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与冲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冲突论文,价值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认同趋势随之强化;同时,在这一进程中 ,价值又日益多样化,从而冲突必然激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价值的认同与冲突既 同时并存又相互交织。
一、价值认同的实质及特点
这里所说的价值认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指人类共同的追求,即为人类所共同接 受,具有全人类普遍性,超越了具体国界、民族、主体的共同价值,有学者称之为“普 世价值”。二指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价值,即在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价值体系中居于 核心地位,起导向作用的价值。前者的认同是平面的、完全一致的认同;后者的认同是 以差异为基础的立体的认同。主导价值并不否认价值的差异,仅是在多种价值观点组成 的价值体系中代表该体系的总方向,对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起着统帅作用的价 值。而无论哪个层面的价值认同,其共同含义都在于: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 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 、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
有学者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分为“强制认同”与“引诱认同”两大类。据 称:前者就是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的优势把非西方国家强行纳入其价 值体系;后者则是以非强制方式将非西方国家的人们纳入其体系。[1]笔者认为,这两 种认同,实非真正的认同。真正的认同应建立在主体自觉的基础上。这种建立在主体自 觉基础上的价值认同,只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有可能实现。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在于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全方 位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势必从经济领域不可遏止地延伸至文化领域。国家、 地区间的经济依存性势必推进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汇和融合。对此,我们可从以下诸方 面加以分析:其一,全球经济运行的整体关联性推进着价值观的认同。虽然社会价值观 并不一定同社会生产方式保持完全一致,但从根源上看,价值观念的内容最终取决于社 会生产方式,价值观的发展趋向在总体上将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保持基本一致。 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势必通过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方式的日益关联而推进人们 价值观的认同。其二,全球性利益的驱动推进着价值观的认同。利益是价值的基础,价 值是利益的反映。社会价值观、集体价值观,无不是在一定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超越各民族利益和各阶级利益的普遍的、共同的利益问题(如 环境、人口、资源问题等)的强化,日益遍及全球的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也就越高。其三 ,经济全球化的全方位性势必带动价值观的认同。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 而且影响着文化;伴随着经济运行全球化的,是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而各国之间的文 化流动和渗透,不仅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找到越来越多的共同点,而且为各国的风情时 尚、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共同点,这无疑为全 球范围内的价值认同提供了通途。
总之,经济全球化突出了人的类意识,促使人们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共同价值 问题。有西方学者说:“人类今天面临的基本任务就是需要去促进关于我们相互依存的 一种全球性的伦理上的自我意识,以及去缓和妨碍这种共识达成的强硬态度。”[2](p.408)这就是说,从最终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并倡导一 种为人类共同接受的普遍价值作为主导价值观。“全球交往实践”为基础的文明发展新 模式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提供了价值观共存、认同的广阔基础。但是, 在目前各地区社会发展状况极不平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 新的表现、各种局部冲突时起时伏的情况下,由于各国是独立自主的且实行不同的社会 制度,处于特定社会形态的、代表特定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价值取向肯定极不相同,因而 ,上述“普世”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实际上很难达到。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认同主要是 上述“主导价值观”意义上的认同。
基于主导价值观意义上的价值认同往往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非全方位性,即局部的认同。价值观是分层次的。一般认为,价值观的构成主 要分为直接的利益层面和理想信念层面。前者是价值观的基础,属浅层次;后者是价值 观的核心,属深层次。当然理想、信念并不是脱离其根本的利益的。全球化的进程使各 国各民族的利益既相互有着冲突,又在一些方面日趋一致,一国一民族自身利益的实现 越来越离不开他国他民族的利益,这种相关性势必带来全球范围内价值观在利益层面上 的日益关联。然而,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理想信念层次的价值观更难以在全球范围内 达到认同境界的。这是因为,在涉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价值观上,不同社会制 度和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及民族是很难彼此认同的。因而,目前全球范围内价值观 的认同只能是部分方面的认同,而不可能是全方位的认同。就目前情况看,全球范围内 的价值认同主要限于一些公共事务领域的价值观,诸如经济管理领域的诚信,生态领域 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事务领域的改革开放及国际事务领域的平等互利及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生活方式现代化等。而且,即使这些认同,也是不平衡的,其中, 有些已得到普遍认同;有些正在得到普遍认同;有些刚呈现出一种认同趋势。
