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精神成果——论中国革命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中国革命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4)10-0013-004 中国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在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科学发展的实践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孕育形成凝练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它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升华。这是一种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生长史与形态学特性的革命精神。它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功用,已被中国革命胜利的史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验证,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但如何从理性思维和学理特征,去揭示它的生成规律和文化品质,更好地认识其核心思想与精神内核及其价值,这仍然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学理特征 研究中国革命精神,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史学原则,依据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领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主导性目标和价值目标以及时空关系的特征。目前在该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从中国革命精神史去研究认识这一问题,这值得商榷。中国革命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乃至在整个中共党史中,它不具备一个独立史学形态特征,缺乏形态学的学理支撑。因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孕育和形成,是在为实现中国革命主导性目标和价值目标而奋斗的条件下发生的,是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或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发展需要而生成的。中国革命主导性目标,就是反帝反封建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即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革命和社会制度的价值目标,就是要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先进社会形态和政党制度,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其价值目标。中国革命精神正是为中国革命和这种先进社会制度建立作为精神支撑的,也就是说,它是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形态变革而生成发展的。因此,单一从中国革命精神史去研究它,就缺乏形态学的学理和理论支撑。另外,从史学特征来分析,如把中国革命精神史作为单独史学形态来研究,势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更与中共党史重叠,其历史主体、领导主体、实践主体以及时空关系不仅重叠,而且还游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脱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形态的支撑。因此我们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演进,而中国革命精神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生成,它不能作为单独的史学形态去研究;否则,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史学研究的基本学理。 另一种观点是:就中国革命精神研究中国革命精神,仅就其历史溯源、形成发展、内涵以及动因进行研究。显然,这样的研究缺乏其外部关系研究和整体性研究,缺乏理性支持和政治文化支撑。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先进文化在精神形态上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先进革命理论、探索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伟大的武装斗争在精神形态上的凝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动革命实践在精神形态上的集中体现。因此,研究中国革命精神必然还有其固有的外部关系,应上升到理性思维和整体性研究,提供其思想和政治文化支撑,彰显其学理特征和文化品质,这才是应有的研究态度。这就是把中国革命精神的内在关系与其外部关系,统一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生长史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学的学理中去研究,从而体现出中国革命精神研究的整体性、科学性和本质性。我们认为,中国革命精神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生长史中,又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实践需要而孕育生成的,是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社会形态发展而培育生成的。 二、中国革命精神的生成规律 中国革命精神的培育生成,有其自身的生成规律。反映了中国革命精神内在的本质联系。其生成的本质现象,属于一种政治文化现象,是20世纪初中国先进政治思潮与中国革命政治文化实践特质的内在统一。 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内在反映,是一种具有内在稳定的政治思想、精神状态、政治行为的自觉实践。它反映了一定政党和民族中民众的政治心理、民族精神和政治信仰,是引导激励政党和民族成员内化成自觉行为能动的政治文化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政治理论、政治纲领、政治制度、政治实践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精神凝聚与内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世界观、政治观、革命观、价值观、群众观等在精神形态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反映。 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时,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之中。虽然有过壮烈的救亡图存的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民主民族革命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与欺辱、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剥削之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思潮在中国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仁人志士把这种政治思潮同中国工人运动实际相结合,同中国变革的国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相结合,创建了先进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内化成中国化的先进革命理论,形成了科学的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制度、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进而又自觉内化成中国革命的政治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独立进行的革命武装斗争等,天然地、内在地、必然地需要相应的精神文化作支撑。中国革命精神正是在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内在的契合、与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实践相契合而孕育生成。它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合目的性与中国革命精神生成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与政治逻辑的现实统一。中国革命精神历史地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优良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自觉地孕育生成,升华发展。同时因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革命纲领、革命任务、革命文化和革命斗争实践内在需要而生成,并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支柱。 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内在客观联系表明,它是以一种先进的政治思潮发端,创造性演进为中国化的先进政治理论,并转化成中国革命成功的政治实践,从而培育形成了中国革命特质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革命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铸就了中国革命精神内生的同质性与丰厚性和多样性,彰显出中国革命精神内容与形式生成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先进的政治理论、政治纲领、科学的政治路线与方针政策,内在必然地决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内容。其本质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政治观、革命观、价值观和群众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本质体现,是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思想内核与本质特征。其形式的多样性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培育生成的“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表明中国革命斗争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不同形式。这内在表达了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同质性与丰厚性、相承性与弘扬性的生成规律。由此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政治观、革命观、价值观和群众观,贯穿于中国革命精神培育生成弘扬的全过程,是中国革命精神灵魂的内在表达;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形态的形式和特点又不尽相同,它需要依据中国革命斗争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根植于本土优秀民族文化,主动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特殊环境而培育生成。