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钛合金较其他金属结构材料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优点:比强度高、中温性能好和耐腐蚀。在室温下,钛合金的比拉伸强度为高强钢的1.26倍,为高强铝合金的1.38倍。在400~550℃的温度范围内,钛合金的比持久强度,比蠕变强度和比疲劳强度,都明显地优于耐热不锈钢。
关键词:钛合金;模锻;TC6
1.概述
钛有许多明显优越的特性:密度小、熔点高、耐腐蚀性强、比强度高、塑性好等,Ti的膨胀系数远小于Te、Ni、Al等,Ti的热导率也显著低于Te、Ni、Al,约为Te、Ni的1/4,Al的1/11。还可以通过合金化及热处理办法制造出力学性能高的各种合金[1]。
与其他金属材料,如钢、铝和高温合金相比,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中文强度号和耐腐蚀等显著优点,同时也具有化学活性高,锻造变形抗力大,锻造温度范围窄,冷作硬化倾向明显等不利于锻件成形的特点[2]。
在钛合金锻件的锻造中,金属的变形抗力比钢锻件要大很多,锻造过程中金属流动性较一般结构钢差很多,在锻件充满模具型腔时会十分困难。通常相同尺寸的锻件需要选择大一倍甚至更高能量的设备进行锻造,否则锻件容易出现在边角处金属充不满,锻件整体厚度尺寸却严重超正差的现象。
锻件边角位置充不满造成锻件在机械加工时没有足够的机加余量,在最终零件上残留黑皮而导致零件报废;而锻件厚度尺寸超正差会导致锻件不符合毛坯图尺寸要求,增大后续机加车间的加工余量,降低机加工序的生产效率[3]。
2.结合环锻件工艺试造
图1 结合环锻件毛坯图
根据经验,将结合环零件图的尺寸加上机加余量后,设计出结合环锻件图,如下图1所示。
在锻件试造过程中,采用先在自由锻锤上生产预制坯荒形,然后再放在模锻锤上进行最终锻造成形。
2.1、预制坯荒形锻造工艺
坯料的下料规格为Ф65×230,在自由锻锤上将坯料先进行镦粗,镦粗高度约为180 mm,后将坯料横躺进行拍扁,外轮廓尺寸如图2所示,厚度为25 mm。
图2 结合环锻件预制坯荒形图
2.2、最终成形的模锻工艺
模锻的具体工艺为:采用箱式电阻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930±15)℃,保温60分钟出炉锻造;锻模在生产前用电炉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50℃~400℃,模具预热后方可使用,锻造设备选用3吨模锻锤,锻造过程中如果出现充不满或锻件厚度超正差的情况,允许将未完全成形的坯料重复进行加热、锻造工序,以便使锻件边角能充满,厚度能控制在公差范围内。
2.3、试造锻件缺陷及分析
结合环锻件按上述工艺试造过程中的模锻工序,锻件在坯料加热的第一火次锻打后,其基本形状在锻模型腔中形成,除边角位置未充满及厚度超正差外,无其它缺陷。
锻件在后续的多火次(最多达到4火)重复锻打后,由于本文前述的钛
合金锻造变形抗力大,金属流动性差等特点,其形状几乎没有改变,边角处的未充满改善不大,锻件厚度尺寸仍然超正差(如图3所示)。
图3 结合环锻件缺陷示意图
关于锻件边角处充不满的情况,在后续试造过程中仔细检查了整个锻造过程,发现主要问题出在锻件预制坯荒形尺寸未能完全盖住锻模型腔,导致锻件在未覆盖的型腔位置充满困难。要解决该缺陷,应适当的加大荒形外轮廓尺寸。
关于锻件厚度超正差的情况,是由于预制坯荒形中间部位的钛合金金属,在上、下模具的挤压下向外环部位流动隆起导致的,理想状态下,该隆起的外环处的金属应在锻锤打击下继续流动到模具飞边槽,以保证锻件高度符合锻件图要求。但由于此时的坯料经过打击后投影面积已经变大,相应的金属单位面积压力降低,导致对于3吨模锻锤的打击力来说已经是极限,因此可以推断锻件金属之所以在加热后的锻打过程中几乎不再流动,是因为锻造设备的打击力已经不够造成的。
3.结合环锻件工艺改进内容
3.1、锻造工艺的改进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结合环试造件边角处充不满的缺陷,制定的工艺改进方案是增大预制坯荒形外轮廓尺寸(如图4),目的是使荒形能完全覆盖住锻模型腔。
