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管理初探论文_赵祥亭

公路隧道设计管理初探论文_赵祥亭

重庆 400000

摘要: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公路隧道供配电和照明系统是保障公路隧道营运管理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其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分别对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的设计要点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公路隧道;供配电;照明;节能;视觉

隧道工程施工是交通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有着重大的意义。隧道工程一般工程量比较大、施工条件恶劣、工作集中等特点,而且隧道工程施工具有很高的风险,对于技术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还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隧道工程因其缩短里程、受高程影响较小的优点,受到了相关行业的欢迎。随着隧道数量的不断增加,隧道工程中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出来,我们要正视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和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效益。对其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可行性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是保证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与举措。对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特征与产生原因

1.1风险特征

1.1.1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依赖于工程的水文条件与地质条件;

1.1.2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带有一定的隐蔽性;

1.1.3发生隧道施工风险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1.1.4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性;

1.1.5随着施工的深入,施工风险的可能性会加大;

1.1.6施工风险与施工现场条件关系密切。

1.2产生机理

1.2.1复杂的地质条件。高速公路隧道需要穿越的围岩变化大且类别多,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围岩会与设计中预期的围岩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1.2.2施工难度大。在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规模都较大,而能够提供的作业空间相对有限,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数量众多且结构复杂,从而致使隧道施工工艺复杂且难度较大。

1.2.3风险意识淡薄。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建设队伍普遍存在安全风险意识淡薄、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时隧道工程工期长、规模大涉及面广,因此往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因意识淡薄而产生施工风险的问题。

2正确的设计方法的使用动态设计方法提高隧道设计质量

动态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理论指导以及要点指导。动态设计的前提是预计设计。根据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条件,对衬砌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改善。动态设计更是和施工的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根据施工过程当中不断出现的新的情况进行一些列的预测设计,并且适时监控各种数据,通过和施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出将要进行的工程量的设计。

3预防性设计公路隧道施工监控测量的设计

3.1隧道施工监控测量设计的前期准备

首先应当摆脱前期设计中的固有思维。因为在隧道的各种岩石当中,不能够武断的进行整体的受力分析。隧道工程在从施工到结束,一直都在对岩石的状态进行改变,所以其整体受力的状态也在一直的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隧道开挖的时候,岩石的受力平衡一直被打破,所以其支护和衬砌的内力作用一直也在变化着。所以要根据这一特性对于岩石状况、支架、工程状况进行受力分析确定。

3.2隧道施工监控设计的要点

首先应当确定在监控设计当中的监控测量要求。在测点的设立上一般要在开挖之后埋设,尽快尽早的获得开挖阶段的变形动态,尽早测量。

其次是一定要确定测量时间上要及时,以用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使得数据能够被直接应用。在此点得设计规划中,一定要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重点灾害防治的设计技术方法

4.1公路隧道的防水设计管理

在公路隧道的设计当中,一定要考虑到水是无孔不入的。无论是地下水,还是雨水,都会穿过各种各样的岩体,影响工程的质量。因此,综合治水是公路隧道设计中永恒的话题。我们一定要确定的防水设计原则是《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前提下,设计规划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要设置PVC防水板,防水板最好采用具有韧性好、阻燃、抗冻裂性能、易铺设的产品,最好厚度在1.2ram左右。在防水板铺设前应在初期支护表面铺设土工布,PVC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防水板接头质量采用充气检验。PVC防水板的设置是整个隧道防水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使用及衬砌结构的安全。

5隧道通风设计分析

公路隧道的通风设计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交通量,意外发生的情况,通风设备安装,通风设备控制和通风设备选择,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5.1交通量分析

对于交通量的预测,无不存在一部分的误差,各个方面的原因也会造成预测不准确。而在公路建设研究阶段,为了工程立项,可能会把交通量夸大,为了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应该仔细分析交通量。

5.2火灾规模分析

公路隧道的通风,除了要满足正常运营外,还必须满足火灾发生时的通风需求,即把两者看作是整个通风系统的两种重要的工况。由于隧道内行驶车辆种类比较多,火灾热功率当量取值大小,很难明确规定,是按一辆小客车和一辆小货车相撞产生热量20MW计,还是按一辆小客车和一辆大货车相撞产生热量30 MW计,更是考虑安全按两辆大货车相撞产生热量50 MW计,不同的计算热功率对应风机配置数量是不一样的。同时还需要隧道防火区段的划分、横通道的设置、横通道的开启与关闭、烟流排出的路径与速度、逃生通道的空气补给、避难洞的新风需求、隔温安全段的长度和降温措施、送排风口的间距和面积、火灾时的风机控制、部分风机损坏时的风机调配等,更是增加隧道通风运营费用。因此,隧道火灾通风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合理定位隧道火灾规模。

5.3隧道风机安装

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按不同的特征年逐年增加,则隧道内车辆排放的CO和VI浓度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隧道通风风机配置应根据交通量增加分期安装。目前,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均采用分期实施,风机安装数量按道路开通5年、10年、15年、20年配置,不同时间段安装数量不同,降低隧道运营费用。

5.4隧道通风控制

根据隧道通风采用的设备,可分为变频控制和动力可调控制;根据隧道通风采用的控制参数,可分为直接控制法、间接控制法和混合型控制法。目前,国内公路隧道主要采用直接控制法,目前已投入运营隧道均按照直接控制法设计,通过分布在隧道内各点的CO检测仪和能见度检测仪直接检测行驶车辆在隧道内排放出的烟雾浓度和CO浓度值,给出控制信号,启动控制分布在隧道内相应点的风机,供给新鲜空气量,达到稀释CO和烟雾浓度的目的,并将有害物质引出洞外,以达到隧道规范所要求的环境标准。为了有效提高隧道通风效率,降低隧道风机运营电费,隧道内合理设置CO和VI检测器位置。隧道CO和VI浓度从隧道入口至隧道出口呈线性增长趋势,因此CO和VI检测器一般安装隧道出口后隧道内人字坡的坡顶。隧道采用斜井分段纵向通风方式,隧道内的浓度分布曲线如图1所示,隧道入口和斜井送风口处浓度最小(空气质量最好),斜井排风口和隧道出口浓度最大,隧道内环境检测器应在安装在隧道斜井排风口处和隧道出口。

参考文献:

[1]孙永江.浅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J].科技促进发展,2009,12.

[2]杨渡军.公路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赵祥亭,身份证号码:410704196505061018

论文作者:赵祥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公路隧道设计管理初探论文_赵祥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