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需要转变过去单方面传输的教学倾向,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体验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由此可见,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说, 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顺应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出发,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革新,最终顺利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差异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应性的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的基本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先通过各种方式来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发展等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层次,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的教学要求,实现个别化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学、有所获。
例如,在教授《面积》这部分知识时,在本节课程的开始前,笔者根据长期对本班学生的观察,将学生们根据学习能力进行了分层。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而言,笔者将学生们划分到了A组,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划分至B组,以此类推,学习理解能力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划分至C组,准备完毕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情况,从不同阶段的难度展开教学,同时为三个层次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教学手段则是影响课堂教学过程最直接和关键的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单纯说教的方式,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将数学知识以图像、动画或者短片等形式呈现、展示出来,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从而营造出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带给学生多样化的外部感官刺激,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间的关联,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围绕两个平面图形展开,对于平面图形的教学内容,笔者通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呈现出来。上课后,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们回顾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部分的知识,然后,笔者再通过多媒体将长方形进行“变形”,此时,学生们发现原本的长方形两条边线开始倾斜,上下两条边不再与侧边垂直,这时,笔者引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们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结构。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
三、精心组建小组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学生从原本相互分离的个体关系中解放出来,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再鼓励、引导学生们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资源共享和相互启发,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最终在合作中达成共识,收获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为了节省上课时间,在上课开始前,便对学生们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6人, 小组成员分配好后,笔者再为学生们提供讨论任务及讨论空间,让学生们发挥主体地位,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精心组建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同时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动力和重要支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树立起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和精心组建小组活动等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来推进数学课堂的改革与升级,最终顺利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温继桂.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9(34):48.
[2]丁祖仪.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82.
论文作者:甘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高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学生们论文; 笔者论文; 小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