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还有其他风景”--2012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的全景观察及2013年趋势展望_风景论文

“展望”、“还有其他风景”--2012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的全景观察及2013年趋势展望_风景论文

“向前看”,“还有别的风景”——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全景观察与2013年趋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景论文,命题论文,年中论文,向前看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轻轻开启2012中考作文帷幕,可以发现看点多多:北京考生经过一年的“日积月累”,信心满满地展示“少年风采”;上海考生倾听了一年的“悄悄提醒”,“心里喜滋滋”地袒露内心世界;南京考生告别“也是一堂语文课”,兴高采烈地“带着一本书去旅行”;南通考生咀嚼“春暖花开”的“那一刻”后,终于收获“就这样慢慢长大”的生活感悟……当然,温州市和威海市的作文命题是另一种看点:前者告诫跋涉者“向前看”,后者则提醒旅行者“还有别的风景”。是啊,我们既要分享2012中考作文的“文字盛宴”,也要凝望2013中考作文的“别样风景”。

一、回眸与发现

细读2012年中考作文题,可以发现有五个“光点”或“焦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标题作文命题成主流题型

标题作文命题(含全命题和半命题)稳坐“老大交椅”,全命题作文有“唯我独尊”之势。标题作文凭借它“限制适当”“便于操作评分”的优势,经过“完美转身”和“强势扩张”后,“主打”色彩更加显眼。笔者对2012年全国130份试卷的统计很有说服力:“指题”类(相对于“选题”类)标题作文的占比由2011年的85%上升为93%;“选题”类中的标题作文占比也由2011年的55%上升为70%,话题作文命题和材料作文命题在“选题”类这块“传统领地”的优势正在逐年消减,其匹配率和占比已达历史最低;江苏省13个省级市全都是标题作文,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在标题作文命题中,全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到青睐,特别是在“指题”类命题中,半命题作文占比减少,全命题占比大幅提升至82%,颇有“唯我独尊”之势。

(二)“老话题”现象渐见明显

命题元素不同程度地“被复制”“被仿制”,“老话题”现象“多向蔓延”。有的取材范围大体相同,例如去年梅州考《________在我身边》,今年巴中考《幸福在身边》;有的实指词语相同,例如2009年潍坊考《伸出自己的手》,今年长沙考《伸出我的手》;有的“虚义”元素大体相同,例如去年绍兴考《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今年苏州考《心中有支欢乐的歌》;有的触摸内心和围绕成长的话题大同小异,例如去年荆州考《那一刻,我长大了》,今年兰州考《我是这样长大的》;有的用来修饰限制的词语相同,例如去年南京考《也是一堂语文课》,副词“也是”难倒不少考生,今年铜仁题也有“也是”作限制——《这也是一种美》;去年苏州考《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今年鄂尔多斯考《这里也有风景》,“风景”一样,也用了“也有”;有的取材、立意甚至用语结构都相同,例如长春题《留得往事成回味》与去年的长春题《学中好景常追忆》就属此类;有的用语完全相同,例如扬州题《不能没有你》与2010年湖南常德题(两选一)《不能没有你》完全相同,郴州题《带着微笑出发》与2006年南通题完全一样。“老话题”现象如此“多向蔓延”,已经带来不容忽视的新问题,提醒我们必须认真地面对这一“新话题”。

(三)审题难度差距拉大

命题“门槛”高低不平,在兼有选拔性的中考中,“审题门槛低”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平门槛,相反,蕴含适当的审题要求,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真实反映考生水平,拉开考生的差距。但从总体上看,命题难度有差距拉大之势。这具体表现在:

1.全命题形式设置的“门槛”渐见其高,有的似乎“剑走偏锋”,成为审题“陷阱”,让考生“栽倒”。例如徐州考生说:《又是一个新起点》使人有点发懵,两个修饰语“新”“又是”好像成了“起点”的“平方”,有点“弯弯绕”……的确,这一考题与一些切入点相似的“低门槛”考题(如丽水题《向目的地出发》,株洲题《向着________出发》)相比,差距确实较大。

2.提示语或提供的材料涉及范围较小,指向模糊,造成考生审题的游移不定。例如武汉题提供一段关于汉语运用纯洁性的材料,要求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文章。此题虽然具有现实针对性(批评名人网络博客的“低级语言错误”)和导向性,但是整个材料指向不明,不见关键词,考生感到很棘手。哈尔滨题则相反,在提供材料后明确指出“这则材料至少启发我们……”两者相比,差距何其大!

