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夏舒羽

摘要:目的:探讨肌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产后42天检查并确诊活跃型盆底肌功能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电刺激治疗组为A组40人,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B组40人,电刺激+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C组40人。三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产妇在治疗前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快肌、慢肌、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C组、A组>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P<0. 05),A组与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后静息值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肌筋膜疼痛评分观察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后静息,改善盆底肌筋膜疼痛,较单纯电刺激或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肌筋膜手法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活跃型盆底肌;盆底肌筋膜疼痛

随着围生期盆底健康教育和产后盆底功能筛查的推广,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产妇能积极主动的接受盆底康复治疗[1]。我们在工作中,将产后复查的盆底肌分为3类:松弛型盆底肌,活跃型盆底肌,混合型盆底肌。根据不同的盆底肌损伤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主要为健康教育、生物反馈电刺激、手法按摩、阴道哑铃家庭训练等[2]。目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已被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3]。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活跃型盆底肌和混合型盆底肌占盆底肌功能异常的大多数,有60-70%的伴有盆底肌过度活跃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压痛,与患者的症状不呈正相关,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有好转。本研究将采用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通过观察对照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产后42天检查并确诊盆底肌过度活跃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人。随机分为3组:单纯电刺激治疗组为A组40人,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B组40人,电刺激+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C组40人。筛选产妇年龄在20-35岁,单胎头位,足月初次阴道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4000g;产后42天复查确诊盆底肌过度活跃。三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排除标准: 孕前或孕期有尿失禁、长期便秘及慢性咳嗽者;妊娠合并内科外科疾病者;孕前肥胖(BMI≥25)者;急性泌尿生殖道炎症;其他内科疾病。产后子宫脱垂、慢性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者不在此次研究中。

1.2 方法

1.2.1 采用南京伟思公司提供的MyoTrac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来院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进行Glazer评分。筛选出盆底肌过度活跃的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电刺激组A组选择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30min/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肌筋膜手法治疗组B组:由经过专业盆底康复治疗培训的医生实施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具体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带医用手套涂润滑剂,右手食指缓缓进到阴道,根据疼痛图谱做盆底肌疼痛检查,遇到有疼痛处以垂直肌束的方向按压盆底肌,力量由轻到重,遇到痛性结节重点按摩,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钟,共6-12次。C组为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肌筋膜手法治疗,可同一天进行,两种治疗间隔半小时以上,也可分开进行治疗。

1.2.2 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由同一位专业医生对其盆底表面肌电值及盆腔肌筋膜疼痛评分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1.3.1 盆底表面肌电生理指标采用Glazer评估标准值[4]。本研究中测量盆底肌后基线值、5次快速收缩的最大值,10s持续收缩平均值及60s耐受测试平均值来反映盆底肌功能。因盆底肌前静息易受患者情绪影响而出现误差,因此不在此次研究范围内。

1.3.2 盆腔肌筋膜疼痛评估主要检查有挛缩、紧绷且有压痛的盆底肌肉和筋膜,伴有触发点,记录盆底肌压痛VAS评分,按压时VAS≥3 分有意义[5-6]。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注: 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

治疗前三组产妇的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表明,治疗后盆底肌电值三组快肌、慢肌、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A组、C组>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后静息C组及A组下降较B组明显,且C组>B组>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肌筋膜疼痛情况,B组及C组明显低于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个关系到妇女健康的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7]。妊娠与分娩带来盆底肌的损伤,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资料显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7%以上,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8-9]。研究表明,在产后一年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后妇女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可能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有益[10]。

研究表明 ,盆底肌过度活动常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便秘,性交痛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盆底肌过度活动常伴有盆底肌筋膜疼痛,但其常常被忽略,盆底肌疼痛可单独存在,也可出现在泌尿及生殖系统症状之前或之后。在欧洲泌尿学会慢性盆腔痛指南中,推荐对慢性盆腔痛患者通过触诊和描记表面肌电图等方法评估盆底肌功能,并积极寻找扳机点。对于存在过度活跃型盆底肌,如果能够找到肌筋膜扳机点,可以通过按压或者针刺方法治疗[11]。

因此本研究将来院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进行Glazer评分。筛选出盆底肌过度活跃的患者,进行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电刺激组A组选择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肌筋膜手法治疗组B组,C组为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肌筋膜手法治疗,三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由同一位专业医生对其盆底表面肌电值及盆腔肌筋膜疼痛评分进行评估。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其盆底肌电值,盆底肌后静息,盆底肌疼痛评分。结果发现,单纯电刺激治疗有时可提升盆底肌电值,降低后静息及缓解盆底肌疼痛,但效果甚微;单独肌筋膜手法治疗仅对盆底肌疼痛及降低后静息有效;使用肌筋膜手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改善盆底肌电值,降低后静息,能明显改善盆底肌疼痛。

综上所述,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治疗盆底肌过度活跃,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可以作为有效、无创、经济及易行的特点进行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远期治疗效果还未有时间进行比对,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志萍.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9):56-58.

2.胡清,张玉,夏志,等.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早期盆底肌电值、

肌力变化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

( 12) : 1288-1292.

3.Norton C,Cody JD. Biofeedback and /or sphincter exerci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ecal incontinence in adult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7 ( 3) : CD002111.

4.王淑静,邓晓岚,菅莹莹,等.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电刺激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35: 58-64.

5. 5.安莉,刘书霞,董艳,等.盆底手法按摩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2):5155-5159.

6.陈娟,朱兰,庞红霞,等. 手法按摩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

筋膜痛综合征17 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34 ( 5) : 547.

7.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38.

8. Aukee P,Tihtonen K. Pregnancy,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J]. Duodecim,2010,126 ( 20) : 2381-2386.

9.李洁盈,孙文妹,郑秋梅,等.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

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7,

32 (20):4945-4946.

10.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

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

(6):420-427.

11.陈娟,朱兰.慢性盆腔痛的康复治疗[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11-14.

论文作者:夏舒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肌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夏舒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