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倩倩 曹静静 王静
(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21.58±0.49)分、SDS(20.81±0.56)分、NIHSS(2.00±1.27)分、ADL(91.45±1.60)分、有效率97.67%、满意度95.35%、住院时间(13.00±0.14)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三阶段入手,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98-01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常见病,患者并发症多,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均较为常见。如未妥善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显著下降。有研究指出,将康复护理理念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康复护理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3/20,年龄(62.38±8.14)岁。对照组性别:男/女=24/19,年龄(62.53±8.20)岁。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从发病早期及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三阶段入手,对患者进行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预后。
方法如下:(1)早期及软瘫期:该阶段,脑卒中患者的体位、心理状态等,均为影响其康复的主要因素。就体位而言,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取健侧卧位。为改善下肢血流,应自远心端至近心端帮助患者按摩。肩部、髋部以及踝关节,应重点予以按摩。如患者病情允许,应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进行平衡训练以及起坐训练,促进病情康复。因难以下床,且自我护理能力低。该阶段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往往较差。护理人员应时常与患者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情况,使患者认识到病情正处于康复期间。从而增强其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病情康复。(2)痉挛期:该阶段,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应以肢体控制能力、起床训练为主。如病情允许,应逐渐增加锻炼量,增加锻炼强度。例如:可首先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继而鼓励患者自主运动,最终进行患肢负重训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逐渐康复。(3)恢复期:该阶段,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内容应以语言、生活能力锻炼为主。每次锻炼时间应至少为30min--40min,每日至少锻炼2次。
2 结果
2.1 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
观察组护理后SAS(21.58±0.49)分、SDS(20.81±0.56)分、NIHSS(2.00±1.27)分、ADL(91.45±1.60)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的护理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7%、满意度95.35%、住院时间(13.00±0.14)d。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功能障碍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1]。常规护理方法要求在严密监测病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目的在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挽救其生命[2]。但因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问题缺乏重视,患者预后往往较差。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SAS(32.32±0.77)分、SDS(30.66±1.64)分、NIHSS(8.17±1.25)分、ADL(82.17±1.89)分。与护理前相比,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升。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7%、满意度95.35%、住院时间(13.00±0.14)d。分期康复护理理念,为脑卒中护理理念的一种。要求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对其进行护理[3]。软瘫期,脑卒中患者的特点以“无法下床”、“负面情绪严重”为主[4]。在此阶段,从体位、被动锻炼、心理护理等途径对其进行护理,能够有效促进病情康复。痉挛期,患者的病情已经有所康复。在此阶段,按照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增加训练强度的流程对其进行护理,可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快速恢复[5]。恢复期,从语言及生活等方面展开护理,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较为重要。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护理后,患者SAS(21.58±0.49)分、SDS(20.81±0.56)分、NIHSS(2.00±1.27)分、ADL(91.45±1.60)分、有效率97.67%、满意度95.35%、住院时间(13.00±0.14)d。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从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三阶段入手,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及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14(17):95.
[2]孙志宏.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18,26(09):153-154.
[3]王珍秀.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6(24):179-181.
[4]严爱敏.连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6):128.
[5]李静静.探析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8,33(15):2278-2279+2296.
作者简介:武倩倩,女,本科,1986年2月-,神经内科二病区,护师。
论文作者:武倩倩 曹静静 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病情论文; 恢复期论文; 阶段论文; 方法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