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架雪车、雪橇训练的共轭与序列
袁晓毅1,徐欢腾1,韩淼宇1,张 伟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陕西 西安 710065)
“轭”指马具,马背上的架子,通过“轭”控制两匹马同步行走 。 “共轭”即为按一定的规律相匹配的一对。“序列”指按某种顺序排列 。钢架雪车和雪橇在项目特征、滑行过程、关键技术、运动员选材、训练内容和安排中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文通过分析钢架雪车和雪橇训练的“同”,认识和遵循其项目规律找到“轭什么”的契合点;通过研究两者的“异”将“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的训练安排序列呈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钢架雪车、雪橇训练中的共轭机制和序列安排。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平台,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EBSCO-SPORT Discus with Full Test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中以“skeleton training” “luge training”“skeleton sliding”“luge sliding”“physical training”“push start”“skeleton push start”“skeleton athlete”“luge athlete”“序列”“共轭”等关键词进行相关检索,命中并筛选文献119篇。通过阅读分析收集到的文献,了解追踪研究动态,进一步提高对钢架雪车、雪橇项目规律的认识。
(1)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含估算)确定了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资金,为保证后期的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科学预留,要充分重视前期的现场查勘和地质勘查。
1.2.2 访谈法 同担任中国钢架雪车队、雪橇队教练期间与中国钢架雪车主教练Jeffrey·Thomas(加拿大籍)、雪橇主教练Wilfried(列支敦士登籍)等10余名不同国家的教练员、工作人员就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任务需要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获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访谈提纲如下: 您所在国家钢架雪车及雪橇运动发展情况如何?您所执教国家队的基本情况如何?您认为钢架雪车和雪橇项目的共轭机制存在于哪些环节中?钢架雪车和雪橇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要求是?
1.2.3 对比分析法 根据钢架雪车和雪橇的专项特征及关键技术,从多角度对二者的技术训练、身体训练、运动员所需专项能力等内容进行对比,厘清2个项目共轭发展的可行性。
中国钢架雪车、雪橇队常采用俯卧(仰卧)瑞士球稳定性练习、平衡球上四肢的稳定性控制练习以及扭转购物车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稳定性。除了上述几个专项练习外,还可以提高核心区域力量达到相同目的,练习手段包括悬垂举腿、两头起、药球俄罗斯转体、杠铃挺髋等,为避免只单纯进行腹部练习的枯燥,也可相对应地锻炼到上下肢部位。核心稳定性训练的要义是深层局部性肌群与浅表整体性肌群协同发展。训练方法以重复法和间歇法为主,负荷强度在80%以上。
2 共轭与序列
“轭”具有束缚和控制的意义。通过“轭”将2个项目的共性特点看作1个系统,厘清完善系统的结构进而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共轭”的核心是要素的互动。“序列”在训练中是指工作的实施路线和程序,将训练要素在训练进程中的分布按一定顺序排列,即“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的思路。
2.1 项目特征与关键技术
电气工程需要完备的电气与建筑专业知识,如果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当前的电气施工中,很多施工人员都不是专业的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具备专业的理论与技术知识。还有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不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专业的处理措施[2]。在这种情况下,电气工程的质量完全无法保证。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也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对工作环节没有严格的计划与安排,各种疏忽、漏洞等问题都存在电气工程施工中。
2.2 专项技术训练
钢架雪车和雪橇在训练内容和安排中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训练中的契合点恰是我们对两者“轭”的地方。