3.原来限制较少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其命题形式也在作“收缩”的尝试。例如安顺题要求以“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语描述的四个场面分明给出了三个限制——爱决定“心距”长短;爱决定“心池”深浅;以自己的经历演绎。这样的提示语实际上给考生带来了“戴着脚镣跳舞”的困惑。

(四)命题内容主次旋律相得益彰

命题内容总体上体现开放多样、贴近实际的特点。

1.“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常唱不衰的进行曲,对他人的回眸、念想、感激、回报等等也奏响动人的旋律。“我”“自己”“自我”“长大”等字样继续备受青睐:《我会记得》(台州),《垒高自己》(南昌),《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重庆),《就这样慢慢长大》(南通)……出现“你”字或是隐含“你”(他)字的题目也很抢眼:《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烟台),《你是我的一本书》(宁波),《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青岛),《沿着你走过的路》(眉山),《我把掌声送给你》(湛江),《让我心存感激的人》(哈尔滨),《同在一个屋檐下》(河南)……如此“我”“你”“他”同行,呼唤美好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语文新课标精神的生动体现。

2.从时间维度观察,既有对以往生活的追忆,对“现实”“当今”的关注和感悟,也有对未来的理性憧憬。例如嘉兴题《那时,________》和牡丹江题《记忆中最美好的片断》,弹奏的都是快乐的追忆曲;《现在就去做》(菏泽)、《珍惜拥有》(凉山)等题,演唱的都是脚踏实地的进行曲;《向目的地进发》(金华)、《盼望》(遂宁)、《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连云港)等题,唱响的都是美好前景的畅想曲;《少年风采》(北京)则是“追忆”和“进行”的交响曲。

3.命题导向以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为主,也不乏对考生走出心理阴影的引导。这一理念是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全方位的具体体现。阳光心态,我们从几个高频词就可见一斑:(1)温暖——《那个温暖的表情》(自贡),《那句话很温暖》(柳州),《温暖的阳光》(荆门);(2)幸福——《幸福在身边》(巴中),《幸福就是现在》(无锡);(3)笑——《以微笑________》(天津),《微笑》(资阳),《微笑面对生活》(济宁),“围绕‘笑’写一篇文章”(黄冈)。还有那些关于唯美、励志、向善的题目,也都可圈可点。例如遂宁、安徽、恩施、日照等题中都有“美”字,凉山题《跨过那条坎》和成都题《走过那一个拐角》的“励志”色彩很浓;重庆题以“成全”为话题,唐山题《我与________的亲密接触》,沈阳题《爱与时间同行》,达州题《请让我来帮助你》……由此可见,让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作为主流命题思想,在今年的命题中体现得丰富多彩,亮点多多。

针对初中生心理多维度、欠成熟、不稳定的特点,今年的考题也比较注重引领考生进行自我审视与调适,让诸如“烦恼”“歉疚”“困惑”“遗憾”一类的字样进入考题。例如枣庄题《走出来,就好》和仙桃题《不再困惑》,考生读题时倍感亲切,哪个考生没有“误进→走出”“纠结→不再困惑”的经历呀?考生该有多少心底话要倾诉呀!又如盐城题《眉头舒展了》,以一种神态的变化隐含原来纠结或者担忧的心情的释然、释怀,考生谁没有“眉头紧锁”的时候呀,于是郁闷、担忧……都能进入考生笔端。是否可以这样说,阳光心态的主旋律和关注当今初中生真实生存状况和心理素质的次色调并存的命题格局,符合科学发展观对当今教育提出的要求,将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新亮点。

4.既考量考生细心观察、记录“身边”与微观的水平,也引导考生把目光投向远方和宏观。《那件小事激励了我》(重庆)、《改变一点点》(广州)、《清欢一刻》(宜昌)等题着眼于“近”“小”“短”,《向前走》(温州)、《世界因为有你而亮丽》(深圳)、《我的________主张》(宿迁)、“话题‘风雨’”(南充)等题则体现出视野相对宏大、视界相对高远的特色。

