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体制的进一步发展,电力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要赢得电力市场的胜利,设备高效可靠运转是基本前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自动化设备,在有限的人力资源配置下,充分的组织好运行工作,使水电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长期以来水电站运行管理执着追求的目标。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因此,对于水电站来讲,相关负责人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IT技术,不断创新。
关键词:梯级水电站;运行班组;班组培训;工作激情;定期轮换;巡回检查
概述:
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水公司)、毛尔盖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毛尔盖公司)位于阿坝州黑水县境内,两公司下辖毛尔盖水电站、雅都水电站、柳坪水电站以及一个集控中心,三站均位于黑水县黑水河干流上。其中毛尔盖水电站装机容量为426MW(3×140MW+生态电站6MW)、雅都电站装机容量为150MW(3×50MW)、柳坪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20MW(3×40MW),三站首尾相连,共有运行人员40余人。毛尔盖水库具有年调节能力,雅都、柳坪水库具有日调节能力。笔者主要从事三站运行管理工作。
本文主要对梯级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建议进行探讨。
1.水电站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水电站运行工作是电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最能反应出企业的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电站运行作为生产一线工作,负责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及经济调度,需收集、统计大量的原始数据、台账,它是给发电企业创造发电收益的地方,同时也是电站安全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电站安全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运行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以及发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应恪尽职守,做好电站运行的监督与管理,将运行班组管理的工作做扎实、做牢,保证电站安全、经济、高效的为发电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
2.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运行人员工作激情不够。
运行值班是一项长期24小时三班倒且不断重复的工作,工作地点也是在穷乡僻壤的地方。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运行人员在工作之余除了回自己的寝室休息之外,没有其它的可选项目,再加上电站人员精简,这就逐渐让运行人员形成了上班、休息、上班的生活轨迹。可以说就是同事之间的交流都很少,再加上国有企业的诟病,让很多人形成了吃“大锅饭”的心理,好的和坏的就搅和在一起,久而久之就让很多人渐渐的失去了工作的激情,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笔者建议:首先要适当丰富运行员工的业余生活,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团队活动,或者一些户外拓展活动,以此缓解运行员工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增加人员的活力;其次建立班组评优评先的机制,结合班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对于表现好的运行员工应适当予以奖励,对于工作中出现纰漏的员工也应该予以适当的处罚,加大优秀员工与其他员工的收入差距,要让运行班组人员意识到,自己付出了就会有收获,以此激发员工的良性竞争,提高运行班组人员的工作激情。
2.2梯级电站人员“互补性”不强
梯级电站人员“互补性”不强中的“互补性”是指:A电站的人员因其它原因不能按时到岗,从B电站调整人员过来顶替其工作岗位;同样B电站的人员因其它原因不能按时到岗,从A电站调整人员过来顶替其工作岗位。笔者将这种站与站之间相互顶替的关系称之为“互补”。
梯级开发的发电企业在追求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流域运行人员配置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十分精简,且考虑到运行人员长期在一个站点值班,更熟悉设备,各站点运行人员都比较固定。当然,随着设备自动化水平及可靠性不断的提升,加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减少运行人员的配置也是现在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笔者认为,人员可以精简,但是不能固定在一个站点内。首先,这样做对运行人员的成长不利,会造成运行人掌握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未能充分的利用流域资源对人员进行培训;其次,还会使站与站、站与集控中心人员“互补性”不够,假如有运行人员因其它原因不能按时到岗,会给运行工作的安排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笔者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站与站、站与集控中心的定期轮换模式可以解决该问题,它可以充分的利用流域的现有资源开展运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利用不同的工作站点,提高人员掌握技能的全面性,彻底解决各站点间人员“互补性”不够的问题。为降低在轮换过程的风险,可以采取在轮换的前期降低轮换频次、提前到新的工作站点熟悉、先进行小范围的轮换、每次只轮换同岗位的1人等办法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全流域同岗位人员可随意替换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新技术设备在水电站的广泛应用,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掌握这些高新技术。所以与时俱进,打造一支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运行队伍是势在必行的。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培训来掌握这些高新技术呢。
在实际的工作中,运行班组掌握知识的能力参差不一,而我们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往往是“一锅烩”,这样的培训只对部分人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没有实现整个班组同时提升的目的;其次当班组成员的业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后,还想进一步提高就缺乏具体的培训方式和方法了。所以笔者建议在班组的培训工作中,要把培训工作更加细化,要因人制宜、量化到人,让每个运行人员在培训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依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中要体现出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取长补短”,让班组人员知识互补,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全面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同时也会让班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当然在班组内部培训的同时,也可以派班组人员到外部培训机构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班组人员掌握的专业技能,以便解决班组整体技术水平到一定程度后的“茫然”,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
3.基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操作票执行流程不规范
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操作票管理是我们永恒的重点工作,操作票管理落实不到位,就会对人身、设备、电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电厂标准化管理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严格执行操作票管理、规范操作票执行流程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操作票的执行过程中,由于人的惰性和一些客观因素以及班组监督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不能严格按照规程来执行操作票流程,出现不唱票、不复诵、甚至操作漏项等严重威胁操作安全情况出现。那么如何规范操作的执行流程,保证操作票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笔者认为录音对整个操作票的管理意义尤为重大。操作票录音是对操作票流程执行情况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管,在操作票的执行过程中实施全程录音可以迫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票的标准化流程执行,并且录音文件在后期的一些事件调查、追忆中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作为基层管理者也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抽查录音的执行情况,防止出现补录、漏录等情况出现,这样会对操作票录音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3.2设备巡检不仔细、不到位
笔者在从事水电站运行工作10余年的过程中,从运行人员到一个基层管理人员,经历过运行班组的各个岗位,对运行班组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是明目于心。在运行的日常工作中,设备的巡回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运行人员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情况、“扼杀”不安全事件以及提前阻止设备事故的发生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整个巡检工作可能存在“走马观花”、巡检不到位、不仔细等情况的发生,特别是笔者所在单位属于梯级开发电站,共涉及3个站8个点,分布面在流域上下几十公里范围内,对日常工作的监督也容易顾此失彼。对此,我们也采取过一系列措施,例如,在电站现场设置几十个签到点,这样可以解决巡检不到位的情况,但是“不仔细”的情况也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特别是年底整理台账的时候,巡检记录更是堆积如山,与现在提倡的低碳办公也不相符。所以笔者建议利用现代科技解决问题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当然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单位请厂家开发了一些“巡检仪”的东西,由于投资和后期维护保养以及操作复杂的问题,没有延续使用。现在笔者倒是有个想法,利用现在扫描“二维码”的技术来实现设备巡回检查管理。目前市面上扫描“二维码”用于支付、点餐、预定等已经使用得非常的广泛、技术也非常的成熟,所以笔者想利用扫描“二维码”的定位及历史追忆功能,提升设备巡回检查管理质量,特别是二维码的后期可维护性具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运行人员本身就能完成。另外笔者认为扫描“二维码”不仅可以运用在电站巡回检查中,物资、仓储管理中也适用。
4.结束语
结合上面笔者所述内容可以知道,班组做为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加强对其的管理,也就是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对于水电站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水电站毕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仅仅是基层工作做得好也不行,领导层也应该重视水电站的运行管理工作,只有上下齐心,才能使水电站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出现的频率,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秋东.浅论中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11):252.
[2]魏玲.中小型水电站机电设备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
[3]乔平.浅谈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4]刘振飞.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流域水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与变革[J].数字化用户,2017,23(40).
论文作者:林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水电站论文; 人员论文; 班组论文; 电站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笔者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