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_银行论文

证券市场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实证论文,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新兴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给传统的金融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它改变了社会资金流动的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造成分流;它的资金聚散效应,给商业银行开辟新的服务空间;它的资源配置功能,为商业银行改革提供强大的推动。当前,在金融分业经营管理格局下,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的服务,是以资金结算和代理服务为主,但是证券市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推动却是全面的、深层次的。

一、证券市场改变了银行存款负债的结构

1.储蓄存款分流。以上海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的增长幅度,从1996年的33%下降到2000年的—2%。同时,为了便于商业银行存款与证券市场保证金之间的及时转换,储蓄存款的流动性增加。活期储蓄占全部储蓄存款之比,从1996年的11.5%上升到2000年的20.3%。

上海市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幅与流动性(%)

笔者运用计算机对证交所开户的个人投资者分地区户数与各地区的城镇储蓄存款余额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0.936)。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积累,证券投资者的增加是必然趋势。

个人投资者开户数与城镇储蓄存款余额的散点图

城镇储蓄(对数)

2.对企业存款影响不显著。以工行上海市分行工业企业客户为例,它们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对比2000年2月和2001年2月两个时点的流动资产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以证券资金为主的短期投资上升,其它流动资金上升;流转于企业之间的应收款、预付款等结算资金下降;以银行存款为主的货币资金和以生产资金为主的存货基本持平(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略有上升)。从样本企业的总体来看,证券市场对商业银行的企业存款分流不明显。

工业企业流动资产结构变化(%)

3.同业存款增加。近两年,在一级市场采用上网定价发行上市公司股票,收益高,风险小,吸引了大量申购资金,2000年平均冻结资金达3000亿元。

一级市场申购的收益率和申购资金

而且证券业务向大券商集中的趋势渐渐显露,2000年全国券商经纪业务前十名的业务量(包括股票、基金、证券)达6.8万亿元。

2000年全国前十名券商经纪业务量(亿元)

《证券法》规定,证券结算中的交易结算资金,市场保证金、风险基金必须全额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因此积极为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各证券公司提供服务,争取资金回流,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上海证交所的结算银行从1992年的中国工商银行一家,目前扩展到了工、农、中、建、交等十三家。对证券公司特别是大证券公司的拓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证券市场一方面使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分流;另一方面,它所形成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市场保证金等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使其同业存款增加,显著地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以上海市为例,全市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从1996年的年末余额28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年末余额1900亿元,同业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提高了23个百分点。

上海市国有商业银行存款负债结构变化(%)

二、贷款业务空间相对缩小

1.优质客户资源流失。随着证券市场逐步成熟,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资产质量、会计标准等都制订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拟上市公司必须积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清理企业资产关系,落实股东权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财会制度标准化与信息披露透明化,才能达到上市标准。一批原国有上市公司,借助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资产重组及筹资融资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化,成为具有高成长前景的企业。在“优胜劣汰”法则作用下,留存在证券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将是那些风险小、效益佳、前景好的企业。这样的上市公司,从商业银行综合评价体系考察,都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它们在证券市场直接筹集资本,造成了商业银行优质信贷客户的流失。

2.贷款业务占比缩小。股份公司通过上市,筹集资本金,增强了资金实力,就减少向银行贷款或提前归还银行贷款。近几年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上市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筹资额也有较大的增长。考察当年股市筹资额占当年银行新增贷款的比例,从1996年的不到3个百分点,增长到2000年的超过13个百分点。而且企业从银行借入的是债务资本,有规定的偿还期限,而它从股市筹集的是股权资本,可留在企业里长期使用。因此证券市场对银行贷款空间的挤占作用是非常之大。

当年股市筹资额占新增贷款额的比例

上市公司也需要短期融资,由于它们资产负债率低,操作规范,透明度高,监管严格,往往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对象。证券市场虽然引致了一些新的贷款品种,如200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制定发布的《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向商业银行借款等,但这些改变不了银行贷款业务占比缩小的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较快增长,虽然银行贷款空间相对缩小,但是贷款业务的绝对量并未减少。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不同,因优质客户流失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据报载,银行针对企业的传统业务正在逐步萎缩,尽管现行一年期存贷款利差高达3.6个百分点,但2000年上半年,浦东发展银行以信贷业务为核心的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还是萎缩42.34%,深圳发展银行则萎缩76.74%,如果不发展新兴业务,银行单凭传统业务很难有所作为(上海证券报2000.12.14)

从长远来看,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企业上市增加,企业债券发展,都会促使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加大,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减少。同时优质企业向资本市场分流,留在商业银行里的将是那些有一定风险度的客户。商业银行必须在业务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大力进行创新,才能适应这个变化。