5.命题园圃盛开诗意之花,探索性命题令人凝视的哲理之树也郁郁葱葱。说到诗意化,题目中的那些诉诸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描写性词语就会跳到你眼前,《我的心灵憩所》(大连)、《________飘香》(安顺)等“柔性”题也会令你注目,形象思维为考生挥洒诗情画意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说到哲理化,其实就是指考题具有些许理性色彩,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辩证法、两点论和初步的思辨能力。恩施题提出话题“平凡撑起世界”;桂林题要求以《这不是一件小事》为题展开议论;重庆题提供李敖和刘开渠例,蕴含“自我价值”与“自尊”关系;常州题要求体会“发现”与“观察”的关系;莱芜题《积攒________》蕴含“少”与“多”的关系;南昌题《垒高自己》则蕴含着“基础”与“视野”的关系,这些题目都让比较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增加了发挥才情的机会。

(五)探索性命题日见其多

探索性命题为今后命题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提供了开阔视野和多维视角。例如福州题《爱,还要会爱》跳出“就爱说爱”的一般化命题思路,将情感立意变为方法立意,令人耳目一新;广州题《改变一点点》完全摆脱了写“大变”“巨变”的旧模式,着眼于“小”,这着实让说惯了“大”好的考生颇费思量;鄂州市以一个“缘”字命题,引来围观一片(有人说与“缘”组合的词就有十几个,题目给出极大的构思空间,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人则说当今社会怎样围绕“缘”去立意很难,过分重视“缘”容易跌入世俗,为了“保险”,大多考生恐怕只能写出平庸之作);绵阳题要求以一句“这时我想起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时’”为结尾写一篇文章,有人认为命题定向明确,便于统一评分标准,有人则认为如此命题束缚思想,有“八股”之嫌。探索性命题及其带来的这些争论,引发人们深层思考,构成了2012中考作文命题的另一道“风景”。

二、展望与应对

针对上述“亮点”与“焦点”,应对2013年中考作文,我们要学会下列六个“适应”。

(一)适应标题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兼顾其他题型的训练

今年话题作文命题占比降至谷底,但其创新探索并未停止,事实上有的命题也可圈可点。例如山东聊城2010年考“自视”话题,获得好评;去年要求以“借口”为话题作文,考生普遍反映此题既可自我反省,又可劝诫世人;今年该市坚持这一导向,提供一则有关“唇腭裂”的材料,要求以“面对缺陷”为话题,以怎样“对待别人(或自己)的缺陷”为题材写一篇文章。此题具有普适性,切入角度又关乎美德素养和社会和谐,笔者认为此题可获2012中考作文命题“最佳角度奖”。

材料作文也不乏亮点。例如绍兴题提供一则关于“自然界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季节”的材料,用“为什么非要赶在春天里开放呢?只要找准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这一句揭示主旨,考生普遍反映所供材料开放性强,联想面广,难易适中,根据材料对应地得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就能成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等立意,应该不难,比去年作文题《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容易上手。

应该提醒的是,我们现在也许正处于“节点”,必须以“另一种眼光”看待材料作文命题。2011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一、新课标卷、北京卷、湖南卷、福建卷、辽宁卷、陕西卷、海南卷、宁夏卷等9个省市都考材料作文,占命题总数一半;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命题几乎“一枝独秀”,除江苏为全命题作文、四川为话题作文外,其余18省市都考材料作文。根据以往经验,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与趋势的新变化不久就会延伸传导至中考作文,所以我们是不是要有点前瞻思维,把材料作文训练放到一定的位置呢?看图作文本是传统命题形式,但2012中考作文只有东营、海南还在坚持,占比还不到2%。笔者认为不应该由此得出这种形式会就此消失的结论,应该以求新眼光坚持、重视看图作文这类命题形式的训练。

(二)适应审题“门槛”渐见其高、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进一步培养精准审题的实战能力

