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们总是发短信呢?_家庭教育论文

如果孩子们总是发短信呢?_家庭教育论文

孩子总发短信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发论文,短信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话实说

女儿刘彦在一所重点中学读书,今年刚开学时,她让我给她买手机,并向我保证不耽误学习。刚开始她表现挺好,没想到最近手不离机,上课时发短信,吃饭时发短信,写作业时也发短信。本来她作业就多,发短信又耽误时间,第二天早上不愿意起床,影响学习和休息。

我让她约束一下自己,她也知道自己短信发得太多,手机费比我们的都高。可她嘴上答应,手上却不停,因为这事儿我们争吵不断。原本我们母女关系很好,没想到因为手机闹得很紧张,她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回家就和我腻一块儿,而是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门一关,在里边发短信,叫都叫不出来。

最可气的是,我问她为什么不遵守当初的承诺,她一会儿说没有答应过,一会儿说没影响学习和休息。我要没收她的手机,她死活不答应,我现在真不知该怎么办。

实案分析

1.孩子说到做不到,短信难控制

很多孩子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孩子们大多是“知道分子”,嘴上满口答应甚至许下令人感动的诺言,但往往是只见语言不见行动。

刘彦也是这样,她知道自己的短信发得太多了,手机费比父母的还多,因为频繁发短信,和妈妈的关系也不那么好了。每天妈妈为此唠叨她、甚至发生争吵时,她都告诉自己要收敛一点。可是,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自己并没有真的影响学习和休息,是妈妈大惊小怪,没事找事。她认为这是自己正常的交往和交流需要,妈妈是在干涉她的生活。这些想法让她有了很好的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发短信开脱,动摇了管理自己的决心。

2.和同学短信聊天获取快乐

一方面,像刘彦这样的初中学生,真正开心的事儿并不多,除非他们发现学习的快乐,但这只是极少数学生能享受到的;另一方面,尽管和父母没有什么矛盾,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也没有共同语言,很难聊到一起。

于是,和同学们短信聊天就成了孩子最大的快乐,他们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像吃饭、上卫生间、课间休息、写作业的空当儿。来而不往非礼也,同学来了短信不回复好意思吗?也许对方写作业累了,只想开心一下,不巧自己正在写作业,而且心里对作业烦着呢,巴不得有人聊天,开心一下。

3.忙里偷闲释放压力

刘彦在北京一所比较好的中学读书,高手云集,竞争和压力可想而知。每天作业如山,习题如海,晚上要学到11点,有时甚至12点才能上床休息。原本孩子们会盼望周末快点来,可现在他们称之为“黑色周末”,因为周末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补课、参加培训班。

孩子们是最忙碌的人,也是日程安排最紧的人,他们被压得快喘不过气来了。所以忙里偷闲地和同学们短信聊天,发发牢骚、逗逗闷子就成了他们紧张生活中难得的调剂和放松。

4.孩子缺乏休闲活动的时间

刘彦每天早上6点起床,下午4点半放学,回到家里就要写作业,吃过晚饭休息10分钟还要接着写作业,几乎被绑到了学习的战车上,没有休闲活动的时间。而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最需要友情和交往,只有通过有效和积极的交往,孩子才可以更多地认识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被需要的感受。

短信方便快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尽情地倾听和倾诉,所以成了孩子们交往的唯一平台,成了一种交往的替代和依赖。

他们交流的内容大多需要背着父母、老师,是他们的“隐私”,比如自己喜欢哪个男孩;今年流行什么服装,自己会留什么发型;哪个老师可爱,哪个老师令人讨厌;有时也比较八卦地对某个同学品头论足等。通过这样的交流,他们互相更加信任、了解对方,有了更多的话题和共同语言,他们的友谊变得更紧密了,认同和幸福感增强了。