第二,动态性,即过程、趋势的认同。价值作为主体所选定、假设或期待、追求的目 标,是一种主体所选择并力图实现的某种可能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的 价值认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目标,一种人类追求的理想,它也处于一个逐步实 现的渐进过程中。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还是一个个体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 间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过程。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的取向,而价值主体是分层次的, 一般说来,能作为价值主体的有个体、集体和社会。个体价值属私人领域;集体、社会 价值属公共领域。价值认同一般实现于公共领域;而私人领域则不必追求认同,也难以 实现认同。但是,私人领域的价值观脱离不了公共领域的价值观,这是因为,个体价值 实质上是社会或某种集体价值在个体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内化;公共领域内价值观的真正 认同也要以个体价值观在某些方面的认同为基础。因而,价值认同的过程也是不同类型 的价值主体的价值观相互转化过程。
第三,相对性,即流动的、暂时的认同。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虽然具有一定 的稳定性,但总具有一定程度的变换频率,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变换频率更快。阿 尔温·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对这种变换速度加快的现象做了如下描述:“东 西用完就扔的文化扩展了,临时性建筑越盖越多了,模式化部件日见普及了;这些情况 都产生同样的心理效果:人和周围事物的联系越来越短暂了。”[3](p.74)价值的流动 性和短暂性决定了价值的认同也是多变的、短暂的、不断流动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价值的认同与冲突
经济全球化在强化价值认同趋势的同时,并未减弱价值冲突。这是由经济全球化背景 下价值观的多样化所决定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的多样化取决于如下诸因素:其一,经济全球化导致价值观 的共时性。价值观作为文化观念,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但又难免受到异域文化的 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本民族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呈现出日益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原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观念被全球化进程挤在同一个平 面上,使本国的与外来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观念互相碰撞、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 综复杂的局面,从而突显了价值观的多样化。其二,经济全球化导致价值观的丰富性。 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丰富势必导致价值观念的丰富 。而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正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这种开放的社会环 境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活动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为人们观察问题提供了多方 面视角,其结果势必导致价值观的丰富。其三,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价值观的复杂性。经 济全球化既然把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价值观挤到一个平面上,既然为丰富的价值 观奠定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基础,也必然使价值观的冲突成为可能。不同的价值观相互缠 绕,此消彼长,难解难分,呈现出一派错综复杂的局面。总之,多样、丰富、复杂的价 值观体系势必加剧不同价值观的相互冲突。
综观当今世界,价值观的冲突有目共睹。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一方面是经济全球化迅 速发展的世纪;另一方面又是价值冲突异常激烈的世纪。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一个世纪 像20世纪这样,瞬息万变,头绪繁多,问题成堆,矛盾错综复杂。一是社会关系多变; 二是进步与罪恶并存,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诸如:西方发达国家富裕与发展中国家贫 困的并存;西方社会物质财富的空前积累与精神极度空虚的并存;西方世界的经济高度 繁荣与盘根错节的社会问题(道德沦落、世风日下)的并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 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危机等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并存等。凡此种种,无不使全 球范围内价值观的冲突处于异常激烈的状态。21世纪以来,这些问题不但没有消解,反 而更为激烈;国际冲突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其中,既有原有的,如代表不同 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也不乏新产生的,如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上的霸权主义 、帝国主义的价值观冲突。
同以往相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第一,跨国界、跨地区冲突与国内、地区内冲突的交错。经济全球化来临之前,地域 的隔离、经济的封闭及政治文化的狭隘性,使得价值观缺乏全球范围的交流,价值观的 冲突往往仅限于一国、一地区或一民族的范围内;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与国、地域与地 域、民族与民族的界限,全球范围内价值观交流一方面为价值认同拓展了空间,另一方 面也为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冲突提供了场所,而与此同时,国内、地区内的价值观冲突 并未减弱,因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形成了跨国界、跨地区与国内、地区 内冲突的犬牙交错局面。
