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论文_王涛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论文_王涛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我国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人类也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类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中,人类传统的发展观和文明观面临严峻挑战。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也符合发展要求,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经验 与启示。

关键词: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方法;实践经验

1、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政策背景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方式,是新形势下我国结合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与比较优势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先导性、引领性、示范性、可复制性等特点。为了使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有效的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全党全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技术支持的必要性

生态技术既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技术发展与转向的必然结果,基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先导性与示范性,以及生态技术具有的先进性特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必须要以先进生态技术的支持为前提。

第一,生态技术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新型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具有较明显的先导性。生态技术在人类使用的过程中不产生或者极少产生环境污染物,这是生态技术最根本的特点,也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必然要求。实现低消费,高收益,自循环,无污染的要求的生态技术。生态技术通过原材料的消耗和减少,生态循环控制和避免或减少污染,科学的配置和发展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效率的运作过程。

第二,对生态环境的低污染和低破坏是生态技术使用时最明显的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对技术应用的必然要求。从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之后,生态技术成为最新的科学知识。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它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中心,在各种可再生或低消耗的传统技术作为补充,形成整体的复合技术和网络架构。可以说,生态技术是当今高科技中的一个。其他高新技术也可以在生态技术中应用。

第三,生态技术可以十分有效地回收报废陈旧的物品,并且把它转化成为另外一种产品所需要的原料,它是一个过程的转化,从而起到连续回收利用的作用。生态技术是可持续利用的,不能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也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它可以被人类永久地利用,同时又不会带来资源的过度消耗,在环境方面也不会产生人类不能接受的结果。

3、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经验

3.1、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根据耕地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线和生态红线的级别体系和划定技术,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融合”。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把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开发好,把不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切实保护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不断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和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工作,各市县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按照人口聚集、产业发展方向、生态环境禀赋,探索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和布局,走国土开发与保护并重的道路。

3.2、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发挥

一是以工程项目推动生态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等林业工程项目、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二是推进生态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深入实施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建设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推进毕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积极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工程示范县建设。三是大力实施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以重点流域治理带动全域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3、不断深入开展森林培育,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增强

一是重点加大山上造林力度。通过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长防林等工程项目,严把造林质量关,加强造林后期管护,促进了全市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升,确保森林蓄积量增长。二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开展“冬季林业专项整治行动”、“春节期间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三打一整治专项行动”、“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涉林案件高发的势头,保护了森林资源。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通过森林防火宣传,增强了广大市民森林防火意识,营造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四是积极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了全市工程造林绿化苗木安全,为构建安全生态井冈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加强公益林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公益林管护合同和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和监督管理工作,盗伐滥伐公益林现象大大减少。

3.4、夯实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在产业方面就是要夯实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坚持走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促进产业融合、立体紧密产业关联的循环型工业体系。要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医疗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无害化试点,创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循环化改造,积极推广农牧结合、发酵床养殖、畜禽粪便养殖蚯蚓等污染治理新模式,加快创建一批“猪—沼—果”、“鸡—沼—果”、“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种植”、林禽鱼立体复合种养等模式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园。实施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利用,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3.5、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创新。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体制机制建设与创新方面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有:第一,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体制机制创新;第二,积极探索江湖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跨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第三,不断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

3.6、加强引导,提高民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

一是增强参与意识。各类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其话语主导权和话题引导权作用,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同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计划,构建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促进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全民意识,提高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的行动力和凝聚力。二是提升参与能力。广大公众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能力。同时,公众应勇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行为”,争做“生态公民”,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不同层面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借助社区、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形式,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三是健全参与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的信息公开机制,提高企业环保行为、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管理等的信息公开透明程度,维护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和重大事项,通过征求意见、听证、论证、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总之,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变、提高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关琰珠.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J].福建林业,2014,05:11-13.

[2]本刊编辑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布[J].中国能源,2013,12: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Z].发改环资〔2013〕2420号,2013-12-02.201302.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论文_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