2.2.1 启动训练 启动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运动员在抗阻状态下快速使车(橇)进入滑行阶段的能力。钢架雪车运动员需要在30m左右的距离完成推车启动加速。雪橇运动员则借助起点位置的把手前后推拉,预加速后将自身与雪橇抛出,借助佩戴专用手套的手掌扒地推动雪橇滑行。启动过程需要极快的动作速度和爆发力才能使运动员在进入滑行前达到尽可能快的速度。不论是钢架雪车还是雪橇的启动,都需要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式地给予器械最大初速度,使器械依靠惯性向前运动。
国外学者Bullock等人通过分析钢架雪车、雪橇启动时速度发现,启动后前15m的加速是15~45m路程达到最快速度的关键,且与前1/3赛道的分段时间线性相关。钢架雪车、雪橇理想的启动状态应该是运动员以大于器械的速度跃上车(橇)或松开手柄,尽可能保证不降低车(橇)的滑行速度。中国钢架雪车队和雪橇队全年安排启动训练,赛季时期主要是在赛道中进行实际启动的练习,非赛季时期一般通过相应的模拟器械或模拟训练进行。采用这种模拟练习形式的本体感受与真正比赛时的推车感觉有所不同(赛道不同),但在这种练习方式下运动员必须做到俯身推车助跑,符合比赛时运动员肌肉发力特征。中国队赛季时期的启动训练每天3~4次,强度在95%以上。由于场地和气候不确定因素较多,其训练的安排也会有相应的变化。非赛季时期的启动训练一般每周安排4次左右,强度在90%左右。中国队与世界高水平队伍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基本一致,但专项训练时间短、速度力量差是中国运动员的短板。
当电动滑门控制器接收到关门信号时,解锁电动机动作,解锁装置通过拉杆使中控锁工作,中控锁通过操纵软索解开开门保持机构锁。当检测到开门保持机构完成解开动作,解锁电动机停止动作。同时滑门驱动电动机开始工作,带动滑门关闭。当滑门即将到关闭位置时,后锁撞到后锁扣,滑门处于半关闭状态,滑门驱动电动机停止动作,此时闭锁电动机开始工作,将后锁与后锁扣锁定,进入二级锁内,滑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同时前锁和前锁扣自动锁定。
2.3.4 负荷控制与评价 运动训练是科学与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到目的、要求、方法和手段结合,每个项目、每名运动员训练的量度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每种运动项目的方法和手段的组合都是不同的,在同一项目中,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也是多种多样的。负荷控制就是要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使每次训练有一定“量”的提升。
国家强制性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于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提高了地膜厚度,增加了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从源头保障了地膜的可回收性。应加强对地膜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地膜,推进高标准加厚地膜的应用。同时要严格打击秦州区农资市场上存在的不符合标准的地膜,杜绝非标准地膜在秦州区生产、销售和使用。此外新地膜标准的实施,延长了地膜使用时间,增加了地膜的可回收性,应强化对一膜两年用等延期利用技术的推广,减少地膜投入量。
2.3.3 提高启动速度和增加“有效”体重 分析钢架雪车、雪橇项目特点,运动员需要通过身体运动使车橇获得最快的初始速度,并在滑行中保持稳定的身体姿态完成比赛。良好的爆发力和适宜的体重在这2个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役运动员普遍存在体重不足的现象,因此提升运动员的启动速度和体重成为身体训练安排重点内容。力量训练可以在增强运动员爆发力的同时提升运动员体重,需要注意的是钢架雪车、雪橇力量训练手段的选择要注重与专项特征切合,满足运动员肌肉用力方式,突出专项特点。
已建赛道平均长度为1 378.1m,最长的是圣莫里茨站赛道(1 772.0m),最短的是奥博霍夫站赛道(1 069.7m)。同时,奥博霍夫站也是最大倾斜角角度最大的赛道,而平均倾斜度最大的是索契站赛道(20°)。赛道的长度、弯度数量、弯道半径、赛道倾斜度等参数都对驾控车(橇)有影响,运动员的驾驶感受和滑行难度也就不同。对赛道的熟悉程度、最佳路线的选择以及对器械的驾控能力等因素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表现。钢架雪车、雪橇运动员要历经不同赛道的“锤炼”,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级选手。北京正在修建全球第17条标准滑行赛道,目前受场地限制,中国3支滑行项目国家队在每年9~12月;1~3月在国外进行训练和比赛。
视觉作为人体最主要的感觉,可以获取外界80%的信息。钢架雪车和雪橇要求运动员在高速的滑行过程中要保持眼睛和身体的高度协同并迅速对赛道变化做出反应。比赛时,眼睛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大脑解读信息发送指令到身体的效应器。滑行中钢架雪车、雪橇运动员需要眼球对赛道弯道的准确固定,滑行过弯时深度感知视觉焦点从远到近的转移以及对弯道纵深空间的感知能力。大量研究表明,视觉训练可以提高运动成绩。模拟仓驾驶、高速观物、赛道行走查记路线是常用提高滑行技术的训练方法。
2.3 身体训练
在滑行中需要运动员保持特定身体姿态驾控车(橇)完成比赛。高速滑行时,都要求运动员通过保持微抬头姿势来观察赛道情况,通过扭动肩关节、躯干来驾控方向。2个项目的身体训练均围绕加强颈部和身体力量、增加运动员体重、提高启动速度,增强驾控能力展开。
