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1)
摘要: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是连接供电系统和用户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对用户的供电质量。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系统对配网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论文详细分析了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预安排停电;故障停电;提高
1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特别是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和对停电的敏感性日益增加。供电的中断,不但会引起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这就得要求供电企业能提供持续、充足的电力供应。
另一方面,供电可靠性直接体现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是衡量供电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体系是对供电系统从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到工程建设、日常维护和生产运行管理等全过程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履行服务承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1]。
由此可见,提高供电可靠性不仅是广大电力用户的需求,也是深圳供电局“创先”工作乃至整个供电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论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深圳供电局配电网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各种因素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2 影响停电的主要因素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可分为故障停电和预安排停电两大类。故障停电是指供电系统无论何种原因未能按规定程序向调度部门提出申请,并在6h(或按供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前得到批准且通知用户的停电。预先安排停电是指凡预先已作出安排,或在6 h前得到调度批准(或按供用电合同要求的时间)并通知主要用户的停电[2]。
据可靠性中心2011年的数据统计显示[3],不计上级电网限电因素影响,2010年,我国城市10kV用户供电可靠率为RS-3=99.925%,相当于平均停电时间为6.571小时,其中预安排停电时间为4.855小时,占总停电时间的73.89%,故障停电时间为1.716小时,占总停电时间的26.11%。由此可见,预安排停电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更大。
数据显示,不计上级电网限电影响,2010年宝安供电局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率RS-3=99.943%,相当于平均停电时间为4.992小时。其中,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为2.024小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宝安电网在电网运行、设备维护等方面相对较差;预安排平均停电时间为2.968小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宝安供电局在停电管理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如此,预安排停电仍然是影响该地区停电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分析发现,公用设备质量及运维不当、自然灾害及天气影响是故障停电的主要因素。
从停电过程分析,影响故障平均停电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故障定位、到达故障现场、隔离故障并恢复完好部分供电、维修前准备备品备件、纯维修以及恢复供电时间。
而仅因计划施工、检修原因导致的计划停电就占预安排停电的59%。计划停电中,管理力度不强是影响计划停电平均停电时间的主要原因,如重复停电、过多的临时停电等。
因此,要减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就要分别尽可能地减少预安排停电次数、较少停电作业时间。就应该充分分析导致停电的因素以及影响停电时间的各个环节,减少停电次数,避免重复停电,并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上工作时间。
3 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措施
与线损管理类似,在用户供电可靠率的管理中,造成用户停电的原因也存在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两个方面。管理因素主要指由于各种施工安排造成的临时性和重复性停电。技术因素则包括设备故障、计划检修、网架结构不完善,负荷转移困难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用户停电,它主要受制于当前的网架、设备状况和运行技术水平。因此,要大幅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也必须从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等各个业务层面全面开展技术监控、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
3.1 技术层面
3.1.1完善电网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的可转供率
首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的原则,将改善可靠性列为考核电网规划、建设方案的目标之一,建设结构清晰、运行可靠灵活的配电网。在编制配电网规划和实施配电网建设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供电可靠率问题,从网络结构和设备上满足供电可靠率需要。逐步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两联络、两供一备、三供一备等典型环网结构,提高联络率和可转供率。对重要用户实行“双回路”,甚至“二个电源”供电方式。
其次,在配电线路适当增加分段开关,减少每段线路的用户数。这样,在线路某一段停电检修时,非检修段线路可以由与之联络的线路进行转供电,从而达到缩小停电范围的目的。同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在馈线支线和用户产权分界点安装故障隔离装置,避免由于支线和单个用户故障导致整条馈线停电。由此可见,通过增加分段开关和故障隔离装置对检修时缩小停电范围,减少停电户数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积极推进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
