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锁经营论文,对策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一、发展现状
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已有连锁经营公司1,000多家, 各种形式的直营店和加盟店近15,000个,实现销售额达到420 亿元,成为流通产业新的增长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连锁明星企业也相继涌现。我国连锁经营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高,其发展领域已延伸到商业、物资、粮油、医药、烟草、服务等众多行业,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价廉、放心、方便、增效”的优越性已明显地发挥出来。此外,连锁企业正逐步从中心城市向小城镇、农村市场扩散,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外资企业等各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参与连锁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大致有以下几种:(1 )以大型商业企业为龙头的百货及餐饮连锁经营企业,带动小企业加盟。(2 )在原有国营副食商店和国营粮店基础上采用自由连锁形式发展起来的便民连锁店。(3)以专业经营为特色的连锁店。(4)平价仓储式连锁超市。
二、成功经验
(一)坚持面向工薪阶层,服务大众
以连锁超市的经营为例。目前国内大多数超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普通工薪阶层,指导思想是“便民、利民”,因此选址大多位于居民区附近,各连锁店的规模一般都不大,营业面积500—800平方米,店内装修追求简朴、简洁,经营范围以食品、副食品和综合百货为主。此外,一些连锁超市还开展了许多其他方便消费者的服务,如大件商品送货上门、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书刊经营、彩照扩印、服装洗染、修配、代办公用电话等等。实践证明,连锁超市的这一目标市场定位是合理的,它为连锁超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其进一步的扩张提供了可能,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效果。
(二)推行标准化服务,发挥规模经济作用
获得成功的连锁企业大多做到了统一店名、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营业时间、统一进货、统一促销、联购分销、统一核算。实现上述各项统一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业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使连锁企业的经营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作用。
(三)注重商品质量,切实维护信誉
商品的质量对于连锁企业来讲意义重大。由于各个连锁分店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形象,若每家分店都能保证所售商品的质量,将促进整个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当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对于连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由于连锁企业实行统一采购,联购分销,在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一般都为生产商)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因此有利于对商品质量进行控制。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零售企业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现在各连锁企业都将质量放在首要地位,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证,以使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的商品。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连锁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方式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各具有一套不同于其他类型零售企业的专门知识。尤其是连锁经营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门知识与人才。为了使员工的工作表现达到规范化连锁经营的要求,各连锁企业都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
三、存在问题
连锁经营在我国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经济实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一)传统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连锁经营的发展
我国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发展连锁经营十分不利。由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发展绝非易事。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主要局限在本行业、本区域这个“贝壳”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尚较少出现,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统一管理,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这种人为的封锁说到底,是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从社会整体来看,造成重复投资,经济上极不合理。如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连锁店,其经营品种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一哄而上,盲目连锁,就可能造成各连锁店都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由此形成各连锁企业各开各的店铺,各家都难以有更大实力扩大规模,连锁店虽遍地开花却难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
(二)起步阶段资金投入大,连锁网点发展缓慢,规模效益尚未得以体现
发展连锁经营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发挥多店铺经营的优势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但在其发展的起步阶段,多数企业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网点设置缓慢的局面,导致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进而制约网点的扩展。当前,我国连锁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设置网点的费用较高。以上海华联超市为例,每开一家分店需投资300 万元以上,若采取租借房产,其费用更大,而且有许多的附加条件。受这一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尚未能有效体现,不仅店铺数量少,而且单体规模也比较小。虽然也有一些连锁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但同样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难,要想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于是便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三)规范化程度低,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的专门人才少,管理水平滞后
连锁企业只有对所属店铺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才能保证商品的质量,降低售价,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成功的连锁企业的共同经验。目前,我国已经发展起来的连锁企业中,除部分中外合资合作的比较规范外,大部分都存在着不规范问题,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只是在店名、装修、着装、开架上进行“统一”,在实质的经营管理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单店操作,许多连锁企业有连锁之名无连锁之实,这就极大地制约了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
1.部分企业连集中进货也做不到,经营上相当分散,在连锁店铺之间未能建立起内在的经济联系,最后往往因各店铺之间的相互竞争,协调不顺而导致这种连锁的瓦解。
2.部分企业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或已有的配送中心难以高效运作,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各连锁分店的不同需要,不能采取合理决策,连锁店铺间的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乏标准,没有形成独自的经营特色。
3.产权状况不明晰使得总店、分店之间关系复杂,责权利不清晰等等。
4.在企业管理方面,不研究、不遵循不同类型连锁企业在进货、财务、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独特的要求和内在的规律,而是照搬单体商店的管理方法。