图4 结合环预制坯荒形改进后的轮廓尺寸
至于锻件厚度超正差,如果想使结合环锻件隆起的外环部位的金属,在后续的加热锻打过程中向模具型腔的飞边槽处流动,以减低锻件厚度,主要可以使用两个方法,一个是换打击能量更大的锻造设备,迫使钛合金金属流动,另一个是减少锻件投影面积,则在打击力的不变情况下,金属所受的单位面积压力增加,金属也会继续流动。
在上述两种方法中,由于无法更换更大的锻造设备,因此只能想办法减小锻打过程中的锻件投影面积,为此根据结合环零件图实际形状,重新设计了锻件图形状(如图5)。
新的锻件图特点是在锻件外环的中间增加一个Φ100的内孔,该内孔的作用有两个:
一是使锻件在锻打的过程中,其投影面积将能减小Φ100直径尺寸;二是锻件在锻打过程中,上述的外环隆起部位的多余金属不只是流向模具飞边槽位置,还可以向该内孔的空隙处流动,等于金属多了一个流动方向,这将极大的有利于锻件厚度尺寸的减小。
图5 结合环锻件增加内孔示意图
由于结合环锻件在中间位置增加了内孔,因此在锻件预制坯荒形时也可增加冲孔,冲孔大小根据计算选定Φ70较为合适,最终确定的荒形形状和尺寸如图6所示。
图6 结合环预制坯荒形增加冲孔的示意图
3.2、改进后锻件试造效果
锻件经自由锻锤生产出改进后的锻件预制坯荒形后,转入模锻,在模锻过程中,因该荒形有足够大的轮廓尺寸,锻件成形后边角处充满情况良好。
又因为荒形中间增加了冲孔,使得坯料在后续模锻时金属流动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经过合理的锻造方法,该钛合金结合环锻件用2~3火次即可锻造成形且厚度在锻件图尺寸公差范围之内。
4.改进后的工艺方案
锻件经改进后克服了边角处充不满、厚度超正差的缺陷,现将完整的结合环锻件锻造工艺方案制定如下:
1)、结合环锻件锻造由两部分组成,先在自由锻锤上进行预制坯荒形锻造,然后将荒形转入3吨模锻锤进行模锻最后成形。
2)、坯料的下料规格由于荒形尺寸加大而需要更改,试造时采用的是Ф82×164。
3)、坯料使用电炉加热,加热温度(930±15)℃,保温时间70分钟后锻制荒形:在自由锻锤上将坯料横躺进行拍扁,厚度为25 mm,然后在荒形中间位置进行冲孔,直径为Φ70,其终锻温度控制在800℃以上。
4)、预制坯荒形冷却后需清理锻件所冲内孔的毛刺、裂纹、折叠等缺陷。以避免这些缺陷被带入后续模锻工序。
5)、将荒形使用电炉加热,加热温度(930±15)℃,保温时间60分钟后开始将荒形出炉平放在锻模上进行第1火次锻造,锻后先冲孔、再切边,为后续火次的锻造减小锻打的投影面积。
6)、将锻打1火次后的坯料在电炉中重新后,进行第2、3火次的锻打,直至锻件成形,然后进行冲孔和切边。
5.结束语
在该结合环锻件的工艺研究中,通过改进预制坯荒形尺寸和形状,完善了结合环锻件图形状,增加了内孔,又在锻造工序方面增加了冲孔和切边后再锻打的方法,这使得锻件投影面积大大减小,锻造成型性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航空材料手册编辑委员会.《中国航空材料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35~47,1988.
[2] 赵永庆,洪权,葛鹏.《钛及钛合金金相图谱》.中南大学出版社:65~76,2011.
[3] 锻压技术手册编委会.《锻压技术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33~258,1990.
[4] 张志文.《锻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06~112,1988.
[5] 王乐安.难变形合金锻件生产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82~96,2005.
论文作者:丁明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坯料论文; 冲孔论文; 尺寸论文; 厚度论文; 边角论文; 金属论文; 锻锤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