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特区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一步发展论文,特区论文,经济学论文,完善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等经济特区。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巨大贡献,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是一本较好的教科书。为了跟上迅速发展的实践步伐,以及更好地用理论指导特区实践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特区经济学。
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理论上加以引导
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产物,特区在过去十多年的重要任务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就这一阶段而言,特区经济的理论大部分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在以计划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特区的天时、地利、人和,用市场来配置资源,这一时期的特区经济理论成功地认识和利用了特区经济发展规律,对特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以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及中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以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开始面临一些新的形势,首先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从国际上看,周边国家不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对特区利用外资构成压力,从国内来看,原来特区的一些优惠政策不断地被其他地区采用,中央给予特区的优惠政策正在逐步弱化,特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政策优势已经不很明显。其次是特区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央对经济特区在基本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特区的功能又有了新的明确提法,即:“窗口”作用;“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再次是我国提出了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两个转变中,最根本的是第一个转变,而特区实际上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其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靠市场来进行的,所以,特区将面临的不只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而是怎样从目前的无序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向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总之,在特区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特区还将面临相当多的难题,这些难题的解答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而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需要严格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必然的联系。要正确认识和利用特区客观经济规律,就要系统地研究我国的特区经济理论,并使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国家在经过前苏联的瓦解和东欧的巨变以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暂时的挫折,甚至迷失方向,如何使社会主义重新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中国的经济特区提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从这一方面来说,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特区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和完善特区经济学,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突破口,不仅有益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正确认识特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近几年来,特区内外的理论工作者对特区经济作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特区经济理论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经济特区的功能作用、经济特区的性质、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特区经济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和完善特区经济学,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它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社会主义特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区经济及其发展规律。它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地探索、阐明、引导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特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及各项经济工作中的具体规律,并以此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研究特区经济学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特别是要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初期的论述中的有用的成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另一方面正确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避免再走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初期所出现的一些弯路。
研究特区经济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经济特区的“特”情结合起来。经济特区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从经济角度来看,主要有:一是经济特区的建立一开始就实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瞄准市场经济;二是特区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特区”,它产生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某些方面沿袭了计划经济的某些成分;三是特区一般都有一定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其他特点。因此,在研究特区经济学时,要密切联系特区的“特”情进行。
研究特区经济学要大胆地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的成果,学习资本主义成功的经验。特别要注意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兴办经济特区的经验和教训。
特区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然会随着经济特区本身的建立和发展,而相应地建立和发展,以至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就目前而言,特区经济学还处在初创阶段,人们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还不一致,对特区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不很完整,有些理论概括不太严密,有的不够准确。这就更加要求不断地加强对特区经济的研究,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特区经济学。
研究特区经济学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以前的认识是:经济特区是指世界上建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性特殊地区,其共同点是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管理办法,实行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收外商、外资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对这个解释,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认识,一是特区是否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依赖优惠政策;二是举办特区是否单纯为了吸引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2.经济特区的功能。中央最近对深圳经济特区提出了四大功能。就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而言,这四大功能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功能是带有共性的,如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市场经济的“试验场”作用等,有些是适合于某些特定的特区,如深圳特区对香港的繁荣稳定的作用,在研究这些问题时,要加以区别对待。
3.经济特区的经济规律。研究特区经济学,最根本是要研究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要研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要正确认识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以及起主导作用的国际竞争规律等等。
4.经济特区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市场经济是在逐步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它不姓“社”也不姓“资”。但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过了两种不同的方式:资本主义是从零开始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且从无序到有序;社会主义则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要更难。因此,特区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究竟怎样?这是特别值得研究的且关系到特区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
5.经济特区的所有制结构及企业制度。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必然的,但是,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应作怎样的理解?特区如何处理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使它们协调发展?作为随特区的产生而建立起来的一些国有企业应该怎样进行改革,从而成为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企业?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特区应如何突破?如何在这一方面“杀出一条血路来”?
6.经济特区的外向型经济和跨国经营。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如深圳经济特区在利用外资方面成效显著,带动了整个特区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截止1995年底,深圳市累计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7552项,协议利用外资2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4.5亿美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如何进行跨国经营?如何组建特区的企业集团,发展特区的跨国公司?这都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7.经济特区的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这个问题上,应该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不应不加具体分析盲目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科技中心等等。也不要让特区的产业结构停留在低层次上,失去竞争力,而应该建立一个特区经济以良性的方式向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