“逐字扫描”“抓住题眼”“比较区别”是审题的“十二字诀”。去年连云港市考《在阳光路上》,今年则考《道路前面还是道路》,这两个题目虽然都与“路”有关,但今年的要求比去年略高,精准审题就成为获得高分的关键。运用“十二字诀”审题,可以发现:《在阳光路上》的关键词是“阳光”,它可实可虚,以“虚”为主,“虚”者可以指精神、信念、关爱等,写“阳光路”可落实为“成长路”,文章能揭示“阳光”对你的“成长”的正面支撑作用,抒发感激、愉悦或自豪之情即可,至于遭遇坎坷,重设目标等等内容,并不是审题目光必须到达的范围;《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与《在阳光路上》相比就“同中有异”了——前者系虚指,着眼于前“道路”与后“道路”的连续、衔接、递升,表达的是人生之路上不断矫正目标、迎接挑战、克难前行、勇于跨越的执着精神,演绎的是关于量和质的辩证关系。如果说《在阳光路上》有着较浓的文学味的话,那么《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就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考生如写记叙文,就必须在记叙的基础上抽象出哲理感悟,通过恰当的议论加以揭示。2012年,还有《走过那一个拐角》(成都)、《向前走》(温州)、《一路有你》(宜宾)、《向目的地进发》(金华)和《逗号》(陕西题,提示语中有“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等语句)等题与“路”有关,有兴趣者不妨再做一番审题辨析。

前几年,“也”“最”“再”“竟然”“其实”“更加”“原来”“还是”“就在”等词语常是题目中暗藏的“陷阱”,考生不加留意就会造成构思立意的偏差。今后仍须进行“同中辨异”的训练,以提升“辨微去疑”的能力。例如读仙桃题《不再困惑》,你不妨和《面对困惑》作比较:写前者必须有“曾困惑”与“不困惑”的对比,后者则不必,写一次摆脱、解除困惑的经历即可,这就是副词“再”带来的审题差别。

(三)适应“老话题”现象渐见明显的趋势,训练总结“老中出新”的实招

1.随题应变,“熟”中见“新”。例如“爱”字考生都很熟悉,老字眼老题材了,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至少有8地用上了“爱”字,这该怎么写?面对南充题《爱在________》,有的考生抓住补题这一自主发挥机会,机智地补上“不言”“会爱”“‘严厉’”“放手”等词语,于是,“老字眼”焕发新立意,“老题材”变出“新话题”。

2.“框架”取同,“材料”出新。例如“家事”是“熟”题材,面对呼和浩特题《我们家的星期天》,如果把以前所写“家事”机械地照搬,那就会偏题,立意也容易流于一般,你不妨取“家事”框架,将事件原来的发生时间改为“星期天”,根据“忙中有乐趣”“‘骗’中见和谐”这一类新意取材,并使立意具有“家庭星期天”的色彩。

3.重新取材,亮出个性。如果在考场上遇到“老话题”时你脑子里闪出“时新”素材,你应该果断地“弃旧取新”,亮出个性,不要迷恋以前的老材料而犹豫不定。“作为教师,如果孩子们期盼一缕春风,那么,我愿献上整个春天;如果渴求一滴海水,我愿倾其一片海洋;如果要撷取一片红叶,我愿给予整片枫林……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伴着我可爱的孩子们,风雨兼程,一路同行!”这是当代“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演讲中铿锵有力的真情倾吐,如果你写《我心目中的良师》(南宁题)能适当引入这类“活水”,定能让阅卷教师眼睛一亮。

(四)适应题目所涉空间日趋多元的命题特点,拓展视野,精细观察、善于积累、优化感悟

新课标关于“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一要求,应该成为写作训练的指南。首先,从“身边人”“身边事”训练起,特别不要轻易放过“眼前”“身边”“小事”,学会“小中见大”。读着《做好眼前的事》(新疆建设兵团)、《这不是一件小事》(桂林)、《那件小事激励着我》(重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哈尔滨)等题目,你就会懂得“写作素材无小事”,很多命题老师都“瞄准”着“小事”呢!其次,要学会聚焦一点作精细观察,融入细腻情感,做到“小而不粗疏,小中见精致”。再次,要将生活的触角延伸得更远,2012年的作文题,有的要你理解汉字的魅力(山西题),要你说说你最喜欢的成语(贵阳题);有的要你关注“那条河”(宿迁题)的今昔美丑并联想到“虚义”之“河”;有的要你回味一次旅行或郊游(南京题、达州题)……如果你的触角延伸广远,积累胜人一筹,那么你的考场适应性就强。有位陕西考生引来“飞人”刘翔攻克七步跨栏新技术实现“王者归来”的新闻和已经54岁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春晚表演《雀之恋》醉倒观众这一“孔雀传奇”,阐述“逗号”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看,丰富的大语文库存资源一旦被利用,能释放何等高价之能量,给阅卷老师带来何等怡人之清风!

