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总医院 三明市泰宁县 3544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本院中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心血管内科接治的所有患者,对其基本数据整理后选择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蓝色球为实验组,紫色球为对照组,每组均纳入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防范措施和护理,根据两组患者在护理时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和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相关。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0%,和对照组的27.59%相比明显更优,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需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又被称为心内科,是医院诊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科室,主要接治的患者包含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因为患者一般发病较急,所以需要及时采取治疗[1]。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进展急等多项特征,因此其护理工作并非易事,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导致护理人员的压力较大[2]。因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很容易受诸多因素影响,从而不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所以需要了解其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本次实验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选择本院中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心血管内科接治的所有患者,对其基本数据整理后选择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情况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心血管内科接治的所有患者,对其基本数据整理后选择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蓝色球为实验组,紫色球为对照组,每组均纳入29例患者。其中实验组包含14例女性患者,其余15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43-77岁之间,平均年龄(59.6±6.2)岁,对照组包含13例女性患者,其余16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46-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4±6.5)岁。所有患者中包含心肌梗死16例、心绞痛9例、心肌炎10例、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通过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类型等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含遵医嘱指导用药、保持病房的整洁和通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实验组患者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加强防范措施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不安全因素:
1.1首先是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上疾病的困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抗拒或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例如未按要求用药,到时间不愿休息,不能遵守医院的规定等,同时因为患者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可能出现表达不清楚,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反馈。
1.2护理人员因素:在工作内容繁杂、压力较大时,护理人员可能会出现疏忽大意,安全意识较弱,未严格按照正确流程操作,或分工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不良情绪,带着情绪工作而出现差错,未将患者的各类信息及时记录等情况。
1.3环境因素:设备的声音较大、病房拥挤吵闹、通风较差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
2.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意识,定时进行培训,重点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并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责任感得到提升。因为接触的大部分为老年患者,所以还要求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完善护理管理条例,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将各类情况列举出来,并规范病例的书写格式和需要记录的信息,采用奖惩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性,降低因为记录不完整、交接不到位等情况而造成的不良事件,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领1-2名实习护士,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团结合作意识。
2.3 在护理前告知患者护理的目的和过程,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以免其出现抗拒的心理,并保持和患者的沟通,了解其目前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健康知识的宣教,让患者对自身疾病进行了解,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同时通过介绍医院的环境和医资,减少其对医院的陌生感,将设备声音尽量调低,并控制病房人员的进出,定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病房通气流通,给患者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并告知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在护理时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在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和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相关。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0%,和对照组的27.59%相比明显更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含冠心病、心肌缺血、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大多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速的特殊,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对患者的预后也有积极性作用[4]。因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安全管理非常必要。
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或疾病困扰而导致患者的配合度降低,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加强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另外,护理人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责任意识差、综合素养较低、工作繁重、压力大、分工不合理,从而导致护理质量欠佳,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对病房的管理,采取奖惩制度、合理分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6]。
因为心血管内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即使已经符合招聘要求或具有临床护理经验,都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要求可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7]。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需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宋颖.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80-281.
[2]张彩霞,吕美霖.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3):80-81.
[3]王洁,冯永辉.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2):20-21.
[4]柴秀枝.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60+162.
[5]杨晓玲.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14-15+18.
[6]张爱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162-163.
[7]李继荣.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145.
论文作者:兰慧,吴秋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心血管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不安全因素论文; 因素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