“殊书,这是你妈妈特意交代的。”马副县长不好意思地解释。正在这时,何大爷进来了。这老爷子也不知怎么听说县里来大官了,若不,他是从不登乡政府大门的。只见他一身干净衣裤,一定是吴站长为他洗的。虽然年迈,步履有些蹒跚,可面色红润,腰板硬朗。
2.3.1 颈部力量训练 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过弯道时需要对抗高达6倍体重的重力,这些超重的力量对颈部的影响最大,运动员很难在车(橇)上保持头部姿态,运动员滑行时和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机做倾斜和翻滚的动作类似。这种情况下运动员还要尽量保持头部的固定姿态,减小空气阻力,这无疑对运动员颈部力量提出巨大的挑战。
钢架雪车和雪橇是滑行竞速项目,完整技术由推车(橇)启动、加速、跃上车橇和赛道滑行4个环节组成,雪橇可略去上橇阶段。运动员在起点经快速爆发式启动后依靠重力和惯性的作用向前滑行。滑行中,运动员主要以肩部和躯干的肌肉控制车(橇)滑行,入弯时运动员要调整身体姿态,使车橇在最佳路线上滑行出弯。每条赛道的特点有所不同,弯道数也不尽相同,数量一般在14~20个,因此如何在弯道中判断入弯、出弯时机,调整驾控力度和线路,选择并始终保持合理的滑行路线是这2个项目的关键技术。不论钢架雪车还是雪橇,运动员的体重都会影响运动成绩。假定初速度、空气阻力、摩擦系数相等,那么选手与车撬相加最重的组合就会滑行的最快。规则中对人—车(撬)系统的总重量有着严格要求,体重轻的运动员就要增加配重来弥补体重的不足,这样会影响启动阶段的速度,进而影响滑行成绩,这种劣势是无法弥补的。因此,速度能力相同的情况下体重较大的运动员在这2个项目中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世界优秀男子钢架雪车运动员最适宜体重在85kg左右,雪橇运动员在90kg左右;女子钢架雪车运动员在68kg左右,雪橇则在73kg左右。若重量不足,虽可通过配重来弥补重量,但这会加大车橇的重量,影响运动员的启动速度。
滑行姿势下对运动员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的力量和耐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钢架雪车、雪橇队在训练中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模拟训练结合的方法,借助弹力带、杠铃片、哑铃和瑞士球等器材进行如仰卧瑞士球稳定练习、头部系弹力带负重练习、仰卧颈部对抗练习。这3个练习的身体姿态和肌肉用力与专项特征相吻合。颈后推举、颈前弓步挺举、跪姿抓举等也能通过提高肩胛提肌、竖脊肌和斜方肌等肌肉来加强颈部力量。
2.3.2 本体感觉和驾控能力训练 钢架雪车和雪橇在滑行中,钢刃与冰面始终是一个不稳定状态的支持。因此,良好的本体感觉和驾控能力是钢架雪车、雪橇运动员滑行中控制车(橇)的关键。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区域稳定性来提高运动员在不稳定支持状态下的控制能力。核心稳定性可以看作是在神经控制下,包括核心区肌群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和柔韧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在中国队的日常训练中多采用抗阻训练和动静态结合支撑等方式进行训练。
式中,R为阴极对入射光的反射率,I0为入射光的光强,α为GaN发射层对入射光的吸收系数,β为缓冲层的吸收系数,t为缓冲层厚度,x为阴极发射层中的某点到后界面的距离。
中国钢架雪车队和雪橇队的国外滑行训练以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法为主。在每条赛道的停留时间平均为2周左右,每周安排滑行课5~6次,每次训练前后都要花费时间对器械进行检查和保养。滑行训练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员在滑行前按照教练安排仔细观察赛道平面图并沿赛道行走。每到“新”的赛道时不会立即全程滑行训练,而是从某个弯道开始滑行,降低滑行速度和滑行难度。后续训练通过逐步提高出发位置、启动速度来增加滑行难度。运动员每天需要在赛道上滑行3~4次,滑行时教练员会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弯道进行拍摄记录,训练结束后对滑行训练出现的问题反馈分析。比赛周的任务主要是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熟悉赛道和调试器械。通常在比赛前官方会抽签组织进行滑行训练,各个国家队都会围绕官方滑行顺序来安排训练内容。滑行训练虽然每天只进行3~4次,但滑行时运动员需要在高速运动状态下完成对车(橇)的控制,对运动员“身心”刺激深刻,因此滑行训练的强度极大,一般在95%以上。雪橇除出发位置与钢架雪车有所区别,赛道其条件与之完全相同。目前全球共有标准比赛赛道16条,长度从1 000~1 800m不等;除索契赛道之外,其余赛道平均倾斜度均低于10°。
国外曾有研究指出背部的肌肉组织(竖脊肌、背阔肌)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三角肌、斜方肌)的爆发力是影响雪橇推离阶段速度的主要因素 。运动员推拉把手的瞬间在启动过程中的贡献率达到23% 。与雪橇不同,钢架雪车偏向于下肢力量的发展。学者Frick依据启动阶段的速度变化,将钢架雪车的启动划分成加速和最大速度2个阶段,发现这2个阶段的肌肉参与程度具有差异(表1)。考虑到这些要素及先前研究人员所提出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之间的关系,中国队力量训练安排多选择符合专项特征的爆发力训练。
中国钢架雪车队、雪橇队的力量训练手段主要有3大类、30余种。钢架雪车队和雪橇队力量训练安排围绕自由重量的器械的举、抓、推、抛的练习及克服自身重量的推、拉、屈、撑的力量练习展开,平均负荷强度在75%~80%。(表2、表3)
表1 肌肉群在加速和最大速度阶段的贡献度
表2 钢架雪车队力量训练内容
