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整形美容外科医院 重庆 400038
[摘要] 目的:对面部犬咬伤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和护理,预防或减轻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反应类型,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实施多样化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心理干预,明显缓解了精神压力,有效地预防或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结论:在面部犬咬伤早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对术后治疗护理与狂犬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犬咬伤;心理干预;护理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养宠物的人中就有大约61%的人养狗,而流浪狗的数量更是无法统计。在新闻中也常见到有狗咬伤人的报道。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报道每年狂犬病死亡人数均在2 400 人以上,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一直位于我国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三位[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里,可以通过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舔吮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2]。面部被犬咬伤的患者,除了伤口的痛苦外,因伤口在面部且被犬咬伤,常会因怕毁容、狂犬病等情况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在伤后早期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可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对术后治疗护理与狂犬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科共收治犬咬伤面部患者46 例,男25 例,女21 例;年龄3~76岁,平均45岁;伤口均为软组织撕裂伤,部位有额部、眶周、鼻部、颧部、颊部、耳部、口唇部、颏部,其中单纯1 个部位咬伤29 例,2 个及2 个以上部位同时咬伤17例。
2 方法
接诊患者后完善常规检查,医生决定需行清创缝合术并已将伤情及手术情况告知患者。护士向患者说明情况,征得患者同意,于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调查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有20 个项目,应用1~4级评分法,得分范围20~8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心理干预与护理
3.1 建立干预基础 就诊时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接诊医护人员应表现出热情、关心的态度,主动迎接患者,积极进行就诊相关介绍,安排相关检查,回答患者疑问,取得信任;干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及主要心理问题,为实施护理干预打好良好的基础。
3.2 知识缺乏干预 因此类患者受伤多为突发事件,伤后常伴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与犬咬伤相关知识缺乏有关,在术前准备期间,护士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符合病人需求的相关知识宣教,特别注意需对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以减少患者由于缺少信息带来的不良情绪。例: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狂犬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拒绝手术和治疗的危害,术后注意事项及护理等。
3.3 家庭干预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转归中具有主导作用,而面部犬咬伤患者受伤早期心理上被关怀的需求迫切。患者家庭成员的理解和关心能给患者以被支持的感觉,对其的帮助可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因此,应鼓励患者家属、亲友、同事的探视,满足患者被关怀的心理需求,及早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也应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尊重,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时给予相应帮助。
3.4 个性化干预 根据量表的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应以理解、同情、尊重的态度帮助患者,在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的前提下,鼓励并引导患者及家属说出忧虑的问题,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减少心理压力。在干预过程中应适当应用非语言交流形式,通过握手、拍肩等动作,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依赖,可不同程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对担心毁容者, 健康指导时应侧重于如何促进伤口愈合,预防伤口瘢痕,若面部创伤严重,后期如何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列举成功案例,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给予患者信心,减轻对毁容的焦虑与恐惧。对担心狂犬病者,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耐心地了解并解答他们所忧虑的诸如发病的早期是什么症状, 自己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会不会传染给家里其他人, 接种疫苗的效果怎样等问题, 千方百计地消除伤者的顾虑[4]。同时,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全身应用抗生素予抗感染治疗,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嘱其按规程伤后0、3、7、14、30 天各注射狂犬病病毒疫苗一次,通过积极治疗也可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等不良情绪。
4 讨论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 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5]。对术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具有支持和加强防御机能的特点, 能使病人增强安全感, 减少焦虑和不安, 使他们对治疗
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的改变[6]。在工作中不能因为术前时间短,忙于术前准备,而忽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本次面部犬咬伤46 例患者伤后早期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患者能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积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皮肤组织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无伤口感染,术后随访,无狂犬病发生。所以,在面部犬咬伤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和精神负担, 消除紧张情绪, 使其在良好的心境中接受各种治疗措施, 能有效预防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对术后的治疗护理与狂犬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振.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建议[J].动物保健,2006,4(8):7-10.
[2]彭文伟.传染病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6-69.
[3]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6~268.
[4]郑文梅.被犬咬伤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职业与健康.2004,11(20):190-191
[5]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17; 142.
[6]李雪英. PISD 的认知理论及行为治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7( 2) : 125~ 128.
论文作者:刘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患者论文; 咬伤论文; 心理论文; 狂犬病论文; 面部论文; 焦虑论文; 术后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