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和语文教师的读写现状,并从以目标驱动时间投入,自主践行读写实践;以知识结构引领阅读计划,以科学方法提升阅读质量;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读写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读写结合;学生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常听见有人感叹,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太难了。行有未得,反求诸己。“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归根结底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识修养。”因此,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该是一个称职的教师的终身课题。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最好途径就是读写结合。
一、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性
1.这是践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所必需的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传统的标准化语文教育不足之处日益为人所诟病。语文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反复地研究手头的教材和试题,以图规范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模式,然而这种做法只提供正确答案,一定程度上会“伤害少年儿童的艺术感受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要想学生有个性化的读写能力,首先教师自己本身就是个性化的读写主体。而个性化读写主体形成的过程就是读写结合的历练过程。要指导好学生读什么,教会学生如何阅读,首先教师自身就必须是勤于博览群书、有个性的阅读实践者;要指导好学生怎么写,首先教师自身就必须是惯于舞文弄墨的、有个性的写作实践者,若是自己下水都不敢,那怎么能亲身垂范指导好学生去解决写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呢?
2.这是教师自身成长所必由的途径
有人不客气地说:“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语文教师,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因此,不甘于只是“半个语文教师”的教师在孜孜不倦的写作中向“特级教师”发起进军。在《教师博览》所刊登的《老师,你想当特级教师吗?》一文中写到:“2011年,曾有人以‘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为调查主题,他们得出这样的结果:‘……他们平均著述128.5万字,人均论(编)著2.45部,人均论文125篇。当然这之中也不平衡,最多的论(编)著达到18本,论文达到300多篇。最少的没有著作,论文也只有十多篇。通过对这些特级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对教育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性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这揭示了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写作积淀过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还需要一定的阅读来积累学识从而支撑自己的外在气质以及才气,正如当下的一句励志警句所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静心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大量的阅读。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一吸一吐,良性循环,促进教师的茁壮成长。
二、高中语文教师的读写现状分析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由于高考的备考压力,教师阅读时间分配少,平均每天不足一小时;阅读面狭隘,阅读除了教辅资料之外,很少看别的课外读物,剩下的大抵是微信公众号转发的短文,或是《读者》《青年博览》之类的杂志;阅读质量不高,以泛读为主,较少精读;纸质阅读所占比率少,多转向电子阅读。
在写的方面,除了讲稿或为了评职称而写一两篇论文之外,较少动笔写作。指导作文,头头是道,但自己比较缺乏写作实践,“下水”作文也很少涉略,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著作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时候,甚至连写篇论文都要从网上下载或直接找人代笔。
由此可见,当前语文教师的读写现状堪忧,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如下:
1.自身动力不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生涯缺乏目标追求和长远规划,只满足于眼前的学生成绩排名之争,或只为混口饭吃,得过且过。
2.读写环境不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略对教师的培养,只要求教师一味在时间和精力上付出,而不能提供时间和空间给教师发展自身。高中语文教师要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兼顾家庭,因此缺乏充裕的时间来静读慢写。
3.读写方法缺失。在时间不足和压力沉重的情况下,教师比较缺乏科学的读写方法,读不能有效地读、优质地读;写不能流利地写、漂亮地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高中语文教师读写策略探讨
1.以目标驱动时间投入,自主践行读写实践
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自觉的目标追求。正如王开东的教师告诫他:“你不要把学生看得那么重,你首先要把自己看重,自我的发展最重要”,教师的目标不应局限在教出高考状元,让自己的班级成绩处于年级第一,而是要把自身成长摆在第一位,与优秀的同行相比,与自己较劲,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有了明确的目标驱动,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想要挤总是有的,可以科学利用寒暑假安排出较完整的时间用于系统阅读、静心写作,也可以在工作日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分散阅读或写作。
2.以知识结构引领阅读计划,以科学方法提升阅读质量
首先,要循序渐进。所谓行远自迩,登高自陂。比如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古文二十五讲》里提到,学习古文可以先从阅读《三国演义》等一些用古文写的小说开始,以后可以阅读些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传记文学,可以采用有注释的选本,然后再广泛地阅读各种古典文学选本。他总结到:“像这样通过阅读小说,通过注释的帮助,由浅入深地学习古文,是一种方法。”
第二,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正如陶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可以以泛读来扩充阅读量,泛读各种类型的书和报刊杂志,而对于经典书籍的经典篇目或经典段落,我们则不妨熟读精思,静心涵咏。朱熹曰:“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在涵咏的过程中博取,辨疑,审择,习得义理。
第三,要善于质疑,实事求是。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一些原作者没有说透或令人生疑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像周振甫先生所说的一样“仔细理会”,深究细查各种书籍,这样甚至有可能发现古人之谬误,成自己一家之言。如周汝昌先生正是在阅读刊正前人红学著作谬误的过程中逐渐成就自己的学说,树立自己的影响的。
第四,要以写促读。在写的过程,写作活动可升华认知水平,从而提升自己阅读的品位,优化阅读品质。在写的同时,会调动阅读积累,重新检阅自己的阅读认识,升华了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将所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写作能力;在以往的阅读储备不能满足自己的写作需求时,又会自觉地促进自己去追求新的阅读积累。
3.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
以读带写,从经典阅读中学习写作。周国平曾说,他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由此可见,经典好书是会刺激写作欲望的。经典的作品是学习语言的范式。正如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所说,从读文艺名著中,我明白了一些运用语言的原则。而周国平更是直言:“读书的档次大体决定了写作的档次。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在格调和趣味,写作时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走。”因此,我们不妨让自己多玩味经典作品的高格调韵律,耳濡目染,这样“取法于上”,还有可能“得其中”。
从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写作素材。老舍把“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列为是纠正写作毛病的“最要紧”的一条。他认为没有生活就没有语言,要描写农人,就须下乡。生动的语言不在于它是否华丽,而是在于它是否用对地方。“怎能把它们(词汇和言语)都用得正确合适呢?还是那句话:得明白生活。”因此,我们不妨细心观察生活,从其中习得合适于不同语境的语言。对于很多教师同行来说,还比较苦恼的是没有写作的素材,其实素材也还是来源于生活的。虽然教师的业余时间很少,但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与配偶、儿女生活的情趣,邻里婆媳之间的冲突,师生共同奋进的励志故事,偶尔远行看到的风景和收获的感动,更有甚者还可以把道听途说的一些见闻加以想象加工,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了。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歌德在听说一个少年失恋而自杀的新闻后结合自己失恋的体验创作而成的。
从写作中学习写作。有人曾这样说,“提升写作最好的途径就是写作。”首先,写作尤其是信心不足的写作可以从模仿开始。朱光潜在《谈美》中明确地说到:“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他特别举例了莎士比亚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李白也曾集中模拟古人的作品。他还提醒我们: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其次,写的文体样式可以多样化些。老舍为练习运用语言,就不断地学习各种文艺形式的写法,经此训练,他便更懂得了“怎么选字炼句,和一句话怎么能有多种写法”。熟悉各种写法和它们各自的优劣之后,便能准确地选取最佳的字句组合了。再者,这位语言大师还告诉我们,写完了一篇必须删改,不要溺爱自己的文字。像这样饱负盛名的文学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辈凡夫俗子。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的写作学习和实践,定能有一些自己的文字成就。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优化阅读品质,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在读写结合的切磋琢磨中,整体的语文教学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教学活动就会更自信,课堂教学质量就更高。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读写结合成长型的教师,而不是捉襟见肘的“半个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广西北流高中 537400)
论文作者:吕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时间论文; 老舍论文; 泛读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