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二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讨论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本院截止2018年1月-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102例肝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干预),评判标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9%,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缓解其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临床护理
肝癌在临床上属于多发性的恶性肿瘤病症,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部分患者在接受该治疗后会因出现手术切除病灶不彻底而增加肿瘤复发的机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射频消融技术在该病症的治疗过程中而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该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操作简便以及疗效切确的优势[1],为进一步提高该治疗手段在肝肿瘤病症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其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截止2018年1月-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102例肝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1:20;平均年龄为(60.2±7.9)岁;平均肿瘤直径为(8.2±1.5)cm;肝功能分级:A级有26例、B级有18例、C级有7例。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32:19;平均年龄为(60.5±7.7)岁;平均肿瘤直径为(8.4±1.6)cm;肝功能分级:A级有25例、B级有19例、C级有7例。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积极参与,所选102例肝肿瘤病例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纳入标准:(1)经各项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后发现,符合肝肿瘤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全身系统性病症的患者;(2)意识不清晰及交流障碍患者;(3)治疗依从性较低的患者;(4)射频消融治疗禁忌症患者。
1.2方法
1.2.1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内容如下:对患者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而后对其病灶进行定位,并于该区域位置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而后使用冷循环射频治疗仪对该病灶区域以射频脉冲的方式进行治疗,射频频率为480kVz,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针道消融干预,以免其出现出血及针道转移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拔针后观察患者是否有无不良反应,并对其穿刺点进行半小时左右的压迫干预,待其无不良反应后,即可将其护送至病房[2]。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评估其心理状态,告知其射频消融治疗的内容、目的以及预期将取得的成果,以此来使得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2)术前准备:术前,陪同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工作,告知其术前禁食12h,术前半小时在其肌肉组织内注射有镇静及镇痛剂,控制好手术室内温度及湿度,并对其进行提前消毒。(3)术中护理:及时为患者调整其舒适的体位摆放姿势,协助于麻醉师完成各项麻醉操作,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各生命体征的监测,当患者的汗液较多时,除了及时擦去汗渍,还可适当的调快输液速度,术中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工作。(4)术后一般护理:协助于患者调整好其体位姿势,加强对其的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给予其一定的吸氧干预。加强对患者伤口的观察情况,包括有肿胀、感染以及渗血等,若其出现渗血现象时,应及时对其更换敷料。叮嘱患者多休息,不得进行剧烈运动。(5)术后并发症护理:当患者的体温≤38.5℃时,表示其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并鼓励其多饮水;当患者的体温>38.5℃时,应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抗炎症治疗及降温治疗等干预措施。若患者的汗液分泌较多时,应及时更换电极板,以避免其发生灼伤现象。关注患者是否存在有气促或者是胸闷症状,以避免其发生胸腔积液,若有,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干预处理。关注患者是否存在有腹压痛感、心率加快以及腹肌紧张感等症状,若存在将反映患者可能出现有腹腔出血症状,此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干预处理。叮嘱患者在进行大幅度动作或咳嗽时,应用手按压穿刺点,以免该部位出现出血现象[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焦虑评分,分值降低,焦虑症状缓解)、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评估P值用SPSS22.0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χ2对其进行计算;以()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t对其进行计算,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的7.8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9%,P<0.05,见表2。
3.讨论
射频消融治疗带给患者的创伤性较小,且其近远期治疗效果较好,使得其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肝肿瘤病症的治疗过程中,由于该治疗方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以致于大多数患者对该治疗方式存在有盲区,且会因为对其不了解,而产生害怕、紧张及焦虑等负面情绪[4],致使降低其实施该治疗技术的配合度,所以,强化对射频消除治疗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可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前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及配合度,该护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将注重对术前准备工作及术中配合工作的强化,使之有效保障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及进度,且在术后将加强对患者的并发症干预,以此来提高射频消融治疗的预后效果[5],此外,该护理模式的实施还将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优化临床上的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结: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缓解其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舒适护理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2):4305-4306.
[2]张少伟,刘德见.经皮穿刺门静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01):85-88.
[3]王昆卉.舒适护理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7):1323-1324.
[4]李莉.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54.
[5]班学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64例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3):5279.
论文作者:王玲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患者论文; 射频论文; 肿瘤论文; 对其论文; 并发症论文; 评分论文; 病症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