第二,影响更广泛、隐蔽性更强、矛盾更尖锐。既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 是跨国界、跨地区冲突与国内、地区内冲突的交错,这种冲突的影响势必更为广泛。不 仅如此,与经济全球化价值认同进程同时发生的价值冲突往往更具隐蔽性。这是因为, 全球范围内的价值冲突常常采取一种极端的形式,即强势价值观将自身的特殊性盗用为 普遍性。在这种情形下,一种价值观往往借助某种地位和权势,企图覆盖、统摄甚至抹 杀其他一切价值观,并取而代之,形成全世界单一的价值模式。19、20世纪以来,西方 资本向海外扩张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以某一种价值观强行横 行世界的过程。由于这种价值观有强大的武力和经济势力为后盾而具有绝对优势,因而 在与其他价值观抗衡时往往显不出其侵略性,却凸现出普遍性;在这里,认同性掩盖了 冲突性。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上述过程的根本性质丝毫未变,只是手段起了变 化,由殖民化手段转为市场化手段。这种被认同性掩盖了的冲突性并未减弱具有对抗性 质的价值观的矛盾,只是把这种矛盾暂时压抑着;而压抑的时间越长,矛盾就越尖锐; 总有一天,这种被压抑着的矛盾会爆发出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的相互渗透更为显著,表现为价值认同中 有价值冲突,价值冲突中有价值认同,两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首先,价值认同中有价值冲突。如上所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认同主要表现为 “主导价值观”意义上的认同,具有非全方位性、动态性、相对性;因而,在认同中有 冲突性是必然的。没有多样,没有差异,就无所谓“主导”;部分层次的、流动的和暂 时的认同,必然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例如,经济全球化进程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竞 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开放观念以及人才观念、知识观念、生态观念等。这些 观念促成了利益层面价值观念(如知识价值意识、效益价值意识、环境价值意识、注重 改革开放的价值意识等)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向这些现代化的价值观念靠 拢。但是,这却又激发了新一轮的竞争与冲突,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在相 互开放、合作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放弃自身的利益,时刻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抗争, 其中的价值冲突在所难免。
其次,价值冲突中有价值认同。如上所述,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全方位的 沟通和联系,它加强了利益的趋同。因而,即使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社会意识形态根本 对立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也往往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价值取向。价值冲突 中存在着价值认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特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 家的依存度会逐渐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将会在国际关系中不断增加,对全球事务的 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因而发达国家的利益往往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的。例如 ,美国有着与社会主义中国根本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涉及社会理想信念这些高层次 的价值观方面是根本不同的,但在两国的国际交往尤其是经济交往中,却有着许多共同 的利益,也有着某种程度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因而在涉及双方利益层面 的价值观方面也有着日益发展着的认同。
三、正确面对价值的认同与冲突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一方面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另一方面又背着沉重的历史 包袱,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域的价值观冲突更为尖锐。为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探索符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我国转型期的价值观建设机制,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确立开阔视野,主动融入全球价值认同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功绩, 就是极大拓展了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所谓“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决不仅仅是一个 地域概念,而是一个人类实践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对人类文 明生存空间的拓展,体现了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方式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飞 跃和进步。这种飞跃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囊括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因此,当今时 代的价值观建设,同样必须适应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进步。在全球交往实践 中,现代教育、科学、文化的广泛传播,各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创造的优秀成果和有 益经验的相互吸取和借鉴,全人类共有的人类文化精神财富,凡此种种,无不强化了当 今时代价值观的全球性特征。要拓展人文精神的空间,必须克服狭隘的眼界。诸如,囿 于民族、地域界限的狭隘的民族、地域意识,囿于政治倾向的狭隘的政治意识,囿于国 家利益的狭隘的国家主义意识等。早在20世纪初,列宁就以宽广的胸怀称:马克思主义 是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文精神的发展、价值观的建设, 就更离不开对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吸取。因此,确立开放视野,拓展人文精神的空间,对 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价值观的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对当代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深入认识 ,要深入研究不同的文明模式,尤其要深入研究当今得到全球普遍认同的、代表社会发 展方向的现代价值观内容,在价值观建设上确立科学性。