三、证券市场的发展增加了银行资金营运的难度和宽度

1.增加资金营运的难度。商业银行以证券资金为主的同业存款要比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波动性。给银行资金平衡和资金调度带来难度。

证券市场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市场信息引导投资资金的运动。国内外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行业发展前景的明暗,企业经营情况的优劣,甚至证券市场运作方式的改变,都会影响人们的预期心理,从而引起资金量的波动。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建立信息收集制度,加强调研工作,提高预测水平,促使营运操作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化。同时,证券市场的聚散作用吸引资金跨区域流动,为证券市场服务就是为全国性资金流动服务。在商业银行总行领导下,各地的分支机构协同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这些资金留存在总行系统内,是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活跃了货币市场。为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适当拓宽证券市场的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并从1999年8月起,陆续批准国通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等14家证券公司和国泰、南方、华夏、华安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交易成员,从事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业务。由于不同性质交易主体的参与,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量大大增加。截至2000年底,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成员达465家,全年累计成交额达2.32万亿元。

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交易量(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以5088亿元总成交额居榜首,中国银行总行以1750亿元的拆借量名列信用拆借交易量第一。进入市场才一年多的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崭露头角。国通、国信、广发、浙财等证券公司及基金汉兴、汉盛、天元等分别在信用拆借和债券交易中名列前茅。

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规定,打通了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之间的通道,使货币市场的资金规范地进入证券市场。

2000年货币市场资金流向(亿元)

"+"表示资金融出,"-"表示资金融入

四、推动银行基础建设

为了争揽证券资金,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各类产品与服务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参与者的合作促进了自身的网点、技术、客户建设。

1.网点建设。商业银行通过为证券市场的服务,如代理证交所股民开户,代理证券结算、新股验资等,既有利于网点优势的发挥,也增加了理财服务等业务内容,使网点单纯的收支功能逐步向财务顾问进化,提高网点服务的档次。

2.技术建设。证券市场利用商业银行的先进结算系统开展证券资金结算,也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技术建设。商业银行开发了资金实时划转的680帐户,使股民保证金与券商的自营资金严格区分;开发了银证转帐,银证通等产品;开发了银登转帐,为交易所会员的银行帐户与中央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帐户之间进行转帐结算;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投入成本较大,规模效应非常显著,因此,电话银行、企业银行、网上银行或是首先在证券服务上应用,或是在证券服务上拥有最多的用户。又如,商业银行在人民币业务上早已做到实时汇划,但在外币业务上仍沿用传统的“密押十传真”方法。今年2月份,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为适应证券资金快速流动的要求,争取股民开户,各行纷纷在短期内将A股人民币业务的一套技术移植过来,很快就使外币资金也做到实时汇划。

3.客户建设。银行与客户密切关系,对客户信息的掌握是券商所不及的。通过与券商的合作,有利于全程掌握客户的经营管理信息,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也有利于资金回流。商业银行为此加大综合客户系统的开发与信息调查研究,促使业务管理细化、量化。

加强了网点、技术、客户的建设,就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上海证交所的清算业务有13家商业银行承担。各商业银行的上海分行担任了具体操作业务,从它们的同业存款占比,大致能反映出在证券市场上各自的市场竞争力。

上海市主要商业银行同业存款比例变化

(以工行为100)

五、证券市场发展迫使银行加快体制改革

1.经营体制得到改进。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体制,这是比较适合当前实际的正确选择,并在金融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管理层在坚持“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原则的同时,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突破了有关严格分业的限制。如开辟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其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信用拆借、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业务;允许以股票质押取得银行融资;允许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开展多种业务合作;又将推出开放式基金,由商业银行和券商向投资者零售等。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发展与整顿,创新与规范的反复磨练的过程。在此进程中,商业银行内控自律制度不断完善,业务创新能力继续增强,对金融法律体系的把握和对金融监管行为的了解都有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得到改进,整体素质也将随之提高。

2.促进银行股份制改造和银行上市。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对商业银行的改革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对于银行而言,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银行通过上市可以筹集到数量可观的资金,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必须承担更大责任,受到更多的约束。上市后会受到多方面的监督,促使上市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使银行业绩有进一步的改善。

由于市场规则的推动,证券市场给上市银行带来内部重组的压力和动力。深发展以现代商业银行要求进行运作,上市以来,各项指标远高于一般国有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将“科技兴行”作为工作重点,汇集全行业务科技骨干,拿出上市募集资金的20%,作为科技开发资金,研究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浦发银行进行规模扩张,2000年在广州新开张5家分支行等。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向拟公开发行证券的金融企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为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上市铺平了道路。

标签:;  ;  ;  ;  ;  ;  ;  

证券市场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实证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