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呼唤辅币硬币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辅币论文,硬币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与钞票打交道。于是,总是有人抱怨:人民币残损券多,而零钞中的残损券更多。这话虽然说得有点过头,但存在这种现象,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信,你掏出钱包看看,说不定里面就有一张或者几张皱皱巴巴,甚至缺角少尾,胶带缠身的破钞,实在有损人民币的“尊容”。
人们说,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早在几年前,我国政府就曾向世界公开宣称:到本世纪末,要使市场流通的人民币整洁度达到八成新的水平。但事实上,目前就大面额的人民币“主币”而言,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可对于那些小面额的“辅币”即“零钞”来说,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众所周知,在货币流通领域中,辅币的张(枚)数量多,周转次数也多,受损最快,造成的残损券也最多。为此,银行部门每年都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辅币的调运、发行、回收、清点、销毁工作。在我国每年所销毁的人民币残损券中,1元面额以下的辅币占了销毁总张数的70%以上。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感觉到市场流通货币中的辅币破损严重。这不仅不便于流通,而且由于残损纸币所含细菌较多,极易助长各种疾病的传染。同时,作为国家的“名片”,也有损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声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治本之策就是推行人民币辅币硬币化。
人民币流通硬币知多少
说起硬币,人们都十分熟悉。它是相对纸币而言的,亦称金融币,包括各种铸币。人民币硬币,主要有流通硬币。流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三种。由于流通纪念币发行量少,实际上已退出了流通领域,由贵金属纪念币并不具备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因此,所说的硬币,通常只限于人民币流通硬币。
新中国自1957年12月开始,发行1分、2分、5分三种铝质硬分币。1980年——1985年,陆续发行了1元、5角、2角、1角四种金属币。由于发行量少,没有计划作流通币,只在市场短暂流通后便进入收藏界。1992年开始,又发行了1元、5角、1角三种流通硬币,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我国目前流通硬币实际上只有1元、5角、1角、5分、2分、1分六个券别、六个券种。
硬币流通好尴尬
应该说,与纸币相比较,硬币在流通中具有许多优点:一是流通寿命长。硬币由金属材料制作,耐磨、不易腐蚀霉烂,使用寿命可达30年,而纸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年半。二是安全性能好。硬币表面平滑,不沾灰尘,干燥,不易携带细菌,使用起来很安全。三是硬币能广泛适应如自动投币电话、自动售票、自动售货等现代化服务设施的需要,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因此,目前硬币已被世界各国作为辅币全面流通。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硬币也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作为辅币,在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中起着找零的作用,是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但是,在走过了43个春秋之后,其流通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一是投放难。据基层金融机构反映,硬币投放企业支现不愿要,储户取款拒绝收。二是沉淀多。不少商业银行的业务库中,大量积压着从人民银行发行库调拨出来的硬币,同时,许多单位收入的硬币也支付不出,个人收入的硬币因平时不愿或忘记携带,长期躺在家里睡大觉,等积到一定数量之后,又一次性存到了银行里。三是流通不畅。据一项居民调查显示,在有纸币找零的情况下,九成以上的群众不愿收受硬币,特殊情况下,宁愿搭售其他小商品。
硬币滞流因何在
为什么会出现流通硬币难流通的现象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货币本身因素。目前我国的流通货币,不但有纸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13种面值;而且还有硬币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等6种面值,纸硬币共19个券别,比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出三分之一有余,而人民币的券种则更多。无论是单位、个人还是金融部门,均感券别种类繁多,使用、收付不方便,这必将导致一部分券种不被人们所接受。恰好,硬币由于质量重,携带使用保管都不方便,既使携带几枚或十数枚硬币,也觉沉甸甸的。所以,一般人都不喜欢硬币。
其次,是货币投放回笼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人民币辅币纸、硬币混合流通,而且纸辅币的发行量与流通量都远远大于硬辅币,在这种情况下,硬辅币必然难以立足。加上硬币清点、包装等金融机具研制、推广使用滞后,金融部门及企业出纳部门清点、装封硬币极费人力、物力,导致硬币投放难,沉淀多,回笼慢。
第三,是经济发展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面额货币不再受重视,随意丢弃现象严重,特别是硬分币,由于目前商品定价都以“角”为单位,“分”被作为货币单位,只起着价值符号的象征作用,实际结算都将它省略,即使是价值特别低的小商品,也包装成袋交易。因此,基本上已退出了流通领域。
人民币辅币硬币化:势在必行
纵观世界货币发展历史,由铸币——纸币——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已经成为各国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币辅币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大发行量,强制流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加大硬辅币的发行量,减少并逐步取消纸辅币的发行,是强制硬币流通的重要措施。首先,可用一年或几年的时间,在大中城市辅币的发行全部采用硬币,县城、乡镇纸、硬辅币并行流通;然后,再逐步停止纸辅币的发行,全面推行辅币硬币化。
——优化券种结构,方便流通。建议人民币纸币采用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五个券种,硬币采用2元、1元、5角、1角、5分、1分六个券种,主辅币共11个券种,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加大面额纸币券种的发行,逐步取消分币的发行与流通。
——加强学习宣传,引导流通。金融部门干部职工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积极组织硬币的发行与回笼,变硬币内部循环为内外循环,保障硬币流通各环节的畅通。同时,要广泛宣传的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优点及其对改善人民币整洁度,提高人民币信誉的重要意义,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和使用硬币。
——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化机具和服务设施,扩大流通。各级金融部门要尽快研制、推广和使用硬币自动清点、包装等现代化金融机具,努力提高硬币投放回笼速度。政府部门要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和使用投币电话、无人售货、无人售票等现代化服务设施,为硬币流通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各级城镇设立若干硬币兑换点,为群众兑换、使用硬币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