第二,坚持先进价值观的主导作用,警惕文化帝国主义。如上所述,由于代表不同社 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全球的价值认同并不能抹杀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对立和冲 突。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每一方都力图维护自身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文 化特征,这实际上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需要,也是维护民族传统的需要,因为 一旦接受了对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也就是接受了对方的评判标准,也就等于接受 了对方的优势地位。而这样一来,一个丧失了思想文化独立的国家,也就不再有国家的 真正独立了。在国际关系中,一个想称霸世界的国家,除了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对外 扩张外,也不会忘了在文化上的对外扩张。他们往往在“普遍价值”的名义下推销和贩 卖代表他们利益的价值观,企图让代表他们一己利益的价值观一统天下。因而,在开拓 发展人文精神的空间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抵制文化帝国主义。我们 要处理好广泛吸取世界范围内的文明成果和发展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关系,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方向;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勇于创新的关系,激发全民族对民族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维 护民族尊严。要警惕崇洋媚外、奴化思想回潮,警惕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 义倾向抬头,警惕否定社会主义方向、贬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泛滥。坚持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价值观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确立主动的对话意识,强化科学价值观的对外辐射作用。价值观在国际间的融 合性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融入世界文化潮流,不仅需要敞开胸怀,广泛吸取对我 们有益的外来价值观念;而且需要主动出击,加强本民族、本国科学价值观的对外辐射 作用。全球化意味着各方面竞争的更加激烈,不强化本民族、本国科学价值观的对外辐 射作用,自身的价值观念就会在世界文化的潮流中消失;一旦失去与外来价值观的抗衡 力量和对等地位,价值观的双向融合也就成了“单向并吞”。为此,我们要确立主动的 对话意识,主动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向外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灿烂文化及体现中华 民族优良传统的科学价值观;要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 技术和中文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积极探索网上信息国际合作的途径,始终不 渝地以提高自身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力、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加强国际间的人文精神融 合,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全方位地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最后,建立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变迁的良好机制,提升我国价值观的现代化水平。要融 入世界文明潮流,增强自身文化的对外辐射作用,必须把本国文化建设好。不与时俱进 ,实现自身价值观的现代化,就难以同外来的价值观对话。为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价值 观变迁机制,极为重要。
这一机制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机制。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日益打破民族的藩篱,呼唤着新的全球经济运行机制。这种新的运行机制往往同 各国的民族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相悖的。这样,如何处理好创新性与传统性的关系,就 成了发展全球化时代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创新与传统之间,创新是主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作为对传统的突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一方面,创新 又必须以传统为基础。这是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都不能割断历史 ,都必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各国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又无不有自身的传统和特色,这种传统和特色不会因创 新而消失,相反,它势必渗透于创新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跨越国界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观 念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各国各民族的民族特色。经济 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正是创新性与传统性的统一。它既有创新的视角,又有注重传统 的眼界;既有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成果的广阔胸襟,又有坚持民族独立的坚定立场; 它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这是具有经济全球化时 代特征的价值观所必备的品格。
二是正确处理破与立关系的机制。当前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矛盾最多、变化最 快、发展也最快的时期。许多在计划经济时期适用的价值观迅速隐退,而新的适用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还正在形成,尚未成熟;道德困惑、信仰危机时时出现,这是 一个价值观最容易迷乱的时期。当然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文化建设的根基还是在于社会经 济政治的发展;但不能不看到价值观对人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的反作 用。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及时探索、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 又符合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价值观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标签:全球化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文化价值观论文; 经济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社会认同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