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与图书馆工作_图书馆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与图书馆工作_图书馆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与图书馆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图书馆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1 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的责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人、培养人。图书馆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手段,因此,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是精神食粮的殿堂,许多杰出人物的成长,许多优秀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图书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他们从图书馆中获取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与思想观念、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通过图书和报刊杂志等各种渠道涌入国内。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管理不严,一些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的图书杂志充斥市场,造成了图书市场的混乱。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要严把采购订货关,坚决不入藏那些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书刊。牢固地占领图书馆这块文化阵地,不给那些好利之徒有可乘之机。图书馆有责任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特别是引导青年学生读者多读书,读好书,识别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分清真伪,辨别优劣,抵制不健康思想观念的侵蚀。

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决不能忽视西方价值观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负面影响,更要警惕在文化领域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图书馆要多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组织读书会、研讨会、书画展览,办好宣传栏等,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为广大读者服务。

2 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2.1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事业也在不断地进步。无数辉煌的科研成果,都凝结着前人的智慧。人们将这些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就产生了古老的文献资料。人们又将这些文献资料不断地加以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就产生了原始的图书馆。图书馆广泛、全面地收藏各种记录人类科研成果、生产经验的文献,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长期系统地保存,为人们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业空前繁荣,近年来有大量有价值可保存的文献涌现出来,推出了一大批科学文化丛书、专著和报刊,受到文化知识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图书馆在馆舍不足、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克服诸多困难,创造条件,经过艰苦努力,从这些众多的文献资料中选取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加以保存管理,以供广大读者利用。应该说重要的书籍报刊基本上得到了保证,使我国的文献资源业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学科结构合理、文献类型齐全、载体形式多样的文献收藏体系,为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2 社会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人的建设,公民素质的培育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条件。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活动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本领。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终身教育成为每个劳动者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就是一所社会大学,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最理想的场所。在整个社会教育过程中,图书馆发挥着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图书馆的教育不受年龄、时间、工作条件等情况的制约,学习的方式是随机自由的;图书馆所藏文献更新较快,门类齐全,系统性强,文献资源能够兼顾各个层次和各种水平的需要;图书馆具有一支素质良好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图书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作用。

2.3 体现寓教于乐特点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确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竞争意识普遍增强。面对新的冲击与挑战,许多人感到不太适应,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和精神烦躁,十分渴望有一方得以憩息和放松的精神港湾。图书馆具有娱乐职能,是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人们调节精神状态,消除疲劳,提供完美高尚的精神产品。

2.4 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要表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互相促进的成果上来。当前,由于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作用明显增强,信息开发和存储将逐步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信息的处理和传播将决定着社会财富的增减。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越多,物质文明的成果就越大,信息就是财富,这种发展趋势将不断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使人们为了获取更大的物质文明成果而终身接受继续教育。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人们在掌握了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价值作出合理判断,从利弊得失两个方面进行预测和评估,以此来调节科学技术作用的价值,使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达到协调发展。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情报信息的集散地,在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文献情报和传递信息,加强信息意识培养,提高信息检索技能,开发书目信息服务,进行信息交流等。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图书馆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二三次文献加工、整理,编制专题目录、专题综述、述评,特别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料经过筛选加工,及时推荐给广大读者,为学术研究、技术革新、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服务。

3 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的优势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收藏、整理、研究、传播的重要场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3.1 良好的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地为广大读者服务,这是所有图书馆都应该遵循的根本宗旨。图书馆就是为读者服务的场所,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服务是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大优势。多年来,经过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使读者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掌握所需的信息,不但满足了学习和工作上的需要,同时也对读者进行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3.2 丰富的馆藏建设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对广大读者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塑造美好的心灵,使更多的读者成为“五讲四美”的新人,这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职责。要坚持这一方向和履行这一职责,馆藏建设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事业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馆舍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虽然书报杂志价格不断上涨,各类图书馆还是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购进大批相应文献资料,想方设法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广大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

3.3 先进的服务手段

随着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不能停留在收藏借阅这一原始的水平上。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就必须有先进的服务手段。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已经在探索和实施对文献资料的收藏和管理进行变革,如载体从印刷型转向缩微型、机读型等多种形式共存的模式,这样,先进的服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利用静电复制、缩微阅读、微机检索、声像制品等对广大读者进行服务,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也会对广大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广大读者感到图书馆是他们获取新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好地方。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标签:;  ;  ;  ;  

精神文明建设与图书馆工作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