(五)适应命题指向在励志成长、情感美德、品行修养等方面集中的趋势,学会运用“一‘材’多向,随‘题’应变”的策略

“一材”是指自己写过的选材较有个性、构思比较新颖的佳作;“多向”是指将“一材”的素材科学地迁移至其他类似的命题,以充分发挥优质素材的使用价值;“随‘题’应变”指的是原来的素材依据新题要求作相应的补充、点化和提升,进行二次立意,以凸显新题之“向”。笔者曾阅读过江苏南通市一位学生的自由练笔,题目是《当小鸟飞进教室》。文章叙述的是数学自习课上“我”做难题不得解,正郁闷时一只小鸟误闯教室,一番热闹之后,小精灵凭着自信沉着飞出半开的窗户,“我”被感动,受到启发,谢绝好友“帮忙”,终于做出数学难题。根据这一素材,就可以运用“一‘材’多向,随‘题’应变”策略应对南通市近几年中考题:应对《我们一起走过》(2009年),二次立意为“我和你小精灵一起走过并将一直走在自信自救之路”;应对《让我悄悄地告诉你》(2010年),二次立意为“在考场上悄悄告诉小精灵向你学习走上自信之路”;应对《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1年),二次立意为“提振自信解出数学难题的那一刻,正是我心田春暖花开的好时光”;应对《就这样慢慢长大》(2012年),二次立意则为“就这样一点一滴吸取成长元素渐渐夯实人生的基石”……以上尝试说明,成功运用“一‘材’多向,随‘题’应变”策略的关键,在于实施时原来的“龙体”可多就少改,二次立意的“龙眼”须随题而“点”,如此,就能“画龙点睛”,就能让“龙体”腾空而去!

(六)适应“诗意性”“哲思性”双轨并行的命题趋势,把心理描写和辩证思考作为训练重点

近几年,触摸内心、描画心迹、倾吐心声的命题呈快速上升趋势,今年由上海题《心里美滋滋的》领衔,似乎更甚。《留下________在心中》(绥化)、《那一抹心痕》(咸宁)等命题直接亮“心”,《享受》(乌鲁木齐)、《没有上锁的门》(黔东南)等间接含“心”字的命题也大量出现,有些考生似乎不太适应这类“柔性”色彩较强的命题,以致“心路”粗糙,“心声”乏味,“心迹”枯燥,失分较多。从现在起必须注重心理描写训练,努力做到“用心”写“心”,“故事不多,描写却细;情节不奇,心理却特”。方法是:让记叙“停一停”,让对话“缩一缩”,运用呼告、独白、自问等多种孕段集中地细腻地描摹心理;也可以分散写,让心理描写成为前后照应的“链条”,串联情节,以“心”见人。

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中的哲理思辨含量正在加大,有的直接进入命题,有的间接渗透,内容涉及“发现与观察”“胸襟与内力”“主意与实践”“目标与方法”“高度与视野”“读书与行路”“现在与未来”“动力与方向”“新与旧”“平凡与伟大”“自尊与价值”等哲思话题,这类题目让长于形象表达但逻辑思维欠缺的考生感到棘手。应对策略是:(1)多读:读“哲思慧文”,读寓言故事,并形成有效积累。(2)多思:平时遇到现实生活话题多作自问,例如“神九”航天员刘旺返回地球第一时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了两个“真好”——“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你听了以后就可自问自答:“‘脚踏实地’与‘遨游苍穹’是什么关系?”(3)多练:在“一句话时评”、辩论会、演讲赛等活动中锻炼口才,提升思辨水平。今年昆明题引用影视明星李冰冰关于“幸福”的微博,要求以其“就是因为幸福太简单了,所以总是忽略到看不见”等看法为切入点构思文章,你如果平时有“实战”经历,有一定的哲思积累,那么你应对此类考题就能从容自如,左右逢源。

让我们连接今年中考作文题展望2013年:“告别”“今天发生了什么”(湘潭、厦门题)吧,“给你(我)一片阳光”(广西题),我们一定会在2013年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杭州题)!

标签:;  

“展望”、“还有其他风景”--2012年中学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的全景观察及2013年趋势展望_风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