教育之外,缺乏相互的交流、沟通、对照
和竞争。因此,当上海提出搞“一流教育”的口号,当务之急是要构建
教育国际化的视野。我们要了解当代发达教育的共同趋势。我认为,教
育国际化、多样化、自由化和人本化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潮,
我们不可能背离这种国际化的大趋势去进行所谓的一流教育建设。中国
教育当然要有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决不意味着自我随意降低标
准、自我封闭、自欺欺人或夜郎自大。
3.教育的现代化意识。这里不仅仅是指教育设施条件的现代化,更
主要的是指人文意义上的教育自身意识的觉醒与解放。教育在高度文明
、高度现代化的社会里,应具有独立的、自主的、不可支配的属性。教
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当代社会的发展产出人才,为当代的政治、经济服
务;但这决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现代化教育更注重和强调的是人的个
体的充分、自由、全面、自主的发展,强调和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
精神的培养。关于教育的现代化问题与教育的人本化课题,早在五、六
十年就有美国人提出,进入七十年代中期后成为美国、英国、法国、德
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教育共同进行的重大的、尖端的、国际性的前沿课
题研究。可以断言的是,世界教育进入九十年代后,这种前沿性的课题
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它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是,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
都将教育的现代化思维融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之中。比方关于教育
人本化的课题研究的结果,使得发达教育共同确立了21世纪教育思想的
主潮:以人为本的“新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从办学的哲学层面回答了
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依据与内涵。与此相比,中国教育实在缺乏这
种现代化意识,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冲破禁区。
4.教育法制。教育的人治与法制, 是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本
质区别之一。教育越是现代化,教育的法制就越发达、越健全、越完备
。教育法制是教育理性的直观体现,也是教育理性的概括体现。我认为
,教育法制主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教育法制意识、教育法律体系、
教育法制的执法机制。中国教育走向教育法制化的道路漫长而艰难。一
部《教育法》“平定”不了天下,我们切不可以已昏昏使人昭昭。仔细
想想我们这个民族的法制的意识强弱、知法守法程度怎样;想想中国教
育法律体系是否完备;想想执法效果如何和执法机制效率的高低,或许
你也会得出与我一样的结论。但是《教育法》毕竟已经诞生,中国教育
法制已经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定地去走第二步、
第三步,也没有理由因为“道路的漫长而艰巨”而尽弃前功,这是因为
我们的教育将和我们这个国家一样,别无选择地即将跨入21世纪。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