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连锁企业难以适应多店铺发展的需要,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并且难以界定企业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分店内部经营管理的权限,造成互相推诿责任的后果。
(四)现代连锁经营所必须的交通运输、仓储条件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滞后,抑制了连锁经营功能的发挥
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随时记录和分析各连锁店每日的营销情况,为运营和发展决策及时提供各类分析依据。目前我国连锁企业中的计算机运用尚未普及,电脑化联网更是少有。较低的电子化程度使连锁店必备的设施如电视监控系统、商店防盗系统、电子收银机、AV音像系统等装备还很不完善。此外,连锁企业的通讯设施也不够发达,使分店不能及时向总部输送市场信息,总部对分店也无法进行便捷的业务指导和销售管理,总部、分店和配送中心之间难以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商品输送与调剂。由于条形码尚未普遍实施,也使得商品的质量和标准化难以得到保证,也不利于连锁企业的现代化经营。与此同时,较为紧张的城市交通及仓储设施也给连锁企业的集中供货和快速分拨带来了困难,影响配送中心作用的发挥。
四、对策建议
(一)端正指导思想,结合需求与可行性,找准市场,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任何新事物的引进,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连锁经营有其特殊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居民购买力大小和物流发育程度进行发展。因此,找准市场,因地制宜,因店制宜,采用不同的连锁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要找准市场,首先要搞好市场调研,分析比较各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结合企业目前实力及发展潜力,选择最佳组合进行市场、商品和服务的定位。进而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通过小范围试点,循序渐进,逐步推广。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连锁企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找准了市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民日常生活消费越来越注重方便。有头脑的商家便是看准了这点,结合城市布局和市民出行特点,在居民小区及城乡结合部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服务于大众日常生活消费这一最普遍的市场领域,以中低档、大众化的商品,薄利多销和便民利民的原则吸引了广大的工薪阶层,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它们的经验可资借鉴。
(二)政策扶持与企业自身努力相结合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经营方式,其选择权属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但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往往力量薄弱,资金短缺,没有一定政策措施的支持,单纯靠其自然发展很难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政府在客观上创造条件,为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对连锁经营的辐射性扩展仍有较大的制约,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予以解决。
在连锁网点的布局方面,建议地方政府把连锁经营的发展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予以考虑。中心城市的商业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各类不同零售商业业态的有序发展和有机结合,并把发展连锁作为重点进行宏观指导。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旧城改建及居住小区的新建应为连锁企业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并把连锁网点的布局、业态结构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对待,在营业用房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连锁企业的特殊需求。
在资金投向上,银行贷款应集中扶持一些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连锁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既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之需,又能增强其竞争力和吸引力。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连锁企业集团,应通过国家贷款鼓励它们跨地区、跨行业拓展,使它们成为我国流通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可采取政策性贷款扶持,使其能更好地为连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服务。
(三)从国情国力出发,大力开展两大系统建设
连锁经营的发展离不开职能完备的配送中心和迅捷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们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在连锁经营初期一般不能立即显示出经济效益,但如果缺乏这两大系统,又将制约连锁企业的发展。因此在考虑两大系统的建立时,不宜盲目仿效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做法,而应从国情国力出发,依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连锁经营规模,兼顾长远发展和近期需要,建立起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配送中心和管理信息系统。就配送中心的建设而言,应一方面鼓励建立由工厂、批发商或零售商自营的配送中心;另一方面通过重组现有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建立直接沟通厂家与零售商的大型社会化配送中心,逐步形成发达的物流体系,提高连锁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切实强化规范化管理
目前国内的连锁企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规范化问题。这其中既有经营者在思想认识上对连锁经营知识比较缺乏的因素,也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轨时期有关。当前,重点应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1.扩大每个连锁企业中的店铺数量,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取得规模效益。从国外情况看,多数国家都规定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应在10个以上,以保证其规模效益。但是我国现有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普遍不多,其中数量在10个以下的不在少数,使得规模效益无从谈起。而且,现在往往是副食品店、粮店、菜店等自成连锁系统,都在发展连锁超市或便民店,结果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出现数家经营内容相同的连锁店铺,引起过度竞争,形成几败俱伤。当前,要努力打破行业、区域和各种经济成份的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
2.完善连锁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要完善连锁企业总部的功能,重点是发展总部在采购配送、经营指导、市场开发、促销策划、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职能;要提高总部统一采购配送的比例,逐步做到全部商品均通过总部统一采购,取消各分店的采购进货权,除部分商品根据物流合理和保质保鲜原则由供应商直接送货到店外,其余商品均由总部统一配送;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业系统化和管理手册化。
总之,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以名牌、优势企业为龙头,打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特许连锁等方式,尽快提高连锁企业的规模化程度;以搞好配送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依托,大力提高连锁企业的规范化水平;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先导,有重点、分步骤地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镇及农村市场扩散;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自我开拓发展为主,政府以必要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国的连锁经营一定能够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为促进大流通、大市场、大商业新格局的形成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