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秀 董毓贵(通讯作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监察室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医务社会工作是现代健康照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范围广泛多样,覆盖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康复服务等方面。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服务需求多样化、三维健康观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服务领域有着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现有的资源下,医院如何更好开展医务社会评价工作,如何促进社会评价工作“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有条件”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必要性;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15-02
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健康模式的建立,医疗服务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介入医务工作势在必行。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有很多实践,但是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很多都是零散的、无意识、非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不够、观念不统一、发展缺少规划等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简单介绍医务社会工作情况的情况下,提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1.基本概念界定
1.1 医务社会工作内涵
医务社会工作包括开展健康促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扶助病人及其家属,增强患病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处理患病者与医院的关系等。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医生、护士、其他医疗技术人员携手合作,组成专业团队,扮演专业合作伙伴角色。
1.2 医务社会工作必要性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1]。它的提出肯定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随着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健康概念提出,健康内涵外延不断扩大。现在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健康概念,是指消除疾病并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是综合的、系统性、全面的,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而医务社会工作可以为病人提供许多“非医疗、非医院、非临床”的健康照顾服务,为提高病人的满意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医务社会工作现状
1921年美国浦爱德(IdaPruitt)女士在协和医院成立了社会服务部,培训了中国第一批社会服务工作人员,在中国最早创建和开展了社会工作。1932年,济南鲁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红十字医院、上海仁济医院、重庆仁济医院以及南京中央医院都设立了设立了医疗社会服务部。2000年以后,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朝阳医院.上海东方医院等都设立了专门的对工作部门,主要职责就是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援、医疗康复、医患关系协调等。
3.医务社会工作存在问题
3.1 政策支持和制度要求空白
医务社会工作虽然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家医院实践,但是均存在“制度空白”“无政策支持”的现象,没有一个专门的政策性、制度性的指导性规范文件规范、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因为缺少政策支持和制度要求使已经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不能按照医务社会工作的业务发展需要扩充服务、完善职能。
3.2 理念不清,认识不到位
医务社会工作涵盖院前、院中、院后,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服务人员具有严格专业要求,是顺应现代医疗服务模式和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但是很多医院将 “志愿者”服务等同于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的医院以志愿者服务代替专业医务社会工作,对医务社会工作认识不足,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
3.3 医务社会工作零散,缺乏规划
大部分医院开展了出院患者回访、行风电话回访、医德医风查房、导医咨询、健康促进与宣传、贫困患者救助基金管理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均属于医务社会工作范围,但是却分散在医院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门诊部门等各个科室,没有专门部门统一规划,进行组织协调,缺乏可持续发展,内涵不足、形式单一。
4.医务社会工作改进建议
4.1 制定出台政策支持和指导意见
医院社会服务理念及工作模式自西方,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要有根植于我们的本土的资源和社会结构中[2],各个地方的探索实践也要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国家或者地方应出台支持政策或指导意见,让医务社会工作有据可依、有路可探。同时,现在医务社会工作在全国很多医院都有了实践经验和工作模式,政策制定也具有了实践基础,通过出台政策或者指导意见明确医务社会工作工作宗旨、方向、服务标准、人员资质、服务范围等。
4.2 设立医务社会服务部门
“协调医患关系的任务分散到各种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身上,不再由专业人员承担,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2]。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笔者认为,作为医院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患者需求之上”的理念,主动满足社会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积极主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整合医院相关医务社会工作,设立独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
4.3 转变理念、拓展思维,将社会工作融入诊疗环节
基于医疗服务工作实际,医院应将医务社会工作积极应用在急诊服务、门诊服务等特殊诊疗环节和疑难重病患者、纠纷患者、家庭困难患者等,解决特殊环节、特殊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中问题,精益化开展医务社会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开展专项化的医务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莎等.北京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者需求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6,(29):46-49.
[2]花菊香.植入与蓬发.江苏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反思[J].中国社会工作,2017(3):28-32.
[3]林姗、张孙彪.近代中国医院社会工作的历史启示.医学史研究[J].2015(3):90-93.
论文作者:刘新秀,董毓贵(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医务论文; 医院论文; 社会论文; 部门论文; 医疗服务论文; 工作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