父母对策

1.就事论事,明确自己的情绪和焦虑

在和李女士的交流中,我感到她不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孩子越来越疏远她,有了同学忘了娘。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感让她对孩子频发短信深恶痛绝,在李女士看来,短信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也破坏了她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李女士应该认识到,孩子和父母的分离是迟早的事,她要发展独立的自我,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现在,这种分离通过手机和短信加速了。所以,李女士应该在不舍中高兴,女儿已经长大,要拓展她的生活、展现她的魅力了。李女士要接受现实,把孩子的成长和她没有节制地发短信分开,在管教孩子时不要夹杂怕女儿和自己不亲密的焦虑情绪,而应就事论事。

2.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指责

大部分的家长都错误地认为,指责孩子不遵守承诺会让孩子产生羞耻心理,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从而深刻反思。但是,指责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母女关系。

建议李女士不要指责孩子不遵守承诺,揪着过去不放,而是告诉她现在该怎么做,孩子更愿意在父母的宽容中反思、改正。

对于刘彦这样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理解”比“正确”更重要,因为理解意味着家长懂得她的需要和难处,孩子对家长的防御就少了,也更愿意接纳父母的建议和管理。如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作业多、学习累,和同学短信聊天能放松一下。妈妈建议你和同学商量好,在固定的时间聊天,既放松又不影响学习。”

3.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现在的孩子很看重自己的权利,包括平等和被尊重,所以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最好使用协商的方式。母女俩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妈妈收起批评、指责、抱怨,以免造成孩子的抵触和对抗。在家庭教育中,情绪的基调往往是父母定的:父母若是急躁,孩子肯定反感;父母若是冷静,孩子就会在严肃中反思、配合。

达成的协议最好是母女双方都能接受的,一次不成可以两次、三次,只要父母有耐心、讲道理,孩子是会配合的,尽管她可能并不十分情愿。协商的条款要具体,可操作监督,在实践上要细化,比如每天什么时候把手机给孩子使用,每次多长时间,做到了有何奖励,没做到怎样惩罚等。协商达成后要立下文字证据,母女双方签字,父亲做公证人,以免孩子反悔或者不执行。

达成协议后要坚决执行,让协议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借此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4.给孩子留出与同学交往的时间

李女士对孩子的时间限制得太紧,没等放学就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回到家就等于与世隔绝了,周末又是大量的作业、补课,孩子几乎没有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她对青春激情以及友谊的渴望就可想而知了。

无论从孩子的人格完整、社会交往、友谊的需要还是让生活张弛有度等方面考虑,李女士都应该给女儿留出一点儿与同学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交往需要得到了相应的满足,短信自然就会少。

5.帮孩子认识到管理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尽管孩子发短信有其合理需求的一面,但是没有节制地发短信,影响学习和休息也是不对的,要让孩子认识到管理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初二的孩子已经有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了,希望李女士把女儿当成人看,把管理短信纳入日常生活的范围,告诉女儿,短信和吃饭、写作业等是一样的,需要自己管理,生活才有秩序。妈妈可以帮助女儿制定出计划,当女儿把发短信当成日常生活的正常一部分,而不是交往的替代品和依赖品时,她对于短信的热度会大大降低,也能较好地管理。

专家的建议

1.了解孩子喜欢的话题和事物,让孩子觉得家长和她有共同语言,可以像好朋友一样交流,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孤独,极力想要和外界取得联系。

2.肯定女儿的感受,可以适当给女儿发一些逗乐的短信,以此作为交流的契机和基础,拉近母女间的距离。

3.监督执行商定好的协议,严格按照协议进行奖惩。

4.不过多干涉女儿的思想和行为,鼓励她和朋友多在现实中交往。

5.制定一份表格,让女儿把手机短信的实际功能和被赋予的情感、象征功能写出,让女儿正确认识手机短信的作用,逐渐削减投入到其中的情感因素。对于女儿所写出的情感、象征功能,妈妈要多在现实中帮助女儿实现。

标签:;  ;  ;  

如果孩子们总是发短信呢?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