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自我”开始_特蕾莎修女论文

从“渺小的自己”开始行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渺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沉默的果实是祈祷,祈祷的果实是信仰,信仰的果实是仁爱,仁爱的果实是服务,服务的果实是和平……

我们必须在爱之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诺贝尔评委会这样评价她:

她的事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尊重人的个性和天赋价值。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在她的手中感受到了不含施舍恩赐意味的关怀,她没有一丝居高屈尊的姿态。

对于她的获奖,评委会成员毫无争议,他们一致认为“没有人不会被这个光脚的女人打动”。

1997年9月,德兰修女在印度病逝。噩耗传来,印度举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伤,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出殡那天,她披着印度国旗,成千上万的人在瓢泼大雨中聚集街头,哭泣着送她离去。人们纷纷跪在地上,这些人中还有印度最高国家领导人。街道两旁的高楼内空无一人,因为这个肃穆的时刻,没有人愿意比德兰修女站得更高。

你能想象这仅仅是一个修女的葬礼吗?而且这个修女对印度人来讲,只是一个“外国人”。德兰修女的真名叫艾格尼斯·刚察·薄伽丘。她出生于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斯科普里,祖籍阿尔巴尼亚。父母都具有良好的教养,父亲尼格拉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杂货承包商,母亲非常有爱心,常常带领孩子们给路边的穷人送食物。

德兰修女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善良和仁慈,并付诸行动。12岁时,她加入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15岁时,她自愿前往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并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18岁时她参加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后来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地理老师、校长等职。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印度,贫富差距很大。许多穷苦人家的老人和孩子被遗弃街头,一边忍受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一边在人们冷漠的眼神中躲躲藏藏,健康和温饱没有丝毫保证,更别提什么尊严。

自己所在的学校推倒重修围墙,这本是一件小事,却给德兰修女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发现院墙内外简直是天壤之别——墙内颂诗声朗朗一片,墙外则是乞丐、流浪儿童、麻风病患者遍布满街。善良的本性使她意识到:躲在修道院里祈福远远不够,要让穷人们的心灵获得慰藉,必须走出高墙,走上街头,亲自帮助他们。于是,她不顾教会反对,坚决离开了舒适的学校。在当地一位好心的小官员的帮助下,她得到寺院里的一片空地,作为收容穷人的爱心场所。为了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有家的感觉,德兰修女给收容所起名叫“静心之家”。

有一天,德兰修女要去巴丹医院办事,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躺在街边奄奄一息,身上有几处伤口,伤口已经化脓,招来许多苍蝇和蚂蚁。她二话没说,便上前驱走蚊虫,为这名妇女把脉、测量呼吸,并立即请人帮忙将她送往医院。医院不给医治,她便苦苦恳求。最终,一位医师被她的爱心所打动,出面向院方说情,院方才答应替妇女医治。

德兰修女的姐姐也曾加入修会,但最终她还是选择结婚生子。有一次,姐姐来看望她,满脸幸福地问妹妹:“难道你没想过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组建一个三人小家庭?”

德兰修女平静地答道:“穷人缺的不只是面包,他们更需要爱,需要尊严。穷人无家可归,不仅希望有一间小屋可以栖身,而且也希望再也没有人遗弃他、忘了他、对他漠不关心。因此,我不能放下手中这一切。”

曾有位老人一生颠沛流离,没有家庭,没有亲人。在垃圾堆里被修女们发现时,他已经气若游丝。救回到“静心之家”的当晚就去世了。临闭眼前,他紧握住德兰修女已经粗糙的手,低声说道:“我的一生无依无靠,活得像狗一样。没想到临死前,却终于像个人了……”老人停止呼吸时,眼角挂着泪水。这眼泪里饱藏的岂是一声“谢谢”所能概括的!

德兰修女的善行渐渐传开,收容所里的床位迅速增加。尽管许多爱心人士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做义工,但德兰修女的睡眠时间仍然少得可怜。有时她一天就要安顿三四十名患病的流浪者,晚上仅睡两三个小时。

“静心之家”起初受到印度教区僧侣们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德兰修女既不是印度人,也不信印度教。德兰修女明白,这完全因为宗教差异所致,并非这些人没有爱心。她不畏困难,依然默默走上街头救治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并为他们四处寻找食物。反对她的僧侣们渐渐被这种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了,他们开始尊敬这位看似柔弱的天主教修女,并尽力帮助她。

德兰修女的心中没有民族隔阂,没有宗教界限,她愿意把一切献给穷人。曾有人质疑她的做法:“世上穷人那么多,难道你认为一个弱女子就能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

而她却说:“我深知我自己的渺小,我不能解决人类的贫困问题。让科学家、政治家们去解决所谓的“贫困”吧。我见过太多的人过着毫无尊严的生活,他们需要照顾。我等不了,我必须尽力去做。何况,人类真正的不幸不在于饥饿、贫困或疾病,真正的不幸是人们看见有人活在苦难中,却不愿伸出援手,让他人死得没有归宿。”

她等不了,她等不到更强大的力量改变人们生活中的不幸。所以,她伸出双手去做,从一个麻风病患者、一条巷子、一片街区做起。正是因为她愿意从“渺小的自己”开始行动,现在全世界才有了她和同事们建立的几千所“静心之家”,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人类同胞才免于病死街头。

德兰修女一生不穿鞋子,去世时仍光着脚。除了两件衣物,她什么也没有留下。看到这,也许有人会说“她一无所有”。然而,她真是一无所有吗?不,她给人类留下的财富是成千上万个富翁也无可比拟的,因为她凭着一颗朴素的心灵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因为她在人类的天空中架起了一座永恒的人性桥梁。

标签:;  

从“小自我”开始_特蕾莎修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