表3 雪橇力量训练内容
与钢架雪车不同,雪橇的启动是借助赛道上的把手推拉出发。运动员在推杆前来回摆动时,其肌肉是在做“拉长—缩短周期”运动(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SSC运动过程可粗略分为离心收缩(肌肉预拉长)、收缩偶联期和向心收缩(肌肉缩短)3个时期 ,表现为更大的爆发力。
钢架雪车推车启动的躯干角度与短跑十分相似。运动员加速过程中躯干的角度最接近于抗阻力跑中躯干的角度 。其他研究也证明了抗阻短跑可以提高加速能力——增强神经的激活,从而增加肌肉的功率输出和腿部肌肉的RFD(力的发展速率) 。中国队借鉴短跑练习中的抗阻力跑提高运动员的启动能力,根据钢架雪车规则对器械的重量规定,在进行拖重物跑时常选择20~30kg的重量。
由于中国运动员短期内在体重和力量素质上无法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抗衡,只能用更快的速度弥补在体重上的不足。中国钢架雪车队的速度训练多采用高强度短间歇的抗阻跑进行,每周至少进行2次速度训练,负荷强度在85%以上。一般采用30~100m跑、上坡跑、拖重物跑、穿沙背心跑和踝系重物跑等方法,每种练习的组数在4组以上。
除了通过力量训练提升启动速度外,中国队也进行专门的速度训练来提升启动能力。在这2个项目中,启动时间对于比赛中整体表现十分重要,因此启动阶段毫秒的损失都决定着名次的变化,甚至是冠亚军的归属。对钢架雪车、雪橇项目运动员进行速度练习应该以提高启动时间为根本目的。
根据雪橇启动特点,中国雪橇队采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作为加快推动速度的主要训练方法,经常采用的动作速度练习有自由重量器械的抛、投、举和克服自身体重的推、撑、拉2大类、10余种,如跪姿对墙推实心球、跪姿胸前推实心球、上抛实心球、下落俯卧撑、(轻负荷)负重快速摆臂、单手哑铃抓举、快速颈后上推等训练方法。进行这些练习时刻强调速度第一位,以最快的动作速度完成练习。训练时根据个人情况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增加负荷量和强度。
《治国理政》文章中标题是对整篇文章高度概括,而简洁、明了是其特征,所以对标题的翻译同样要做恰当的适当的简化处理,保留和突出其中关键核心词。
总结山东省当前果蔬产业生产现状。山东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果蔬产量和需求量大,但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果蔬产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产物,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果蔬产品价值提升、消费者绿色健康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的有效载体。山东果蔬产业想要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得到发展,就要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
正式施工前,应完成清理场地、设置临时设施(水电线路、泥浆循环系统、钢筋加工系统、槽段接头系统等)以及材料采购和相关试验等工作。
2.2.2 滑行训练 滑行训练是指运动员熟悉赛道、器械和提高操控能力的训练,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滑行技术、本体感觉和对车(橇)的驾控能力。2个项目的制胜规律是在弯道滑行中尽可能选择最佳路线,从而减少过弯时间避免速度损失。钢架雪车和雪橇在赛道中滑行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30~140km/h,这就要求钢架雪车和雪橇运动员需要在赛道通过多次滑行熟悉路线,驾控车(撬)尽可能沿最佳线路滑行。滑行任务主要是熟悉赛道路线,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做到“人车(橇)合一”。
中国钢架雪车队和雪橇队的年度训练主要分为赛季时期和非赛季时期两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安排都按照一定节奏进行。赛季训练时每周安排6d训练,有1d的时间休息,由于不确定要素较多,训练和休息时间可能会有所变化。滑行训练每周安排15~20次,强度95%~100%。滑行训练时虽然每次只有不到1分钟的时间,但是需要运动员高度集中注意力驾驶器械,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会加速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和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强度极大。身体训练每周安排5次左右,每周至少有2次是力量训练,其强度在85%~95%,训练的手段主要有克服自身重量的训练、自由重量训练、单一关节和组合器械训练等,每种训练的组数不超过5组。
非赛季时期主要是在国内进行体能训练。钢架雪车和雪橇的体能训练主要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为主,每周安排不少于2次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以快速伸缩负荷训练为中心,注重发展运动员的爆发力,强度在85%~95%,主要的训练手段与赛季时期相同,负荷量有所调整。模拟启动训练强度在90%左右。非赛季时期每周也会安排至少2次核心稳定性练习,负荷强度在90%以上。
赛季训练期间,对训练负荷的控制主要依靠运动学评价、运动员的反馈和教练员经验,在非赛季训练期则有医学、运动学监控和测试。
2.4 项目选材和发展