故障发生后,决定停电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故障定位、故障隔离、故障处理以及非故障段线路的转供电。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实现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并通过变更运行方式实现非故障段线路的转供电,减少非故障段的停电时间,从而有效地减少受故障影响的用户数。
3.1.3大力推进配网带电作业技术
近年新增10kV客户较多,客户接入工程停电影响供电可靠率亦较为明显,由于客户接入架空线路时,需要整条线路或线路部分停电,有部分更因同杆架设而需要多回路。在安全前提条件下,大力推广带电作业,将带电作业逐步取代停电作业,可有效减少计划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如迁移电杆、直线改耐张、更换配电变压器、加装分段开关、环网开关、变压器带电检测和线路更换合成绝缘子等施工和消缺工作均可实现带电作业,以减少配电线路的停电次数[4]。
3.1.4 实行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
推广状态检修,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等,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设备到期必修的惯例,真正实现从“到期必修”过渡到“该修则修”。
3.1.5提高线路电缆化率
深圳地处对雷雨、台风的沿海地区,客观自然条件对可靠性影响较大,天气影响该地区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气候原因。台风导致的故障原因主要为线路、开关因被吹倒的广告牌、树枝压住或被异物缠绕导致短路故障,为避免台风造成的停电事故,应该提倡多采用电缆线路。
同时,在减少自然灾害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方面,可采用高性能的避雷器和绝缘子、确保架空回路避雷线的地网性能完好等措施来减少雷害对可靠性的影响
3.2 管理层面
3.2.1 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停电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的高低,因此加强停电工作管理,减少临时停电,杜绝重复停电,严格控制停电时间是提高可靠率指标最重要的措施。在停电管理方面,力求将“一维式”计划停电转变为“多维式”组合停电,要求一次计划检修停电同时包含计划检修、线路改造、线路侧超高树木修剪等多种工作内容,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线路柱上开关及电缆分支箱开关的作用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对属于同一条线路的不同类型的作业要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真正实现“一家停电、多家干活”,充分利用事故处理、计划停电等停电机会进行其他设备的检修工作,使停电成本的效益最大化。
3.2.2 加强转供电管理
对每一次计划停电,均要考虑可转供情况,按照“能转必转”的原则,具备转供电条件的线路停电必须实行转供电,不符合转供电条件的尽量动用流动发电车转供电,避免因某一段线路或某一个用户需停电作业而影响整条馈线的用户,减少受停电影响的用户数。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推广不停电转供电操作,减少用户停电次数。
3.2.3分解落实指标,实行目标管理
根据年度可靠性指标,测算全年的准停电时户数,然后根据各班组、供电所管辖范围内的变压器台数,网络状况将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和供电所,让所有成员对供电可靠率指标看得见,摸得清,提高班组对可靠性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工作责任心。将可靠性管理工作,从以前的单纯数据统计,向实现实质性管理控制转变[5-6]。
3.2.4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停电工作时间
检修、施工单位应在停电提前到施工现场熟悉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将不需要停电就可以做的工作做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在现场等待施工令的下达,接施工令后立即开工,杜绝先停电后等施工人员,提倡施工人员在现场等停电,不是电停下来等人。
同时,完善复电预报机制,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在施工完工前半小时向调度人员报告预计工作完成时间,由调度提前通知操作人员到操作地点做好恢复送电操作准备。
3.2.5完善可靠性的考核体系
将可靠性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引起各部门和单位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工作的高度重视,保证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保障制度。
4 结语
论文以深圳宝安供电局为例,详细地分析了影响该区域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可行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毅彬.谈谈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86-87
[2]钟永.佛山地区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贾立雄,胡小正.2010年全国城市10kV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J].电力设备,2010,9(10),83-88
[4]何华.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技术研究[J].湖北电力,2008,32(增刊),59-60
[5]陈广兴.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07年11月下旬刊,65-66
[6]任志远.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管理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6,26(增刊),127-132
作者简介:
章小强(1984——),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现从事配电网规划、配网工程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章小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可靠性论文; 故障论文; 用户论文; 线路论文; 时间论文; 作业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