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发展与改革的趋势_基础教育论文

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发展与改革的趋势_基础教育论文

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发展与改革的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体制论文,走向论文,财政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行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核心思想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关注的焦点在于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体制是有效的,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地区间发展差距的扩大,各利益主体在自身利益机制的作用下,想尽办法保护自身的利益,导致体制效率大大降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现行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必须改革。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加大了中央及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适当提高义务教育管理的层级,实行县级统筹。但这一新体制的有效实施仍然面临很多问题:(1)县级统筹能否统得起来;(2)如何设立用于经常性经费的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3)当中央与省级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时如何保证县级政府不降低努力程度。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现行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的核心之一。但从发展趋势看,多渠道有变成两渠道(政府投入与学杂费收入)的危险,而且多元化的筹资体制扩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改革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挑战。

笔者认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要从单一关注总量增长到兼顾总量增长与公平。通过科学,测算,制定国家与省级最低生均经费标准,根据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县级财政承担比例,差额部分由中央与省级的转移支付解决。将政府投资部分分为两块:一块直接拨付给学校;另一块通过“学卷”的方式先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选择再到学校兑现。这样既能保证学校的基本教育经费,又能增强学校之间的竞争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标签:;  ;  ;  

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发展与改革的趋势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