钢架雪车和雪橇都属于成人项目,世界大赛上不乏40岁“高龄”的优秀选手,雪橇的选材年龄比钢架雪车要早2~3年,一般十三四岁左右的青少年就可从事专项训练,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完成,如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较强、可继续练习雪橇;若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较好转项钢架雪车也很常见。
中国运动员受限于种族基因和饮食习惯等因素,肌肉质量与欧美运动员有很大差距。现役运动员体重达标者爆发力和速度的能力不够;速度能力强的体重不达标。因此,在运动员选材和培养过程中宜采用饮食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改变饮食习惯是运动员增加体重的前提。在饮食中更多的摄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多吃粗粮果蔬、少食米饭面条,杜绝方便食品。每天摄入的热量需大于当日的代谢总量,实现“热量盈余”。在进行身体训练时需注意选择自身能够承受重量的60%~90%最为合适,在这种符合状态下可使肌肉中的蛋白质最大程度分解,给肌肉留下生长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包裹肌肉的筋膜会限制肌肉的生长,因此在身体训练后还要注意充分拉伸和良好的睡眠休息。
相较国外运动员,中国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年限偏短,这与我国钢架雪车和雪橇的起步时间较晚有关。世界优秀运动员中有从10岁开始就从事滑行训练的,而我国从事专项练习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两年。我们与冬季项目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一日形成,这种差距需要全方位弥补。
3 结 论
3.1 中国钢架雪车、雪橇队训练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为主,以不同的序列手段应用于启动训练、滑行训练和身体训练3大内容之中。滑行训练是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中国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法宝,滑行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驾驶技术、增强本体感觉和对车(橇)的驾控能力。
对于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而言,上述第二条基本原则是首要的,也就是说,首先要分析清楚所要教学的度量和度量单位是通过什么形式得到的,进而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在确定了教学策略以后,再合适地融入第一条和第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为了明确教学过程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框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学的本质.第三条基本原则强调注重学生认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下面,简单描述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
3.2 力量与速度训练是钢架雪车、雪橇项目身体训练的重中之重。虽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为增强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升运动员的快速启动能力。
3.3 中国队与世界高水平队伍还存在全方位的差距。雪橇运动员选材年龄要早于钢架雪车,两个项目之间存在一定运动技能迁移现象。现役运动员在体重上存在巨大短板,需要训练实践和科学营养共同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增加其“有效”体重。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六版)[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 Bullock N, Martin DT, Ross A,Rosemond D,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rt in women’s World Cup skeleton[J]. Sports Biomech,2008(7):351-360.
中图分类号: G8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51X(2019)2-128-04
投稿日期: 2018-10-03
基金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重点课题:国家队驻北体大训练运动员综合科技服务与保障(2016SYS010)。
作者简介: 袁晓毅(1980—),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标签:训练内容论文; 序列论文; 雪橇论文; 钢论文; 运动员选材论文; 项目规律论文; 训练安排论文; “同”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论文; 陕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