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一大背景背景。道德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力量,在“互联网+”这样大环境下,原生环境极速改变,网络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道德观的文化基础,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道德观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互联网大军中,当代大学生无疑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当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互联网所渗透,当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形态和道德观逐渐从原生环境中解构,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道德观现状。道德观是“对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系统看法。”[1]道德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力量,具有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2]个人道德如何展现了家庭是否有美德,家庭是否有美德表现在职业中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总的汇聚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品质如何,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是怎样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们的道德观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社会公德意识较强与流于表面化并存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社会公德主要包含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五个方面,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熏陶着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的增强。总体上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社会公德所要求的五个方面,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将社会公德践行到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营造出了公共生活中的正能量。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流于表面化。调查显示,在处理手中垃圾的问题上“34%的大学生不会将手中的垃圾正确处理,分别选择了趁人没注意悄悄扔掉或随手丢掉。”[4]仅仅是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小事就折射出少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流于表面化,公共生活具有明显的透明性,在很多活动范围内一言一行都会展现在他人,这些学生迫于公共舆论监督与压力下,能做到与社会所要求相一致的社会公德,在公众面前展现出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但处于无人监督的时候,监督空白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就会仅仅只考虑自身方便,忽视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下,自身应有的社会公德,行动就与在公众面前所变现出来的截然不同了,仅仅是流于表面的社会公德。
二、认同职业道德与急功近利并存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3]职业道德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大部分大学生具有能够认同职业道德的相关规范,并且能够将自己对职业的渴求与社会需要结合。经过笔者的一些走访调查,大多数大学生表示,他们愿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去施展自己,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表示将来参加工作后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他们也表示愿意到农村去担任“村官”,从基层做起来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真正做到能够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达到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坐标。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出现急功近利的趋向,将薪资、环境、工作强度作为就业、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并且只想以最短的时间拿到最高的薪资,拈轻怕重,很难做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更不会考虑奉献社会和服务群众这些要求和规范。他们不能着眼于社会发展这样一个高度,甚至双眼被金钱所蒙蔽,为了能够收获更多的金钱,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追求的是急功近利的、贪图享乐的职业道德取向。
三、认同并遵守家庭美德与任性自我并存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大学生在以前、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家庭。大部分大学生是能够认同并遵守家庭美德的相关规范和要求。经过笔者的调查访谈,他们在公交车或者地铁上主动给老人、幼小儿童让座,能够积极各类志愿者活动;在恋爱过程中能够相互尊重,男女平等,并有比较正确的婚姻观;大多数大学生能够体谅父母和尊重父母,在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在课余时间做兼职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长时间的娇惯和宠爱,使得他们目中无人、任性自我、不爱劳动、挥霍浪费,看不到父母的艰辛,理所应当且无节制的向父母要钱只为满足他们在其他同学眼中的富有形象。少部分同学被膨胀的虚荣心蒙蔽了他们的双眼,甚至完全不考虑后果的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网贷、“裸贷”。在恋爱观上也表现出功利色彩、攀比炫耀和游戏人生,漠视真正的感情,以对方经济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在自己膨胀的虚荣心无法满足自我时,就将这样的心理转嫁给对方,对对方进行无形的施压,使纯白的爱情变了色。
四、认同并遵守“五爱”与某些道德失范并存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3]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能够认同并遵守以为人民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做坚定的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和示范者。但另一方面,少部分学生个人品德出现了滑坡。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的背景下,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各种腐朽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少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无法做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判断,导致个人品德上出现了滑坡和失范。如马加爵杀害同校四名大学生、云南丽江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人碎尸案、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同寝同学赵研、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复旦大学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两室友争玩游戏口角挥刀相向等多起大学生杀人案件,都表明了少部分大学生在个人品德上出现了失范行为。
五、结语
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使得当代中国不断向网络强国腾飞,互联网时代创建出全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当代大学生处于自身情感最易受影响和变化的年纪,加之互联网所具有的虚拟性、即时性和不可控性,致使当代大学生出现总体向上、部分消极的个体意识形态与道德观的现象出现。“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们道德取向不仅关系到当代高等院校的道德品质发展趋向,更是折射出我国现今总体道德取向的发展态势,对我国今后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徐少锦等.伦理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
[3]沈壮海,王易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4]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刘经纬,张明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论文作者:张晨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互联网论文; 社会公德论文; 大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道德观论文; 社会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