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端性实践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和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斗争,紧紧依靠井冈山区域广大人民群众,根植井冈山区域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主动适应井冈山革命斗争环境需要,在开创井冈山革命道路伟大实践中,培育生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在延安13年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与广大陕甘宁边区人民,紧紧围绕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打击日本侵略者,建立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革命任务,既承传井冈山革命文化,又根植于延安区域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主动适应陕甘宁边区全民抗战特殊环境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培育生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也就历史地印证了中国革命精神生成的内在本质联系。 三、中国革命精神的文化品格 中国革命精神的文化品格,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品格的精神表达,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中国革命的政治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创造的特有政治文化,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独特的精神文化形态和精神成果。因此,中国革命精神也内在体现着自身特有的文化品格。 1.自觉性。中国革命精神有自发产生的因素,但更为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自觉发生的。这种自觉性首先表现在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先进理论的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的革命纲领和目标,并能动自觉地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从而创造性地培育生成了中国革命精神。中国革命的领导主体与实践主体自觉地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主动地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自觉地结合中国国情,能动地汲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探索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自觉培育形成了伟大的中国革命精神。中国革命领导主体在自觉选择先进革命理论与探索正确革命道路的实践中,进行了能动的革命文化创造实践活动。这种文化实践也必然是自觉的,是中国革命文化领导主体集体智慧和思想行动内在的自觉与自信,体现了其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品格。同时,这种文化品格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并积极地参与和自觉地进行实践。这就表明,中国革命领导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文化创造活动,卓有成效地展开了精神形态自主培育的实践。中国革命精神内生的自觉性特征,又体现了其领导主体和实践主体对中国革命理论、中国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实践高度自信的文化品格。 2.升华性。中国革命精神升华性特征与自觉性特征相互呼应。自觉性是升华性的基础,升华性是自觉性特征的延续。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理论、革命道路的自信,才有对革命斗争实践的高度自觉,才能有革命文化自信自觉的引领。这种自信自觉性,就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民族精神承传提炼,对近代以来农民革命精神、民主革命精神的扬弃与科学升华。同时,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艰苦的革命环境,惨烈的革命战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中国革命精神正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品格,也就必然体现出中国革命精神先进的精神形态。它根植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生成在先进的政治文化中,培育在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这客观上就再现出对近代以来革命精神的自觉性升华与超越。这种升华性又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人民军队的军魂、中华民族的民魂的铸就与自觉实践。 3.集群性。中国革命精神的升华性,突显其精神内核质的升华。中国革命精神集群性特征,又表达其精神形态内涵的丰厚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形成了同根同质、形态内容丰厚的革命精神,土地革命时期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时期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形成了西柏坡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这是共产党人培育凝练的独特的“中国革命精神群”。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其表现形态又因时而进,既深刻表述了中国革命的开创性、艰苦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必胜性,又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首创性、集群性、崇高性。整体揭示了中国革命精神群的思想价值,历史地展示着中国革命精神集群性与价值永恒性相统一的文化品格。 4.包容性。中国革命精神的自觉性、升华性、集群性的文化品格,客观上就派生出其包容性特征。从中国革命精神的文化特征来认识,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文化创造的实践活动紧密契合,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特质和建设实践共演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近代以来中外先进文化相借鉴,体现了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科学地吸收改造与能动创造的精神文化成果。这就印证了中国革命精神文化品格的包容性。同时从中国革命精神的培育、生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它又是一个动态包容性的承传、创造、发展的进程,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与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不断培育生成发展:从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演进成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再演进成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内在反映了中国革命精神包容性和动态相承的演进性。这就充分说明,中国革命精神的培育演进和弘扬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精神文化体系。 四、中国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研究中国革命精神,必然要揭示和实践其当代价值。中国革命精神突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魂”、人民军队“军魂”、中国民族“民魂”的铸就和自觉实践,充分反映了它对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价值。在当代,中国革命精神仍然以其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力量,展示其重大的时代价值。 中国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国家观、社会观、民族观和个体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上同宗同根,在本质内涵上同质同源,在价值思想上相乘相融。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培育践行的伟大精神成果。在当代,这就天然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本源和实践支撑,从而历史地客观上展示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开发运用中国革命精神的思想价值和实践价值,就能够为坚持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发挥其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作用;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牢了其思想基础和先进精神文化支撑的价值观基础;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魂、人民军队的军魂、中华民族民魂的铸就和升华,提供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实践成果。中国革命精神的政治信仰、价值追求、思想本源和实践基础,是中国梦思想内涵的本质体现和精神成果的内在表达。在当代弘扬中国革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实现中国梦的当代实践,又是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时代性延续和升华。历史印证和时代需要都揭示了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与培育时代精神相结合,就能够为中国梦的教育提供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社会观、民族观和个体道德观的导向和精神本源,为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优秀革命文化的根基,为凝聚当代中国力量、稳定社会政治思想基础提供先进的政治文化保障和感召力,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供精神灵魂和文化自信。这是实现其价值的根本意义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精神的伟大精神成就_政治论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革命精神的伟大精神成就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