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的影响论文_白远,单敏,李冬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的影响论文_白远,单敏,李冬萍

白远 单敏 李冬萍(新疆阜康准东职工医院 831511)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并给与相应指导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现状,并采取相应指导措施进行干预。结果:134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达标率只有16.4%,经过干预指导后,达标率为64.9%。结论:门诊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糖尿病知识缺乏,需要持续的知识教育及督导。

【关键词】血糖监测 指导 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44-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病人数日益增加。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9200万。DCCT和UKPDS 研究表明,改善和控制血糖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是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使患者了解血糖波动,根据血糖值随时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判断疗效,及时发现、治疗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因此,本课题通过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达标率低,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及督导,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认知,增加自我血糖监测频次。

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准东职工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134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被诊断为糖尿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出有认知障碍的患者。134例糖尿病患者中,男83例,平均年龄60.08岁,女51例,平均年龄 61.37。其中,未受过正规教育的8例,小学36例,初中45例,高中或中专33例,大专及本科13例。治疗方法:口服药物34例,胰岛素治疗100例;饮食控制105例,饮食不控制29例;坚持规律运动109例,从不规律运动25例。糖尿病病程一年以下17例,2年14例,3年10例,4年8例,5年及以上85例。

2.方法

2.1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糖尿病相关资料:糖尿病病程、治疗方法、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血糖监测频次。

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研究者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征得其同意,患者自己填写问卷调查表,首次血糖监测频次由患者填写,部分由研究者打电话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研究者间隔20-30天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干预并登记,每个调查对象均接受5次指导干预。

2.3 护理干预

干预组在对患者进行初访后,评价患者血糖监测频次是否达标(每周监测1-2次),对不达标患者进行糖尿病血糖监测知识宣教。①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次。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周自我监测血糖一天或两天。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2-4次。②血糖监测对了解病人血糖控制的水平、是否需要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指标。③血糖监测可及时发现低血糖提前进行预防处理,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④血糖监测有利于改变生活习惯,重视良好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4 护理干预方式

①集中讲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大课堂由医护人员针对糖尿病血糖监测知识宣教。

②分组讲课。通知6-10个病人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血糖监测知识宣教,会上允许病人充分发言,针对个体血糖监测进行讨论。

③电话随访指导。医护人员对调查者间隔20-30天进行电话随访,对血糖监测频次不达标者进行指导并督导。

二、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血糖监测知识宣教及五次随访指导,干预后患者血糖监测频次较干预前明显增加,监测周期明显缩短,见表一。干预后患者血糖监测频次达标率由初访时的16.4%提高至64.9%,见表二。

表一 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频次比较

频次

1周2周1月2月3月4-6月一年以上

初访(人数)2215371128138

干预12412736846

干预23026693312

干预33544492211

干预45945281010

干预58727190000

表二 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频次达标率比较

组别例数(人次)达标数(人次)达标率(%)

初访1342216.4

干预11342417.9

干预21343022.4

干预31343526.1

干预41345944

干预51348764.9

标准:依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糖尿病的管理”对血糖自我监测要求设定每周监测1-2次为达标。134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干预前达标22例,达标率16.4 %,经过5次干预指导后,血糖监测达标87例,达标率为64.9 %。

三、 讨论

1、加强自我血糖监测知识教育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糖水平过度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为长期良好控制血糖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定期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目标之一。目前糖尿病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疾病早期将自我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教育计划的一部分提供给患者,并且在随后的临床随访方式中加以强调[1]。

2、对自我血糖监测结果予以指导

专科医护人员指导病人每周2-3次餐前和餐后检测,以监测血糖控制和识别新出现的问题。如当患者想引入新的饮食计划或运动方案时,自我血糖监测对其糖尿病管理是有益的。监测血糖作为总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理解饮食、运动、治疗和药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从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基于用餐制定的自我血糖监测能够帮助专科医护人员发现餐后高血糖,指导调整治疗、饮食并获得改变治疗方案后及时地反馈信息。

3、长期临床随访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因此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糖尿病控制和治疗。加强患者自我管理,保持饮食摄入、运动和药物治疗的适当平衡,良好控制血糖,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此,早期使用自我血糖监测可能易于患者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重视行为规范。医院应建立病人健康管理档案,进行长期随访指导,减少患者对慢性疾病行为规范的惰性[2]。

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知识教育与监测。在疾病早期进行糖尿病知识指导,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本课题可以看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知识宣教及长期的随访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血糖监测频次的达标率,并学会分析检测结果向专科医护人员提供血糖控制信息,从而良好控制血糖,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译.IDF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指南(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2(4):81-84.

[2] 李红,住院期间生活方式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6(6):529.

论文作者:白远,单敏,李冬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频次的影响论文_白远,单敏,李冬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