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它具有统一的市场和完整的市场调控体系。这就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还必须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市场为中心并受其调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调控制约方式。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职能,是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供需总平衡及其社会总体推进都要以政府的总体规划为目标并受其宏观调控和管理,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宏观制约机关。市场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调控,当然也就离不开政府。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调控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价值目标。因此,当市场经济模式确定以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则至关重要,对人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特殊的价值。故而,市场经济需要政府。
一、市场经济需要政府
有一种倾向认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完全市场化,只靠市场机制自我调节,不需要政府。或引西方流行说政府应是“管得最少的,就是管得最好的”,把它中国化称作是“大社会、小政府”。否则就是“恢复计划经济,走回头路”,这是对政府的误解。
总体而言,具有统一市场和完整的市场体系的市场经济,它的发展在本质上需要一定的管理,为其创制适宜环境,提供发展依据和保障。通过管理实现统一。政府是从人类社会系统中分化出来的国家职能管理机构,是社会经济转动的调控机关。代表国家对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活动进行管理,是政府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只是改革政府管理方式,优化结构,而不是取消政府,相反,市场经济更加需要政府的管理,以弥补市场之不足。
(一)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积极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市场机制是市场有机体内部各方面在市场交换活动中建立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对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价格、利率、竞争、供求、风险等具有制约和调节的意义。然而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积极的作用和极大的消极缺陷。其积极的作用,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努力改进技术、降低劳动生产消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自发调节生产、流通及其供需关系比例;造成开放性的市场环境,促使劳动者素质提高等等。通过市场关联性、主体利益制约性作用的效果性等推动市场经济平衡发展。但是,它不能自发地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调节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诸多社会关系。因此,市场机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自身的消极作用,具体地说,可能造成一定范围的经济社会平衡关系失调,出现杂乱无章的社会经济局面;加剧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矛盾,助长“诸侯经济”膨胀,从而造成国家整体利益的损害;加大贫富两极差别,使富的地区、部门、企业及其个人更加的富裕,穷的则更加贫穷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同于其它性质的市场经济,受公有制的影响,因而市场机制的某些局限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其调节的作用以生产和消费统一、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最终目标。但是,市场经济毕竟要走上开放性的市场,对市场机制局限性一定程度的克服,并不能彻底消除其消极作用的影响力。而且市场机制也不具有自我改良系统和功能。所以说,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消除或减少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二)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现代各类市场经济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表现有不同的特点,然而它们都毫不例外的普遍存在着三大弱点,即垄断、盲目性和消极社会效应。
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限制市场效率的障碍。垄断的实质是一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人为扭曲,对市场效率及其经济速度危害极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措施,是防止避免垄断。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一开始便存在着各种经济实体实力悬殊、法律地位不尽平等及其行政权力商业化严重、资源配制不公等滋生垄断的土壤,在其它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垄断,尚若现在再不重视垄断对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危害,就会造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崩溃。防止避免垄断,根据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最重要的应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制,使易滋生垄断的因素得到扼制;二是运用宏观政策和法制,完善市场体系,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关系,提供一种平等交易、公平竞争的法制秩序。无论实力大小的任何市场主体只要从事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循公平竞争的规范、服从调控体系的监督、管理和制约。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垄断方面的价值作用,是市场机制无法比拟的。
盲目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另一效率障碍,其行为后果表现为资源浪费和破坏。盲目性产生的原因与无政府主义经济有关,它使社会经济处于无控制的生产经营状态中。防止减少盲目性,调节的有效手段,就是充分发挥政府计划调控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保留着“有计划”的内容。政府计划调控政策的运用,可以保持社会经济供需总量的平衡,使社会经济按照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有序发展,进入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良性循环状态。充分发挥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沟通与企业的信息供求关系。市场信息不灵或失真是导致盲目性的原因之一。政府宏观市场政策的运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政府利用掌握大量信息的优势,为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提供真实信息,让企业自身去判断市场发展方向。科学真实的信息,可以防止市场信息误导企业的选择目标,避免盲目生产、经营。向企业提供输送真实信息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政府对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督纠编服务的过程,既是对企业与市场的调节,又是政府积极参与经济、服务经济的价值体现。
