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园为中介的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研究_家庭教育论文

以幼儿园为媒介的家庭教育干预实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效论文,家庭教育论文,媒介论文,幼儿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是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然而,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独生子女剧增带来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一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二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幼儿需要学习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越来越多,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幼儿阶段表现出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三是随着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父母一代繁重的工作及电脑、电视的普及,大大缩减了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这些问题带来的家庭教育缺位、错位现象比较普遍,最突出的就是重智育、轻德育,教育方式多训斥、少疏导,以及用溺爱或暴力等极端方式对待孩子,由此酿成的悲剧屡见不鲜。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机构——幼儿园,不论从幼儿教育的要求上还是从幼儿教育的地位上,都肩负着搞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干预研究的理论依据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随着父母影响儿童的单向决定观向亲子双向互动观转变,以及人类发展生态理论模型的兴起;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统计化,有关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家庭教育方式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家庭教养行为和方式的内在结构及特征。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模式将影响幼儿的社会环境分为五个子系统,其中的中观系统即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和谐关系会影响幼儿心理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教育干预,通常指心理治疗师或教师运用可操作的心理治疗技术,对幼儿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进行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本研究的教育干预指:针对当前大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以幼儿园为媒介,深入家庭,对各类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干预方案,改变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教育儿童;同时,幼儿园对本园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提升家园合作的质量。

      二、分析归纳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我们编制了“父母育儿态度和方式的调查问卷”,根据随机性原则,向幼儿园大、中、小、托四个年龄段1个班的家长发放问卷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了350份问卷,回收了345份,回收率为98.57%,有效问卷份327份,占94.78%。通过问卷分析,清楚了解到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困难和烦恼具体表现在缺少科学的方法、时间紧张、夫妻双方的教育态度不统一等方面。

      

      表1的数据显示,反映出的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①现代家庭的年轻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法,例如,如何观察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②当今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长每天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人际交往,相应地和孩子一起的时间就少了,这部分就只能由他人来代替教育。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是孩子发展和学习的重要引导人,要多分配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学;③家庭内部意见不一致,一方唱红脸、一方唱白脸或者爸爸妈妈骂、爷爷奶奶护,这样的教养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错误,反而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以及个案研究,我们将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归为以下几类:

      1.期望过高型:家长不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过高的期望附加在幼儿身上,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分要求。当孩子不能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时,有的家长就会采取体罚、责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2.溺爱放任型:家长没有尺度、无原则地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不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3.民主理智型:家庭成员之间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经常沟通,达到意见一致,要求一致。家庭气氛和谐民主,孩子出现问题能够理智地分析和帮助孩子解决。

      4.沟通不畅型: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各持一套理论,甚至教育内容和方式是相互矛盾,造成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5.淡漠托管型:家长忙于工作,忙于生意,忙于赚钱,无暇顾忌孩子,将对孩子的教育权利全部交付给幼儿园,将孩子的生活全部委托给保姆或爷爷奶奶。

      三、探索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干预策略

      了解了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教师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帮助家长分析问题,解决疑难。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状况,以及特殊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积极对幼儿家庭实施教育干预,并进行幼儿个案跟踪,不断探索,总结并提出针对不同教养方式的家庭实施教育干预的策略和方法,建立针对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干预的指导模式。

      1.主动出击,适度警示:适用于淡漠托管型。对于孩子生活和教育不重视的家长往往会漠视孩子的行为举止,孩子的发展状况一般会呈现两个极端,或胆怯不合群或多动不遵守规则。教师在对其家庭实施教育干预时采取引起注意法,阐述如果家长不改变教养方式,今后孩子有可能会出现怎样不良的情况等等,给家长以警示作用,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

      2.身临其境,感受不同:适用于溺爱放任型。这类家庭往往是几代单传,有的还是中年得子,对于孩子是疼爱有加,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一味顺从,坚决不能让孩子吃亏。这样的孩子一般是各方面发展较缓慢,特别是自理能力低下,没有自我服务能力。教师在对其家庭实施教育干预时采取家长亲身感受法,请家长做助教,参与孩子的活动,使家长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从而自觉反思自己教养方式的问题,产生改变教育态度的动力。

      3.步步深入,架设桥梁:适用于期望过高型。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过高期望和过高要求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与家长一起学习和研讨,帮助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每一阶段孩子的参照学习标准,逐步认识孩子发展每一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指导家长创设适合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宽松环境与条件(家里创设图书区、玩具角等),陪伴孩子成长。

      4.师幼互动,感染影响:适用于任何教养方式。当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出现抵制或叛逆行为,家长无计可施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换一种方式和心态与幼儿交流,帮助幼儿转移注意力,改善行为。这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家长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一直感染和影响着家长教育策略的运用。

      5.共同研讨,内化提高:适用于沟通不畅型、期望过高型。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行为,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不畅通,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不一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状况。如我园中班有一位叫刘××的幼儿,爸爸和妈妈都很重视对他的教育,但就是因为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不仅在家里出现矛盾,反映到幼儿园里孩子的表现也出现异常。孩子的父母很着急,分别到幼儿园园长和老师处咨询,寻求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对这类家庭的教育指导我们可采取分析研讨法,共同找出问题的关键,给出一个可具体操作的建议,然后主动联系,跟踪效果,使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断改变、提升。

      四、拓展家园合作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园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设施,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有效资源,开辟幼儿家庭教育专栏,为广大家长提供国内外科学、先进的教育信息。

      专家、园长、教师积极参与和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义务宣传,组织多种活动,如:“育儿专题讲座”、“专家咨询活动”、“园长接待日”、“亲子游戏”等多种活动,丰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知识和经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还聘请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的有关专家、教授,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开展专题讲座,解答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疑难,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并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做好特殊幼儿家庭教育的个案跟踪,适时进行教育干预,认真完成个案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积极联系当地教育部门,为我园的特殊儿童争取更多的教育支持,发挥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家长助教、亲子阅读、共度元宵佳节、慈善拍卖会、亲子种植活动等,使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之中,不仅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理念,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同时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学会了聆听孩子,学会了观察孩子,学会了理解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自然得到了提升。

      五、收获与思考

      全面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因素,归纳和总结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误区,提出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科学建议;探索对家庭教育进行教育干预的策略、方法,帮助家长逐步走出教养与教育的误区,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与不同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与个性化家长的沟通策略,提高指导家长工作的质量。

      教师们在参与家庭教育干预的研究过程中,不仅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在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深层次的沟通,用什么语言交流,语气、声调的把握,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等等都需要事先考虑周全,这些也是对年轻幼儿教师的一种磨练和考验,有一位跟家长说话就紧张的李老师,参加课题组后,慢慢开始有了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说话的艺术逐渐提高,教育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六一前夕还被家长和孩子们推选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老师”,受到了幼儿园的表彰。然而,要使以幼儿园为媒介的家庭教育干预研究更具实效性,还需要做以下努力:

      1.对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积累大量的教育干预典型案例,给所有的教师在指导家长工作时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

      2.依托园本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家园共育的方式和方法,构建家园共育的崭新教育模式。

      3.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提高广大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4.整理、编写适合家长操作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方案,建立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标签:;  ;  ;  ;  ;  ;  

以幼儿园为中介的家庭教育干预效果研究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