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论文_刘涛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论文_刘涛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凤凰山管理处 310002

摘要:古建筑的保护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保护的过程中要了解古建筑损毁规律,认识古建筑所承载的文化,科学修缮与保护,从而将其承载的文化代代传递。在进行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过程中,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减少对古建筑的损害,尽可能的还原它最原本的特征。另外应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让古建筑不被外界因素所破坏,实现对古建筑物最好的保护。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相关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

古建筑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亦即是守护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本文通过分析古建筑保护的特点,提出了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采用科学的保护方法、强化专业人员的培养等对策以及砖、石块防风化和木结构的变形修复等技术方面的修复措施。以期能在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的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1、古建筑修缮工作的特点

1.1、古建筑修缮的特殊性

古建筑修缮应严格遵守古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文物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古建筑,都有自己不同的技术和风格。要尊重当地的传统技术和时代特点。”“尽量不干预”及“保持原状”的原则。修缮前应对原构架各构件的材料、材质、法式、做法、尺寸、风格特征、损坏情况作认真的勘察、测绘、摄影、记录,并以此作为编制修缮方案的主要依据。由于文物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在修缮中,不能追求焕然一新,而是要认真研究文物本体,合理选择修复材料,使之和原有的砖石、木材等相匹配,最大程度的恢复古建筑的原貌,彰显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

1.2、古建筑修缮设计的专业性

古建筑的改造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人员编制设计方案。古建筑的风格与当地人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设计前期有必要适当研究当地的人文数据来了解建筑的背景,这将有助于改造计划更接近历史事实并恢复了古建筑的原貌。

2、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技术措施

2.1、加强对砖、石块的防风化保护

随着古建筑存续时间的延长,一些砖、石块的风化程度越来越明显。对于这些砖、石块的保护,我国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一些保护措施引起了很多争议,使我国在古建筑砖、石块的风化保护方面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随着各种申遗活动的开展,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加大了资金投入。目前,对于砖、石块风化损伤的保护以使用化学保护材料有机硅类材料为主。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透气性,让古建筑可以不受到雨水的侵蚀,还能够减少风力腐蚀。这一材料能够维持大概十年的时间,到了一定的年限就会自动脱落,不会对古建筑本身造成影响。当然,这一保护措施也存在缺点,由于在古建筑的砖、块上涂上有机硅类化学物质之后,古建筑的色调会变深,这就会影响到会古建筑的欣赏,还有操作难度较大。所以,在保护古建筑时,要注意在使用有机硅类材料时,不是给全部的建筑涂抹,应该是对于一些严重损坏的部位进行涂抹。在古建筑保护时,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坚持的原则是不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在进行施工时要找相关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并明确施工的每个步骤,这样才能够降低对文物的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对建筑木结构的变形修复

我国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大都以木质材料为主,随着时间的迁移,很多构件都会受到自然风化或侵蚀的影响导致承载能力下降,使建筑本身出现变形。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加固,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坍塌。在进行古建筑结构的加固时,要从整体考虑保证建筑内部协调性。对梁、柱等承重构件进行更换或修复时,要严格按照经过反复论证的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观察,确保做工与原来的结构以及外观一致。同时要确保和周边构件色调相协调。要想做好这一点,就需要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对于腐蚀严重的构件进行替换,对于其他构件则进行小范围修复。

2.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高科技,具有快速,高效,实时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颈瓶。因此,它很快成为空间数据采集的重要技术手段。很多古建筑文物由于历史悠久,完好保存下来的原始建造图纸资料不够齐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导致一直以来开展修缮工作从设计阶段起缺乏必要的依据。但是如今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古建筑保护最基础的工作-古建筑测绘,可以实地获取场地的大小和数据,绘制出一套完整的古建筑立体地图,进而为设计工作以及后续的施工工作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3、古建筑文物保护对策

3.1、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

归根结底,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力量无法对古建筑遗迹进行有效的保护。古建筑文物的保护除了做好修缮,还需要做好日常的保护工作,尽量减少对古建筑遗址的破坏概率。这就需要在文物保护部门或组织的指导下人人参与其中。需要唤起民众的保护意识,相互监督,形成保护古建筑的社会氛围。

为了向公众宣传古建筑遗物的保护,我们可以使用丰富的形式,如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推送等,或定期组织一些古代建筑文物作为主题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融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的热情,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了解与古建筑文物有关的维修,保护概念和知识甚至实际参与活动,自觉地与各种文物保护部门联动,共同做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

3.2、寻求科学的保护方法

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法是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的关键手段。因此,我在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时,必须寻求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更新保护的理念,以“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为原则,在装修和保护中要充分尊重古建筑的原始形态,古建筑遗迹可以在不改变整体和真实性的基础上长期在翻新和保护中生存。

其次,职能部门需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规划,以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历史和发展。最后,要充分探索古建筑遗址的价值,使古建筑遗产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3、强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在保护古代建筑遗迹的过程中,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促进专业技能和标准,以更好地实现古建筑文物的保护。鉴于古建筑保护专业人才匮乏,我们可以加强对学校教育和在职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总结和反思实践,提高遗产改造的综合能力。

总之,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更是为了传承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需要国家层面通过宣传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让人们都积极地参与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的开展,并定期对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全面提升我国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效果,使我国的古建筑最大程度得以保留,从而让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能更好的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东杰.浅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32-133.

[2]孟繁华.古建筑文物保护现存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3):135.

[3]郝永宏.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工作探讨[J].建设监理,2015(11):36-38+48.

[4]柴泽俊.修缮保护古建筑文物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J].古建园林技术,2011(03):12-14.

[5]冀治宇.中国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及对策浅议[J].古建园林技术,2001(03):55-57+21.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  ;  ;  ;  ;  ;  ;  ;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论文_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