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浓厚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更深入的思索、更有趣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折不扣的贯彻新教学理念,有效的构建活力十足、饶有趣味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处处设疑,让学习好奇心更强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看到什么事物总是喜欢问几个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合理的在教学中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沿着问题的指引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例如,在讲授《折线统计图》小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案例,如借助折线统计图展示班级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并引出问题:你还知道折线统计图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之后,数学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展示该节课的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如折线统计图有哪些基本的特征?如何来绘制折线统计图?怎样读取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等等,并通过随机性的提问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心。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上台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绘制相应的,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如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在绘制过程中应当先确定什么、后确定什么等等,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较好的唤醒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该节课的学习,助力课堂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联系生活,让数学学习更简单
生活中包含着各种数学资源,而数学的产生与延续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不可分割的这种学科特点,积极的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案例,从而让数学知识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进一步的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助力数学课堂的有效施教。例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小节内容时,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如商场的凳子、小时候玩的魔方等,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事物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其次,教师可以长方体状的鱼缸这个生活事物为案例,对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等进行形象、具体的讲解,让学生在生活化案例中更好的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点,有效的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最后,在课后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不妨布置一些实践化和生活化的作业。例如,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包含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并对这些物体的进行测量,计算出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让学生在开放式的生活化作业中进一步的巩固课堂所讲解的知识内容,助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活动,让学习兴趣更浓厚
有趣的小游戏和小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来引入一些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来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内容,进而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助力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在讲授《条形统计图》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兴趣爱好大调查”活动,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性格、性别和学习能力等的不同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班级学生的体育爱好进行调查,如问一下同学是喜欢排球,还是喜欢足球,是喜欢乒乓球,还是喜欢羽毛球等,并将调查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梳理,一起绘制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最符合规范、数据最为清晰准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有效的激发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较好的掌握《条形统计图》小节内容。当然,要想更好的借助游戏活动开展教学,还需要教师精选契合教学主题、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趣,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全面的提升教学的总体效能。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的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具体的数学实践中能够处处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紧密联系生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积极的开展有效的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总体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传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134+141.
[2]盘国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6.
论文作者:代晓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折线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长方体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