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亮丽品牌——对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明城市论文,厦门论文,亮丽论文,品牌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中央文明办公布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评结果,厦门市以98.95的总成绩名列第一。这个成绩的取得令人振奋,是厦门经济特区为改革开放30年交上的一份优异答卷,也是福建各地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呈现良好态势、趋势的生动写照。近几年来,厦门市扎实贯彻中央文明委、省文明委的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其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必须坚持、也需要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
厦门市创建文明城市不断创造佳绩是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的必然成果;是厦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坚定实施福建新世纪发展战略,齐心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然成果;是厦门全市人民以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满怀信心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必然成果;同时,这也是厦门市各级文明办和广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作好创建文明城市各项组织、发动和引导工作的必然成果。
创建文明城市的启示
厦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经验,内涵颇为丰富,关键之处在于始终坚持“八个要义”:
一是始终抓好“发展”。就是创建活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服务大局。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创建文明城市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同厦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规划融为一体。这些年来,在厦门市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包括主办一系列面向海内外的大型经贸文化活动中,创建文明城市明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因为创造了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等条件以及拥有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撑,使得越来越多来到厦门的人都喜欢厦门,都向往在厦门生活,都乐于与厦门合作,执意来厦门创业。现在厦门成为外资、台资集中区,也能充分说明,创建文明城市功不可没。
二是始终抓好“为民”。就是坚持以民为本理念,把群众的满意和拥护作为创建工作的追求和检验成效的标准。在创建过程中,厦门市从群众的意愿、需求和根本利益出发,把党和政府工作的宗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指向,做了大量的群众得实惠、享福祉的实事,包括解决大量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就学、就医、就业和住房等实际问题,特别是基本实现消除“零就业家庭”,让群众普遍享受到文明创建成果,使创建活动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三是始终抓好“共建”。文明共建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本质所在,也是它的形态特征。厦门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以及军民共建等各种群众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阶层,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合力。创建文明城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追求和奋斗,包括占人口近三分之一的“新厦门人”业已融汇到创建主体之中。各类创建活动都涌现一批全省、全国先进典型。共建氛围浓厚,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得起来,立得起来,推得开来。
四是始终抓好“和谐”。在深化改革的攻坚过程,在特区新一轮创业的艰难历程中,面对社会一系列矛盾的凸显,厦门市广大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情始终不减,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委、市政府很好地把构建和谐社会与创建文明城市融为一体,统筹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的各项举措都体现出关怀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与生活,维护他们的权益,努力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公益事业的投入,因而入选“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位列中国城市和谐发展指数第二名。厦门创建工作的实践说明,扶贫济困,社会才能和谐;社会和谐,文明才能彰扬。
五是始终抓好“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最需要创新,最需要与时俱进。鼓励创新、实践创新,创建文明城市才能引领时代潮流。近年来推出的“爱心超市”、“公民道德论坛”、“爱心网校”、“金包银”工程、社会保障性住房以及创建文明网站等新举措、新事物、新典型,使厦门越来越显现出一个很有文明创意的城市形象,文明城市建设充满生机活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创建的内涵。
六是始终抓好“文化”。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的升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助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多年来,厦门市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工夫,通过一系列现代文化设施的落成和多样化文体艺术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且品味高尚。厦门还通过承办国际马拉松比赛、世界合唱比赛、国际钢琴比赛等一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吸纳世界各地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有厦门特色的开放型文化,让市民在参与文化活动中,理解文明、感悟文明、扩大文明视野。
七是始终抓好“点评”。抓点评,是近年来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新套路、新抓手。厦门市委、市政府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点评机制,把创建文明城市推向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新一轮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厦门市先后八次举行全市性创建文明城市点评会,各区每月一次点评,针对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实行主要领导抓点评、各套班子抓点评、条块结合抓点评、依靠群众抓点评和形成机制抓点评,从而破解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易于出现的急功近利搞突击、形式主义以及工作时紧时松、时硬时软等难题,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得以持之以恒、常抓常新。
八是始终抓好“舆论”。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大使命。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既要突出弘扬主旋律内容,也需要强大舆论力量的支持。厦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善用大众传媒和各种宣传阵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类媒体常年开办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报道专题专栏,参与组织厦门市“十大感动人物”、“十大文明行为”的社会评选活动,厦门电视台2002年开办《公民道德论坛》,每周一期,至今播出324期。这些宣传,注重口号、内容、形式的人性化与“三贴近”,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从入眼入耳至入脑入心。同时,厦门市也注意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创建工作落实。有效的舆论引导,增进了广大市民对创建活动的认同、关心和参与,这也是厦门市民对于创建文明城市具有很高知晓率和认同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创建文明城市永无止境
精神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和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厦门市都没有理由满足现状。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入“两个先行区”(科学发展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新阶段,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始终保持“先行”的姿态和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成绩的“第一”,给厦门更多更重要的是压力、动力和鞭策。每一次考评的得分与名次的排列都只是反映某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并非一成不变。
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厦门市要更好地巩固成果,把实践证明成功的创建工作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和法规;更好地提升层次,不断丰富创建工作内涵,改进方法,拓展领域,开辟新路;更好地深化“点评”,不断完善创建工作长效机制,真正做到“一天不放松地抓”;更好地向大连、深圳、宁波等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全国各地创建文明城市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很多成功经验都值得厦门借鉴。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所创造的诸多文明成果,同样值得中国学习,为我所用。对此,厦门要进一步加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要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作用,为推进科学发展、推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作表率、作贡献。要持续打造、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亮丽的城市品牌,让厦门成为海峡西岸最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