消极社会效应,是指经济运行给社会带来消极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使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企业实体是不会花多大的精力去考虑社会效应的。那么,企业的最大利润可能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破坏。这种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的高效化经济,相对而言,其社会消极效应更为突出,也难于行政控制。政府管理社会,就应向社会负责,严禁企业不法经济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对有可能造成消极社会效应的投资和扩大再生产,应严格进行行政控制。作为政府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效应的职责。所以,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另一个价值,便是从全局出发,从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出发,控制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不合理膨胀而造成国家利益和全社会利益的损害。
二、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政府
从现代经济史看,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不尽一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政府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所需要的政府。现代意义上或者说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从封建专制统治下挣脱出来的新生资产阶级,饱尝了封建专制严重束缚劳动主体的个性,摧残劳动创造性之苦,在政治上他们需要宽松的政治环境,在商品市场上也需要最大的自由。由此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几乎是容不得政府的存在,它们“政府行为”要求,是政府最大限度放弃行政权力,而处于对经济无为的绝对状态之中。这就是资本主义初期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政府,即无为政府。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时期所需要的政府。无为政府模式曾使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国内很快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而且向世界扩展,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性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彻底暴露出无为政府管理的落后性、不适应性缺陷,使资本主义才注意到无为政府并不是他们理想的体制模式,无为政府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他们开始注意到政府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便推崇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主张放弃自由放任原则,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运用国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调节市场经济,刺激消费以摆脱危机和增加就业。把财政和金融作为调控的重要工具的主张,否定了传统的“市场自动平衡”的观念,进而也否定了无为政府的管理模式,促使资本主义从传统的绝对放任的自由经济逐渐走上了国家干预的政府调控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政府,即国家干预或宏观调控的政府。
(三)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当西方经济向现代化发展的时候,中国经济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高度集中的计划性经济模式。计划经济具有“反市场”的特点,经济运行是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统一的行政指挥为中心,调控社会的生产、分配、■挽和消费。因为国家对绝大多数财产实行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分级行政控制,物质资料的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的调节,是无需市场机制有什么作用。由于计划经济是以政府行政统制为基础的,而只有对经济实行全面的、微观的行政控制才能实现计划,于是政府在经济领域内,不得不从小到大,都要强化干预。由于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尽管政府的干预在主观上是努力发展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然而,所导致的结果并非政府主观意愿所想象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首先是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其相适应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是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是把政府推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另一极端——无为政府。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建立和完善,为政府科学管理、充分发挥调控职能奠定了政治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要求的政府,应是强有力的政府。
(一)具有强有力的宏观经济社会调控职能。经济社会职能是政府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宏观调控是政府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模式,所以,强有力的政府,应表现为经济社会宏观调控职能的强有力。宏观经济社会调控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但并不限于经济领域。根据现代化宏观调控的理论和实践,强有力的政府应表现在:(1)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强有力的总的调控,才能保证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发展只是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且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国家整体发展。因此,政府的这一宏观调控还必须对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关系进行整体调控。(2)实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权力不宜分散,而应适当集中,把调控权集中在中央,才能保证经济总量的平衡、市场的统一和完善。权力必要下放,也必须有一定的范围,应以不影响执行总体规划为限度。(3)对分配制度和工资制度要加大调控力度。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国家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应从调控地区经济协发展的整体目标出发,扶持后发达地区的经济。为此中央要运用财政再分配的调控方式,提高扶持比例。对一些具有国家垄断形式的企业的分配和工资,应加大政府行政调控的力度,以保证全社会公平合理的分配。(4)加强生产力合理布局、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依法控制乱占乱抢土地的现象,打击以任何借口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以保证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5)控制物价、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健全市场物价调控体系。在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健全的一定时期,政府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手段,控制物价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上涨幅度过高的现象。(6)统一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目前,调控的重点应是控制一些地区、部门的错位行为,对严重影响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健康发展,搞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的地区和部门,应采取端正位置的措施;对干扰国家产业结构优化,而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大上暂时获利高的产业,中央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予以调整。对有的拼命抢经济发展速度,大搞基本建设,导致国家基建规模严重超越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的地区、单位,应予以监督纠正。(7)加强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对进口贸易严格把关,对一些非生产性或国家财力不许进口的消费品,如超豪华型的小轿车、电子原件等,该限制的应必须限制,以免冲击国内市场,造成国家资金大量外流。(8)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加强对科技教育的宏观管理。(9)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环境。(10)加强对政府自身发展的控制。一方面对机构设置科学化,人员安排合理化;另一方面要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高标准要求。人是行政机构的载体,是行政管理的主角,一切应从人的素质抓起: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吐故纳新,优化人员的知识结构,重视政府外脑、思想库的开发建设等等。
