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以及康复的作用。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收治时间均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实验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的是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状况以及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慢阻肺;焦虑抑郁症状;康复;作用
引言
在当前空气质量逐年变差,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率相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炎作为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多发于老年人,且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疾病的诱发率相对提高[1]。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这种疾病很容易导致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单纯的治疗措施,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这就必须要注重临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2]。在相关调研中指出,老年慢阻肺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其在治疗时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将会对其治疗产生一定的限制。对此,必须要采取心理护理来进行干预。笔者结合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资料,对常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加以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收治时间均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实验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阻肺的诊断标准[3];(2)患者年龄≥60岁;(3)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与精神性疾病;(4)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积极配合本次研究。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25例、19例,年龄在61~78岁,平均年龄(68.28±3.42)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2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肺气肿10例、肺心病8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各有27例、17例,年龄在61~79岁,平均 年龄(68.10±3.45)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3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肺气肿9例、肺心病7例。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以饮食护理、用药干预、健康教育、出院前指导等内容为主。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
(1)根据患者的意见对病房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患者能够快速地接受病房的环境,且保持病房的安静和舒适,使得患者能够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2)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来采取积极的疏导措施。注意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使之得到充分的尊重。
(3)对患者既往的档案进行明确。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并且就相关禁忌加以明确。同时,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全面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使得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舒适。
(4)由于慢阻肺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且疾病特征相对明显,很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针对该种现象,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使之能够积极的面对疾病和治疗。
1.3 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32±4.21)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28±4.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分)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加快,各种老年性疾病的诱发率逐年提高。慢阻肺作为临床相对典型的一种老年疾病,其诱发主要是因为老年群体的各项器官功能存在衰退现象,且在既往的工作与生活中,呼吸系统负担加重,从而诱发了不可逆的损伤[4]。在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进行治疗时,必须要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减少疾病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为主要原则。且从临床实践中看,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这就使得很多老年慢阻肺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5]。而常规护理干预只能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调节,没有及时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这些将会导致其治疗状态较差,治疗时间相对延长。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产生原因着手,尽可能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保持积极的治疗状态[6]。从实验中看,运用心理干预的患者在治疗结果上更佳。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阻肺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袁运娣.老年慢阻肺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0):63-64.
[2]王红显.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148.
[3]罗英华,李文思.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1):131-132.
[4]吴艳.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8(02):222.
[5]来春艳,张少茹.论述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4):190-191.
[6]张婷婷,刘荣荣.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244.
论文作者:曹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疾病论文; 焦虑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