(二)具有强有力的宏观政治控制职能。政治职能是政府职能中一个重要的基本职能,是政府本质特征的体现。所以,绝不能可有可无,反而,在一定时期和有些方面还应强化。
所谓政府政治职能,主要是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及其社会的稳定等。在和平发展时期,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政府行为中,大量工作表现为外交、外贸、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诸如国家与国家、一国与多国、与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之间的对话访问、谈判协定、缔结条约、交涉、抗议等。在这些活动中,有些明显表现为经贸关系、科技文化交流关系,有些则表现为国与国之间非经贸的关系。既是以经贸和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关系,也不能认为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与交流。经贸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独立自主、处于平等地位、权利对等等,包含着深刻的主权意识。所以,在现代国际活动中,从形式上很难分清国家主权的政治表现有哪些。但不论是以经贸或是其它形式的合作,都是国家主权的形式反映,否则就不是国与国的外事形式。特别对国与国之间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争议、战争责任和赔偿、国界纠纷、对第三国的支持与否等,都不能违背国家主权原则和政治利益。没有主权独立和政治独立,就不能保证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就无从谈起经济贸易的平等互利。因此,发挥政府政治职能作用的重要价值,就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对外原则。目前,在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推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政府的国际事务活动日益复杂繁忙的情况下,更应强调政治职能的调控作用,以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大市场上的地位。
政府政治职能另一个控制价值,就是维护公共安全和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1)需要加强政府政治职能,打击和控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侵权行为,保护国家和公民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民主政治权利。(2)完善法制,为企业自主经营提供法律依据,维护企业实体经营权、管理权等,以保障社会的生产秩序。(3)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控制不健康文化市场对社会的污染,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毒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应强调指出,由于中国市场经济是在法制还不健全,维护公共安全机制因素落后的条件下所确立的,政府控制系统正处于转化、适应的过程,这就给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上的可乘空隙,导致了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泛滥。国门敞开以后,西方腐朽文化的传播,加上国内各种思潮的渲染,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逐步升级,并向集团化、武装化、现代化发展,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的人身安全。对此,人民非常不满,义愤极大,强烈要求政府加大严惩力度,作出果断反映。所以说,市场经济不是无法无天,那种对强调政府政治职能,强化政治控制,就认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认识,是对政府政治职能作用的误解。只要国家存在,政府政治职能就要继续发挥作用。强有力的政府,应首先在政治上保持强大。
(三)具有强有力的法制调控体系。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完整的法制调控体系提供市场规范依据,以规范市场行为。市场经济是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运行过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交易规则,在法律保障下进行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交易。二是调控全社会权利义务关系的国家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根本制度之一,是社会配置有限资源,调节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结构,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依据和保障。法制化的运行机制,必然要求政府实现法制化。
(1)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法制调控制度。
从两方面进行:第一、通过完善政府法规结构,加强宏观调控。①严格执行以国家宪法为核心的一切法律,凭借国家法制力量,调控社会经济关系,保证中国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顺利发展。②完善规范市场主体的法规、市场秩序的法规、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法规,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法规等,为市场机制调节提供相应的法规保障。③健全人事行政管理法规、外事行政管理、军事行政管理、公安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等。完备的行政管理法规体系,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完整、良好的法制环境,也可以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法规依据。第二、通过完善政府法制,加强宏观调控。①改变一些传统的立法划分,把经济立法、民商立法划属到与行政立法同等的地位上来,以适应市场调控的需要。②严肃执法,以保障政府调控政策的贯彻和实效性。③严格实施监督。完备的行政监督系统,是最有效的法制调控机制。目前主要是实施的强度要加强。
(2)政府法制化,必须加强政府行为的保障和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具有双重身份。一是作为国家主权的代表,管理社会经济。一是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管理社会经济。前者表现为政府行为的保障,后者表现为政府行为控制。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政府必须以公权者的身份完善管理社会经济的法制化,成为强有力的法制控制机关。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管理社会经济必须程序化、合法化,要受到法律规制的约束,不得使行政管理权无限扩张、越权、违法或再造法律规定之外的控制权,否则,视为违法。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市场机制论文; 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市场调节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